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荷兰德尔富特工业大学研究人员用高分辨率电子显微看到了薄膜中金原子的实时集团运动。这一结果展示了当前进行的实时纳米显微术的快速进展。在5年内,该研究领域有可能从实验室技术进展到现实世界水平,这将为工业及医学界创造诸多可能性。

  • 标签: 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 纳米显微术 金原子 运动 工业大学 研究人员
  • 简介:碳纳米管以其极小的曲率半径、良好的柔韧性和定位性等独特优势成为原子力显微针尖修饰的理想材料。文章评述了气相沉积法、化学缩合法等几种成功率较高的修饰技术及其应用。

  • 标签: 原子力显微镜 针尖 碳纳米管
  • 简介:加利福尼亚州戈莱塔的牛津仪器庇护研究所,宣布推出新的CypherVRS视频原子力显微,被认为是第一个也是唯一全功能的视频原子力显微。它使用小型悬臂来显著提高扫描速度和分辨率,并采用独特的系统设计方法,使其免受普通的振动和温度波动的影响。

  • 标签: 原子力显微镜 全功能 研究所 视频 开发 加利福尼亚州
  • 简介:日本Lasertec公司推出了Optelics混合共显微,将激光和白光源组合在一体,用于多功能高性能共聚显微。两组光学器件与附加器件相结合,包括干涉仪、微分干涉对比观察和光谱反射膜厚度测量仪。

  • 标签: 共聚焦显微镜 混合 激光 共焦显微镜 白光 光学器件
  • 简介:介绍了离体单细胞在空气中或生理缓冲液中表面纳米精细结构的AFM表征和AFM在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多糖结构细节研究中的相关工作。特别总结了AFM在蛋白分子功能研究和单分子操纵中的应用情况,给出了一些典型的事例。最后,结合试验进展,对仪器自身的改进和发展及其在生物样品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 标签: 原子力显微镜 分子细胞生物学
  • 简介:美国科学家制造出了第一台四维电子显微,能够用来观察原子尺度物质结构和形状在极短时间内所发生的变化。科学家用它拍摄了金和石墨原子的活动。相关论文发表在11月21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 标签: 电子显微镜 《科学》 四维 家制 纳米 原子尺度
  • 简介:研究了渗流温度对Wf/Zr-BMG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渗流温度升高,一方面复合材料中钨丝的显微组织发生显著变化.由最初的连续纤维状转变为无序状;另一方面,复合材料中钨丝与基体的界面处产生10μm的扩散反应层。另外,随温度升高,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降低。

  • 标签: 钨丝 块体金属玻璃 复合材料 渗流温度
  • 简介:采用机械混法制备了硅橡胶(MVQ)/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复合材料,研究了EVA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阻尼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EVA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降低,但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显著提高。当EVA用量为30份时,与纯硅橡胶相比,拉伸强度从7.0MPa提高到11.4MPa损耗因子大于0.1所对应的阻尼温域拓宽了近23℃,最大损耗因子从0.11提高到0.18,玻璃化转变温度(t)也向高温偏移了20℃左右。

  • 标签: 硅橡胶 EVA 增强 阻尼性能
  • 简介:以JoncrylADR-4368为增容剂,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混制备聚乳酸/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1,4-丁二醇三元共聚酯(PLA/PBAT)混物,研究了该增容剂对混体系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Joncryl可以增加PLA/PBAT混体系的界面结合力,从而提高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Joncryl的加入导致结晶温度向高温方向偏移和结晶度下降;SEM断面形貌表明增容剂Joncryl的加入使得混两组分之间有较强的界面结合力,增容效果显著。

  • 标签: PLA/PBAT共混 增容剂 形貌 性能
  • 简介:研究了中温热处理对2种高碳铁素体不锈钢430和Cr21显微组织和抗拉强度的影响,热处理温度分别为700℃、800℃、900℃。对于430来说,通过中温热处理可以使马氏体脆性降低,其中700℃处理后其抗拉强度最高。而Cr21可以通过中温热处理控制其碳化物的析出来改变其力学性能。在800℃处理后其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通过对冲击断口的扫描电镜分析发现,中温热处理不仅提高了430不锈钢的抗拉强度,而且其韧性也有一定提高。对于Cr21来说,虽然热处理提高了其抗拉强度,但是断口仍具有一定的脆性特征。

