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9月对太子河流域39个采样点的鱼类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特征进行野外调查,并运用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鱼类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共采集到7目35种鱼类,鲤形目为优势种类,各采样点鱼类个体数量平均值为164.97尾,香农维纳指数平均值为2.56,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82,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1.38。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氮、河宽和溶解氧,太子河流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

  • 标签: 太子河流域 鱼类 环境因子
  • 简介:2014年和2015年夏季(8月)在济南市区及周边县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4个采样点,野外调查济南地区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113种,其中2014年6门89种,密度以蓝藻门为主,平均密度为2.17×10~6cells/L;2015年游植物共6门85种,密度以蓝藻门为主,平均密度为2.83×10~6cells/L。2014年浮游植物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49,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57,2015年浮游植物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37,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0。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pH和电导率分别是2014和2015年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分析认为,济南地区水体呈中度污染。

  • 标签: 济南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 简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卵巢处于不同发育期的7龄雌哲罗鲑Huchotaimen血清中雌二醇(E2)与睾酮(T)的含量,检测下丘脑促性腺释放素(GnRH)、垂体促滤泡激素(FSH)与促黄体激素(LH)及肝脏卵黄蛋白原(Vtg)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生殖激素基因、性腺指数(GSI)和性类固醇激素之间的相关性,以深入了解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对哲罗鲑卵巢发育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结果显示,在卵巢发育期内下丘脑GnRHmRNA表达水平在Ⅳ早期时显著升高,至Ⅳ晚期时达到最低,随后显著升高;垂体FSH与LHmRNA表达水平自Ⅲ期显著降低,随后显著升高,至Ⅳ晚期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肝脏VtgmRNA表达水平自Ⅳ早期显著升高,在Ⅳ期中达峰值,随后下降至Ⅱ期、Ⅲ期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下丘脑GnRHmRNA表达水平与GSI呈正相关;与FSH、LHmRNA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而垂体FSH与LHmRNA之间则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中E2与T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均与卵母细胞同步发展。GnRH、FSH与LH变化的规律性确保了HPG轴对Vtg、性类固醇激素(E2与T)等合成与分泌的调控。本研究可为系统、科学地开展哲罗鲑人工繁育与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哲罗鲑 HPG轴 卵巢发育 生殖激素
  • 简介:本文应用高等哺乳动物血清补体B因子溶血检测技术检测仿刺参个体体内补体B因子。通过溶血法检测了健康仿刺参以及人工诱导化皮仿刺参体腔液补体B因子活性。结果显示仿刺参体腔液有补体B因子存在,且含补体B因子仿刺参体腔液溶血活性明显高于和去补体B因子体腔液的溶血活性。实验对仿刺参体腔液进行加热处理结果显示其补体B因子是对热不稳定的分子,此特性与高等哺乳动物B因子特征相同。仿刺参体内存在补体B因子,它与脊椎动物补体B因子性质相似,在免疫旁路途径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补体B因子 棘皮动物 仿刺参 溶血活性
  • 简介:发生于脊椎动物上的从相对简单的受精卵到高度复杂的幼体和成体这一发展历程,如同发生于其它胚胎上的历程一样,也遵循两个主要的基本机制。第一个重要机制是已经出现在卵和早期卵裂阶段的母本的和(或)爱精卵的成份(卵黄、类脂、生长因子等)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第二个重要机制一般可以认为是细胞的相互作用SPemann和Mangold(1924)年的关键实验(经典的“组织者”实验)显示,两栖

  • 标签: 形体构造 诱导因子 中胚层 两栖类 激活素 内胚层
  • 简介:在过去20年中,人们通常在浅于200米深度进行商业底拖网作业,因为大多数渔业资源.聚集在大陆架,捕捞努力量受到渔船马力和渔具的限制。近些年来,传统渔具的迅速发展,商业渔船吨位的迅猛增加,有法定资格的渔业管理不足,已造成了严重的渔捞过度现象,小尺寸和幼龄鱼获占多数。

  • 标签: 捕捞 渔具 底拖网 幼龄 渔船 渔业资源
  • 简介: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Ⅱ型猪链球菌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已发现的Ⅱ型猪链球菌的致病因子包括英膜多糖、溶菌酶释放蛋白、细胞外因子、蛋白质片段和IgG结合蛋白、溶血素等。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上述致病因子的致病机理及其基因的结构特点在分子水平上得到进一步阐释.现对这些成果做一综述。

  • 标签: Ⅱ型猪链球菌 致病因子 分子生物学
  • 简介: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品种的增加,面积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疾病发生频率也不断增加,严重制约着水产业的发展;综观我国鱼类疾病的研究现状,较多偏重考虑病原及其引起的病理变化以及药物研制使用,由此在水产研究和管理部门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养殖和管理人员识别疾病和用药科学水平,

  • 标签: 鱼类养殖 优质 生态因子 鱼类疾病 水产养殖品种 病理变化
  • 简介:对虾养殖与气候息息相关,在华南地区前几年是暖冬,而且春来得早,尤其在广东粤西及珠三角,有些虾农冒险提早放苗,在湛江有的虾农在农历12月就放苗企图博一博、争取早上市卖好价的侥幸心态,认为只要博到就可发财,于是激发不少人提早放苗,又没有任何防寒措施,显然是不科学的。因广东每年三月份都有一次强冷空气南下、即使粤西沿海气温有时也降到10℃左右,所在此之前放苗,早晚温差变化大、虾苗经不起水温激变往往冻死,即使幸存者也受到抑制很难养成的,天有不测风云,特别是今年冬春的天灾,虾农来不及收虾几乎全部冻死在池塘、损失惨重。

