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根据中智两国政府科技交流协议,我国农业部派出海水养殖考察组,于1991年6月3日至8日,赴智利南部第十行政区进行了考察。本文作者均系考察组成员,现将他们的考察报告摘要刊载,以飨读者。

  • 标签: 智利 海水养殖业 养殖品种 研究开发
  • 简介:该科鱼类颜色鲜艳,生性凶猛,体延长,呈长椭圆形,由于种数甚多,具相当复杂的生态习性,大多数为底栖性鱼。本乎鱼类体色鲜艳多变化,具有雌雄变色及雄变雌的转变。多半为日行性鱼类,少部分则为夜行性鱼类,昼间独居于珊瑚礁或岩礁底部的孔穴中,夜间则在外觅食,广泛分布于热带至温带海域,少数为淡水种。

  • 标签: 海水脂科鱼类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青星九刺脂
  • 简介:种类繁多,体形名异,体披栉鳞或圆鳞,有些种类鳞退化或埋于皮下,背鳍两个,前者均为硬棘,虾虎是少数所含鱼种数超过一千种以上的科。体形袖珍,少有超过10厘米者;其栖息场所随种类不同而多变,从溪流、河口、砂岸、岩岸至珊瑚礁区均有:旦大部分为底栖性。有些种类生活于淡水而游入海水中繁殖,有些种类则与之相反。大多数的虾虎鱼为肉食性,其食物复

  • 标签: 海水暇虎鱼 虾虎科 皇古比 橙色短虾虎
  • 简介:拥有一个色彩缤纷的海水鱼缸是许多鱼友的梦想,但很多人刚刚建立的海水缸却因为不懂得维护、管理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若要造出鱼儿适宜的饲育环境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让我们为您一一道来。

  • 标签: 海水鱼缸 维护 海水鱼 水质 微量元素
  • 简介:海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就是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科技、生物技术、免疫技术等高新技术,使用绿色生态的微生物生态制剂、无公害渔药、优质饲料和绿色水产生物饲料添加剂等环保产品,进行集成组装运用于池塘养殖生产,从而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养殖环境友好,逐渐改变过去以消耗自然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养殖方式,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健康养殖技术 海水池塘 生物饲料添加剂 产品质量安全 无公害渔药 可持续发展
  • 简介:箱鲀科(trunkfishes;Boxfishes):本科鱼种广泛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珊瑚礁海域。体粗短,有类似骨板的特殊构造,形成方正(箱形)的身体结构。骨板外壳呈三角形、四角形、五角形和六角形等,故称“箱鲀”。其表皮布满小突脊。背鳍一个,通常位于体后半部,鳍条均无硬棘;均无腹鳍;尾鳍圆形。一般成鱼栖息较幼鱼深。游泳能力弱。以底栖动物如海鞘、海绵和软珊瑚

  • 标签: 海水箱 鲀科鱼类 艺术鉴赏 形态特征
  • 简介:单胞藻含有较高的营养成份,是许多水生动物幼体良好的开口和早期饵料,也是其饵料系列中轮虫的培育饵料,且单胞藻能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有机质,有助于维持、稳定育苗水质,故在许多水生动物人工育苗生产中,

  • 标签: 单胞藻培养 海水 原生动物 培养过程 水生动物 消毒处理
  • 简介:水质的处理是海水养殖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养殖之成败。目前我市大力发展鲍鱼养殖业,如何解决好海水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海水的处理一般包括物理的、生物的和物理一化学的等几种。本文将对物理方法中的过滤方法做讨论并提出建议。

  • 标签: 物理处理 海水养殖 水质处理 砂井 砂滤缸 砂滤池
  • 简介:本科品种的外表量大特征就是调价的鱼鲳与椭圆的体型,幼鱼则会侧躺在水面下,以拟态的方式躲避敌害,成鱼则会进入较深的珊瑚礁区成群活动,生性温驯,且容易亲近人,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强,是非常适合在水族缸中饲养的品种,但因为成长迅速,所以饲养的水族缸应有一定容量。广泛颁布于印度至太平洋海域。

  • 标签: 海水鱼类 白鲳科 观赏鱼类 饲养技术 抵抗力
  • 简介:近年来海水观赏鱼以其缤纷艳丽的体色、讨喜逗趣的形态而越来越受到水族爱好者的青睐,但由于海水鱼比其它淡水观赏鱼更为娇弱,长期以来由各种疾病造成的损失严重阻碍了海水鱼的大力发展,因此在“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总方针指导下正确分析发病原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准确诊断疾病,并及早对症下药,都是海水鱼疾病防治中不可忽视的工作环节。

  • 标签: 海水观赏鱼 海水鱼 全面预防 疾病防治 对症下药 体色
  • 简介:本文报告在4.8亩海水池塘中饲养尼罗罗非鱼,获亩产1020.8公斤,亩净产909.5公斤,商品率74.9%,亩纯收入1593.78元,成本利润121%;带动群众承包鱼塘29.12亩,亩产316公斤。尼罗罗非鱼在盐度5-18.5‰的海水中生长良好,采取投放大规格越冬鱼种、施肥与投喂配合饲料相结合,人工耢苗及增放斑鳢控制密度、适时起捕商品鱼等措施可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尼罗罗非鱼是联合闰粮农组织(FAO)向世界推荐为当今应加注目的蛋白质资源,并定为向世界各国推荐的养殖对象。1978年引入我国,979年进入我区。1981年我区首次进行尼罗罗非鱼海水试养成功后,由于尼罗罗非鱼摄食量大,养殖饵(饲)料供应不足,几年来的养殖单产徘徊在50多公斤,商品率仅在30%左右。为探索尼罗罗非鱼海水养殖高产途径,为将来大面积海水养殖解决饲料以及饲养措施等问题提供依据,1987年我们承担了区水产局下达的《尼罗罗非鱼海水养殖高产试验》项目,在防城县火光农场4.8亩海水池塘进行了1年试验,获平均亩产1020.8公斤,亩净产909.5公斤,商品率达74.9%,亩纯收入1593.78元的结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尼罗罗非鱼 高产试验 亩产 海水养殖 商品率 海水池塘
  • 简介:症状:病鱼神情呆滞,常在水流中冲洗或岩上蹭痒,体表布满魄或浅灰色斑点,病鱼出现交互感染和两次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两种:一是类似于淡水中的小瓜虫,病鱼体表呈白点状;一种是卵圆鞭毛虫,病鱼体表呈浅灰色斑点,不易治愈。

  • 标签: 海水鱼 疾病防治 白点病 症状 防治方法
  • 简介:自1986年以来,作者一直尽力于在粤西地区推广名贵海水鱼类养殖技术,掌握了大量的调查资料,对本地区名贵海鱼养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有所体会,现整理报告如下。

  • 标签: 海水鱼类 鱼养殖 养殖技术 粤西地区 推广 海鱼
  • 简介:海水鱼类种苗,由于个体小,生活能力不强,对各种病害侵袭的抵抗力较弱,同时在捕捞、运输、暂养、包装过程中操作不当等诸多原因,会造成对鱼苗的机械损伤,以致鱼苗发病及死亡,给养殖户及渔民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须加强海水鱼苗病害的研究和防治,特别是近两年,从台湾、泰国、马来西亚等地进口海水鱼苗的品种及数量增加,做好鱼苗病害防治工作显得更为迫切。笔者结合自己在种苗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谈谈一些体会。

  • 标签: 鱼苗 海水鱼类 种苗生产 病害 暂养 捕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