  • 标签: 热处理 铁素体不锈钢 显微组织 抗拉强度
  • 简介:用于提高聚氯乙烯(PVC)耐热性能的混改性组分包括:以N-取代马来酰亚胺类、α-甲基苯乙烯类和马来酸酐类聚合物材料为代表的高分子耐热改性剂;氯化PVC、PVC纳米晶等具有较高耐热温度的改性PVC;另外还有纳米碳酸钙、凹凸棒土、玻璃纤维等无机填料。在PVC复合材料中共混不同类型的耐热改性剂所获得的耐热改性效果有很大差异,从耐热改性剂选择的角度对混改性制备高耐热PV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高耐热PVC材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耐热PVC 共混改性 复合材料
  • 简介:采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技术实现了38CrMoAl钢的表面纳米化,并对表面纳米化后的样品进行了490℃离子氮碳渗。采用扫描电镜、X-衍射、透射电镜、显微硬度仪等分析和测试手段,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观察分析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SMAT处理的样品实现了低温离子氮碳渗,渗层中渗入较多的氮、碳原子,并析出大量细小的高硬度化合物,获得了较好的硬度分布。

  • 标签: 表面机械研磨(SMAT) 38CRMOAL钢 离子氮碳共渗
  • 简介:用环氧树脂(ER)及酚醛树脂(PR)与硬而脆的氰酸酯(CE)进行共聚改性,从而提高氰酸酯的韧性和弹性。通过凝胶时间曲线和DSC曲线对改性CE的固化过程进行研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改性CE固化时形成了韧性结构。研究了改性CE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及微观形态,结果表明环氧和酚醛树脂的加入能增加CE韧性,同时保持热稳定性。当CE/ER/PR的质量比为70/15/15时,改性CE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从改性前的113.6MPa、5.2kJ/m^2提高到134.5MPa、16.7kJ/m^2,而耐热性及电性能仅略微下降。

  • 标签: 改性 树脂 刚性 韧性 DSC
  • 简介:综述了近年来掺杂TiO2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众多学者在双金属掺杂、双非金属掺杂、金属与非金属掺杂以及2种以上元素掺杂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阐述了掺杂TiO2的协同作用机制,并对掺杂TiO2光催化剂以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共掺杂 纳米TIO2 光催化剂 协同作用
  • 简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许智、王文龙、白雪冬、王恩哥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在生长单壁碳纳米管过程中,原位进行硼(B)、氮(N)掺杂,实验和理论研究发现,硼、氮掺杂使金属性碳纳米管转变为半导体。该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中科院和同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本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AdvancedMaterials20,3615(2008)上。AsiaMaterials对该成果以标题“Dopingcarbonnanotubes”作为研究亮点进行了报道。

  • 标签: 单壁碳纳米管 共掺杂 半导体 金属性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国家实验室
  • 简介:近来文献报道了基于羟基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双弓树脂,这些材料是以4-(N-马来酰亚胺苯基)缩水甘油醚(MPGE)和各种二元酚和硅烷醇反志制谢的。这种方法将导致双马树脂具有在有机溶剂中稿解性好、熔点低和加工窗口宽的优点。固化后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高于210℃,在350℃以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MPGE还可以用于与氨基化合物反应,形成玻璃化温度200℃左稻的交联产物.

  • 标签: 苯基马来酰亚胺 双马树脂 羟基 热性能 共混物 玻璃化温度
  • 简介:以KF、SbCl3和SnCl2为原料配制乙醇溶胶,通过在Ti基底上涂胶、干燥、预热处理和煅烧等工艺制备出了F—Sb-SnO2/Ti复合电极。以F—Sb—SnO2/Wi复合电极为阳极,镍片为阴极,施加恒电压观测甲基橙电解液的脱色变化,在正交设计试验基础上,考察溶胶涂层数、煅烧温度、掺杂F离子的浓度等因素对甲基橙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电解参数电压3V,甲基橙浓度50mg/L,添加荆h(Ⅲ)浓度110mg/L,溶液pH=l,优化的溶胶涂层数9,煅烧温度为773K,溶胶中维持Sn/Sb摩尔比9/1时,优化的KF掺杂摩尔比为0.5时,电解75min,甲基橙的降解率达93%。

  • 标签: 复合电极 二氧化锡 电解催化 甲基橙
  • 简介:采用柠檬酸络合和浸渍两步法制备了一系列B-xMo掺杂BiVO4可见光光催化剂,并采用XRD、XPS、SEM、EDS、BET和UV-vis等表征和分析。以降解甲基橙(MO)、亚甲基蓝(MB)、金橙Ⅱ号(AOⅡ)和罗丹明B(RhB)溶液为指针反应,考察掺杂对BiVO4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Mo掺杂能抑制BiVO4晶粒生长,比表面积增大,掺杂后BiVO4禁带宽度窄化,且氧空位较单掺杂增加。当Mo掺杂量为2.5%(原子分数)时制备的B-2.5Mo-BiVO4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达96%左右,且该样品也能有效降解亚甲基蓝(MB)、金橙Ⅱ号(AOⅡ)和罗丹明B(RhB)溶液。

  • 标签: 钒酸铋 光催化剂 B-Mo共掺杂 柠檬酸络合法 浸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