  • 标签: 对虾养殖 健康养殖 气候 华南地区 防寒措施 强冷空气
  • 简介:高体型异育银鲫(简称高背鲫),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80年代从异育银鲫ABCD4个品系中选育出性状稳定、生长最快的D系高背型银鲫作母本、用兴国红鲤作父本,人工交配后异精雌核发育的子代。高背鲫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抗病

  • 标签: 高背鲫 性腺发育 肝脏发育 水温 流水刺激 亲本培育
  • 简介:本文通过对自然温度周期下培育成熟(常规培育)所需积温和人工控制培育温度提前成熟(恒温培育)所需积温的统计,初步研究了香鱼从受精到个体发育达到性成熟所需的累积温度。在本试验条件下的结果表明:常规培育条件下,香鱼性腺成熟积温约为5524度·日,其中,胚胎发育期积温195度·日,育苗期(体长达到2em)的积温为832度·日,低温期(越冬期)积温1778度·日,成鱼培育期(第二年的生长期)积温2719度·日;衡温培育总积温为4801度·日。

  • 标签: 香鱼 发育 积温
  • 简介:2002年,胡子鲶养殖在我县已发展到567hm^2。其中专养塘267hm^2,平均产量在14000kg/hm^2左右,产值15.4万元/hm^2。但近年来投放体长4cm左右鱼种,养殖胡子鲶成活率在50%左右,对胡子鲶养殖业的发展制约较大,影响了养殖胡子鲶的产量与效

  • 标签: 胡子鲶 水质 鱼病 池塘养殖
  • 简介:近年来,常有许多关于特种转基因鱼实验的报道(Zhu等,1985等)。由这些实验结果来看,转基因的整合频率略低于75%。但是,由于存在染色体外DNA,常使基因整合率的估计变得复杂而困难。

  • 标签: 虹鳟 外源DNA 卵子 转基因鱼 特种 基因整合
  • 简介:本研究通过对盘鲍、皱纹盘鲍、两者的杂交子一代(F1)及本地多年养殖的杂交鲍的DNA进行RAPD分析,探讨鲍种质演变遗传学现象。结果表明杂种子一代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并不对等,更偏向皱纹盘鲍:本地鲍的多态位比例最低,表明本地杂交鲍在遗传上发生了种质变化。

  • 标签: RAPD分子标记 盘鲍 皱纹盘鲍 杂交子代
  • 简介:对来自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的北极七鳃鳗L.camtschaticumCOI部分序列82条、俄罗斯的溪七鳃鳗L.reissneri17条和中国的朝鲜七鳃鳗L.morii3条,共计102条进行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分析,以明确七鳃鳗属Lethenteron3个种类的分类地位和亲缘关系。单倍型检测发现,北极七鳃鳗共有14种单倍型,其中中国群体4种,俄罗斯群体11种,美国群体3种,大部分个体共享2种单倍型;溪七鳃鳗有3种单倍型,均与北极七鳃鳗共享;朝鲜七鳃鳗辽宁丹东群体和黑龙江抚远群体各独享1种单倍型。系统进化分析显示,除了朝鲜七鳃鳗黑龙江群体Hap16单独聚类外,其余15种单倍型无明显分化,聚为一支。单倍型序列分歧检测发现,黑龙江群体Hap16无论种内或种间,均与其他15种单倍型分歧达到种级(~2%)分化水平。因此,推测朝鲜七鳃鳗黑龙江群体为七鳃鳗属一个有效种,溪七鳃鳗为北极七鳃鳗的不同生态类型。

  • 标签: 七鳃鳗属 COI基因 系统进化
  • 简介:建设农业强省决策的提出,是省委对我省省情认识的深化,是市场经济、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自然资源的最佳结合点,也是解决我省经济滞后发展,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的最佳选择。为促进我省建设农业强省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结合一年来建设农业强省的实践,就建设农业强省的若干重大关系问题进行了再认识、再思考,敬请农业专家批评指正。

  • 标签: 农业可持续发展 建设农业强省 农业自然资源 若干重大关系 气候资源 农业产业化
  • 简介:通过对体重0.53g和75.58g的山女鳟,在7℃、10℃、13℃、16℃、19℃,5个范围耗氧的测定,研究了山女鳟耗氧量与体重、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耗氧量随着体重和水温的增加而增加,耗氧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减少,在13℃~16℃水温范围内,水温增加但耗氧率增加不明显,水温在16℃时,耗氧量与体重的关系为:R=0.3621W0.7848(R:耗氧量mg/h.尾,W:体重,g),在体重0.53g时,耗氧量与水温的关系为:R=0.0173T-0.0393,75.58g时,耗氧量与水温的关系为:R=0.825T-1.725(R:耗氧量mg/h.尾,T:水温,℃).山女鳟耗氧率具有昼夜变化,表现出明显的节律性,在13:00时耗氧率达到最高值,22:00时达到最低值.山女鳟的窒息点在1.2~1.98mg/L.

  • 标签: 山女鳟 耗氧量 体重 水温
  • 简介:本文利用SPSS分析软件对1530尾大鲵的全长与体重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重与全长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体重与全长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Y=0.010X2。

  • 标签: 大鲵 全长 体重 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