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提出了一种基于碳纳米管场发射阵列的全彩色大面积平板显示模型,该显示的阴极和栅极位于同一个平面上,阴极和栅极之间的沟槽用激光束刻蚀形成,工艺简单,实验得到的电子传输比可以提高到29.3%。

  • 标签: 平面型场发射显示器 碳纳米管 电子传输比
  • 简介:据有关媒体报道,南京工业大学电光源材料研究所等承担的“等离子平板显示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制备技术开发”项目近日通过了验收。该项目主要采用草酸法共沉淀及固相合成技术制备红粉(Y,Gd)BO3:Eu,通过对共沉过程参数的控制保障了前驱体的粒径,在后续的固相合成过程中通过对合成工艺的控制确保了粉体的发光强度;

  • 标签: 稀土三基色荧光粉 等离子平板显示器 技术开发 项目 制备 南京工业大学
  • 简介:科学家们已经在锶光学原子钟的开发上取得了突破,它依靠对时钟信号进行超高质量的光传输,可以提供相当于铯基计时更为精密和准确的时间。锶原子钟同时使用数千个原子,从而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此技术可以在工业,航海和通讯方面使用。

  • 标签: 时钟信号 技术 工具 原子钟 同时使用
  • 简介:谷歌眼镜等可穿戴设备使用的透明显示屏"高端洋气上档次",不过这种屏幕制造复杂成本高。英国新一期《自然·通信》杂志介绍了一种粘贴式的透明显示屏,成本不高、使用方便,粘到普通窗户上就可以"变身"大屏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利用共振纳米粒子散射技术研制出这种可粘贴透明显示屏,其制作工艺十分简单,只需将可反射蓝光的微小纳米粒子添加到液体聚合物中,每平方厘米只需千分之几克的这种粒子,因此制作成本也较低。

  • 标签: 显示屏 粘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制作成本 粒子散射 纳米粒子
  • 简介:介绍了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平板显示件——场致发射显示板及其优良的显示性能。三极结构具有低压调制的优点,而后栅极场致发射显示板更具有结构简单、发射均匀性好的优势。采用丝网印刷工艺成功地制作了后栅极场致发射显示板,利用碳纳米管作为阴极材料,并对介质层厚度对器件的影响、老炼、发光均匀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场致发射显示板 三极结构 后栅极 碳纳米管
  • 简介:通过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硅片上制作碳纳米管薄膜阴极,用真空荧光显示的封装工艺,制备了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试验性样管。比较测试可知,直接测量显示屏的器件电压和测试电源驱动电压所得结果是不同的,用后者代替前者不够合理。通过光亮度与电压、电流、功率的关系曲线比较分析可知,用光亮度与电流成线性关系的结论表征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屏的性能比用电压更合理,更利于器件的分析和设计。

  • 标签: 碳纳米管 场发射 发光规律
  • 简介:科学家曾经以为在南非发现的球形石头被用来作为工具,但是新的证据表明它们也是防御和狩猎的武器。这项研究将关于现代人类如何看待一个物体的投掷可供性的知识和数学分析及评估这些石头作为投射物结合起来。

  • 标签: 投射 工具 南非 石球 数学分析 现代人类
  • 简介:利用高k/金属栅工艺的优势,IBM联盟管理者称:目前用户已可得到28nm监测工具。工BM副总裁指出,有些公司可能利用多晶氧化氮栅堆栈直接由45/40nm工艺代跨越到利用高k的32/28nm工艺代。有的消费者计划一次性的由32nm“缩小”到28nm,而另一些消费者则打算由目前的65nm和45nm工艺代直接连向28nm。

  • 标签: 监测工具 IBM 联盟 消费者 工艺 金属栅
  • 简介:EMS伊文达-费希尔(Inventa—Fisher)公司开发出1种新型聚酯反应技术,可降低生产聚酯原材料消耗,并可提高产率。这种称为ESPRE的塔式反应可使转化费用降低26%,提高销售收益22%,并使聚酯质量得到改进。该反应可灵活地用于生产PET、PTT、PEN和PBT及其共聚酯。

  • 标签: 聚酯 反应器技术 产率 产品质量 生产装置
  • 简介:相变存储作为一种新型的基于硫系化合物薄膜的随机存储,被认为最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主流的非易失性存储。本文将对相变存储的基本概念、原理、发展现状及产业化趋势作以介绍。

  • 标签: 相变存储器 发展
  • 简介:集成电路工业从一开始就在使用离子注入技术。如果不利用离子注入的固有的精确性就很难制造极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特别是离子注入可精确地调整MOSFET的阈值电压。离子注入有三大优点:能达到晶片表面上掺杂剂均匀分布、可精确控制掺杂剂的深度及其分布、可精确控制掺杂剂密度。这些优点催生了所谓“掺杂剂分布工程”,它对早期CMOS的研制成功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没有离子注入就不会有CMOS工艺的快速发展也就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

  • 标签: 离子注入技术 CMOS工艺 大规模集成电路 工具 器件 集成电路工业
  • 简介:位于罗得岛州普罗维登斯的Nanosteel公司宣布其首款基于粉末床激光融合增材制造工艺的产品。BLDRmetalL-40是一种表面硬化钢粉,其具有高硬度和高塑性(表面硬度〉70HRC,钢芯的延伸率〉10%),很容易在标准商用设备上打印。

  • 标签: 打印 激光 粉末 工具钢 3D 美国
  • 简介:在对彗星坦培尔1号173天空间追踪之后,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飞行释放出一个称作撞击的探测,并于2005年7月4日与彗核碰撞。铜在这个撞击中占有一半的重量。选择铜完成这一使命基于若干因素,其中包括铜的总强度足以穿过彗星外层表面。为使这个探测更加坚固,向铜中掺入了3%的铍。

  • 标签: 撞击器 核碰撞 彗星 美国宇航局 探测器
  • 简介:来自加州爱德华兹美国航空航天局德莱顿飞行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研究出一种制造方法使“混合翼”飞行设计可以实现。这个制造过程从碳基复合材料杆开始。杆用碳纤维织物覆盖并缝合到位。织物用泡沫缝合产生横向结构,然后在织物内灌注环氧树脂形成一个坚固的复合结构。目前正在开发一个30英尺宽,二级增压结构用来验证这种制造方法,预计这将在2015年完成。

  • 标签: 飞行器设计 混合 碳纤维织物 美国航空航天局 碳基复合材料 制造方法
  • 简介:纳米气体传感创新厂商AerNos近日宣布,它们开发出了一款微型、高精度、经济型纳米气体传感,能够同时探测多种ppb级(十亿分之一)的有害气体,这款气体传感专为物联网互联设备集成而设计。

  • 标签: 纳米传感器 有害气体 气体传感器 检测 ppb级 设备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