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6 个结果
  • 简介:圆环病毒(PCV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病毒。该病毒主要侵害哺乳仔猪和育肥猪。主要引起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猪皮炎肾炎综合症(PDNS)、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呼吸道病综合症(PRDC)、繁殖障碍、先天性颤抖、肠炎等疾病。严重影响生长发育。且致死率较高,此病可引起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其典型的临床症状为患体质不良、皮肤苍白或有黄疸、消瘦、死亡等,病理特征主要为全身器官的炎性变化。该病自1991年开始报道以来.已成为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传染病之一,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 标签: 猪圆环病毒 致病机理
  • 简介:设计合成两对覆盖PCV2基因组奎长的引物,对PCV2分离株S2、P11、L进行全基因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上已公布的PCV2毒株序列进行同泺性比较,并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所测毒株与其它地城的24株PCV2分离株的基因组序列同源性很高。3个分离株之问的奎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在95.4%-99.3%。序列分析表明欧洲分离株和美洲分离株分别构成PCV2的两个夫的分支:欧洲系和美洲系。S2、P11属于欧洲系,L属于美洲系。

  • 标签: 猪圆环病毒 克隆 序列测定与分析
  • 简介:圆环病毒感染是近几年发现的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已引起世界范围内养猪生产者的高度重视。感染圆环病毒可引起的疾病有: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和仔猪传染性先天性震颤等,并且在PRDC中也起重要作用。本文对其理化特性、病理变化、分子生物学特征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 标签: 猪圆环病毒 防治 生物学特性 病毒性传染病 理化特性 病理变化
  • 简介:根据JineBank中报道的圆环病毒(PCV-2)ORF2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重庆梁平县某猪场疑似PMWS的断奶仔猪病料为模板扩增出了特异性的DNA片段,长度约为1150bp,与预期值相符,证实重庆地区群中有PCV-2的感染。为重庆地区圆环病毒的控制和防疫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PCV-2 PCR 检测
  • 简介:本研究建立了检测与诊断圆环病毒的PCR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标准化研究。该方法快速、敏感、特异性强,可扩增10ng的阳性质粒的DNA.可以从30μL病料组织悬液或全血中扩增检测PCV,并且该方法可以区分PCV1和PCV-2,对其它病原微生物如PPV、PRRSV、SIV以及许多细菌不能检出。应用此方法对6省市的12个猪场的225份病料进行了检测,对阳性病料进行了病毒分离,对分离的病毒进行了电镜观察与序列测定,结果证实分离的病毒为PCV-2

  • 标签: 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猪圆环病毒2型 PCR 分离鉴定
  • 简介:圆环病毒感染(Porcinecircovirusinfechon,PCI)是由圆环病毒(Porcinecircovirus,PCV)感染相关的以免疫抑制为特征的一类病毒性传染病。目前尚缺商品化的疫苗、有效治疗药物和有效的控制能力,使养猪业蒙受惨重的经济损失。成为当前国内外对养猪业危害极大的病毒性传染病。探讨防制该病的有效措施,是当前国内外养猪业密切注视的热点。

  • 标签: 猪圆环病毒感染 养猪业 病毒性传染病 威胁 免疫抑制 治疗药物
  • 简介:粤东某猪场存栏800多头(其中母猪82头),2004年4月初先后于育成猪舍的保育(1—3月龄)出现以咳嗽、气喘、发热、皮毛松乱或皮肤潮红、食欲不振或废绝为特征的病猪39头(其中死亡19头),发病率占该幢猪舍235头的11.06%,死亡率为发病猪的48.7%。发病初期作为一般感冒和肺疫而选用退热药及大量抗菌(如青霉素、链霉素、头孢氨苄、林可霉、氧氟沙星和磺胺类药等)进行治疗不但无效,且疫情进一步蔓延,母猪舍先后出现8头流产或产死胎,还有1窝23日龄的临断奶仔猪(11头)开始发病即2头母猪突然喘气死亡。原先发病之病猪,有的表现贫血、皮毛苍白或黄染,也有出现丘疹性皮炎。

  • 标签: 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合并感染 圆环病毒 蓝耳病 继发
  • 简介:鲤疱疹病毒2(Cyprinidherpesvirus2,CyHV-2)是引起鲫和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的病原,在世界多个国家传播、流行,给鲫、金鱼和异育银鲫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简要综述了鲤疱疹病毒2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以及防控等研究进展,以期为鲤疱疹病毒2基础研究和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 标签: 鲤疱疹病毒2型 鲫造血器官坏死 金鱼造血器官坏死 防控
  • 简介:流感除了其显而易见的兽医传染病学意义,更在于其深远的公共卫生意义以及在流感病毒流行病学、种间传播中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因此本文主要论述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点以及流感病毒跨种属感染新宿主的机制.希望对禽流感和人流感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猪流感 SIV 传播机制 流行病学
  • 简介:我国南方地区,冬春季节低温高湿,为病毒性腹泻疫病(主要有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多发季节。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常由于只转运或人员流动引入该病并传播开来。各种年龄的均可感染,急性发病时常于7d内导致大规模感染。发病猪表现为水样腹泻,严重者呈喷射状;粪便呈多种颜色,迅速脱水消瘦死亡,感染天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种猪表现食欲减退,体温升高,伴发流产等症状,如果流行时间长,还常常导致死胎、木乃伊、弱仔比例增多。如果控制不及时,本病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十分巨大。

  • 标签: 规模化猪场 病毒性腹泻 南方地区 控制 疫病 消化道感染
  • 简介:试验选用内江猪、荣昌和长白初产母猪,研究肥胖基因mRNA在不同品种间的表达差异及其与繁殖性能间的关系。从发情第一天开始,连续3d测定血清促卵泡素(FSn)、促黄体素(LH)和瘦素(Leptin)水平,并于第三天各屠宰5头母猪以测定皮下脂肪组织obmRNA表达丰度,同时对其他母猪进行繁殖性能观测。结果表明:内江猪和荣昌猪皮下脂肪组织obmRNA表达丰度及血清Leptin浓度显著高于长白种。obmRNA表达丰度与Leptin浓度高度正相关,且两者与初产母猪的血清FSH、LH和总产仔数呈正相关,而与初生个体重呈负相关。

  • 标签: 基因表达差异 繁殖性能 肥胖基因 瘦肉型猪 mRNA表达 脂肪型
  • 简介:虹鳟IHNV-B病毒血清测定赵志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1990年在我国本溪虹鳟鱼场患病鱼苗中分离出一株弹状病毒,对其进行了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测定,并进行了电子显微镜观察,鉴于该病毒与已报道的IHN病毒在形态、特性及流行病学上的一...

  • 标签: 虹鳟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病毒 中国本溪株 血清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从黑龙江莱猪场疑似流行性腹泻的粪便中提取总RNA,采用RT-RCR方法扩增,首次荻得中国地方流行株PEDVM全基因序列,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进行测序,克隆的M基因核苷酸序烈由681个核苷酸组成,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226个氨基酸。与国外已发表的其他毒株进行基因进化分析,GenBank中的6株PEDV形成的基因进化树具有3个分支。其中分离株LJB/03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说明LJB/03的M基因序列与其他毒株相比,发生了一定的变异。

  • 标签: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M基因 流行株 序列分析 克隆 中国
  • 简介:采用四川世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乳猪专用白细胞干扰素”预防乳猪57头,无1头发病,而对照组乳猪56头,其中发病34头,死亡10头,预防给药可以降低乳猪发病率60.71%,死亡率降低17.86%。用“乳猪专用白细胞干扰素”治疗发病乳猪86头,治愈83头,治愈率达96.5%。结果表明,“乳猪专用白细胞干扰素”可有效预防和治疗乳猪疾病。

  • 标签: 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 乳猪疾病 防治
  • 简介:1目前无名高热的严峻形势自2006年5月份以来,湖南、江西、浙江、江苏、河南、山东等省相继爆发的无名高热疾病.临床表现高烧、败血、皮肤发红变紫、食欲不振、呼呼困难、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死亡率高达30%~80%,给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有些猪场因此而倒闭。目前.这些省份尚未完全控制.

  • 标签: 无名高热 猪群 调控措施 营养 病源 临床表现
  • 简介:皮特兰原产于比利时,以非常突出的高瘦肉率闻名于世。在所有知名品种中,以瘦肉率最高、肌肉最丰满,”双肌”体型最典型一具有发达的背膘肌和腿肉。皮特兰于1994年引入我国,在一些大型猪场及育种公司开展了驯化与利用,但尚未普遍推广。皮特兰猪瘦肉率一般可达73%、被膘0.98cm、眼肌面积43cm^2、肥育期日增重710g、经产母猪窝产活仔10头左右.

  • 标签: 皮特兰猪 利用效果 瘦肉率 大型猪场 眼肌面积 经产母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