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应用光合细菌(PSB)对花鲈(Lateolabraxjaponicus)、白鲢(Hyophthalmichthysmolitrix)、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马氏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等分别进行试验,旨在对其在促长、运输、防病等方面所起作用进行初探,结果取得良好效果。用PSB10-30ppm,对幼体花鲈饲养20天,

  • 标签: 防病作用 光合细菌 花鲈 促长 斑节对虾 罗氏沼虾
  • 简介: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Bacteria,简称PSB)作为一种具物殊营养、能促鱼虾类生长以及净化水质等多种作用的细菌,正引起水产养殖业的重视。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业、禽畜饲养业、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得到成功的应用。近年来,我国不少单位把光合细菌应用于水产养殖方面,尤其是鱼、

  • 标签: 光合细菌 池塘 禽畜 水产养殖业 生长 虾类
  • 简介:近牢来,我区沿海大部分虾塘流行暴发性虾病。发病率、蔓延速度和死亡率都相当高,给虾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虾病的发生除了海区海水受污染外,虾塘自身的污染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光合细菌(简称

  • 标签: 光合细菌 斑节对虾 虾塘 养殖环境 污染 海水
  • 简介:雷州市拥有虾塘4万多亩。由于虾价高、市场看好,群众自发投资开塘养虾的热情甚高。但近几年来由于虾病的袭击,我市养虾业也几经挫折,尤其是以往一些被认为条件较好的老虾塘,由于连年高密度放养,积污严重、池底恶化,现在几乎陷入造造发病,甚至失败绝产的境地。1993年以来.我市东里镇堵海虾场、调风镇坎园虾场、雷高镇仙脉虾场、海田镇望楼虾场等,先后受虾病袭击,都有过连片发病、失收的记录。现在我市已严重老化的虾塘已近2万亩,因此如何改造老化虾场,已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 标签: 虾塘 虾病 养虾 底质 光合细菌 放养
  • 简介:光合细菌固定化是一生物新技术,本文报导了利用这一技术去除水体中氨氮的效果,在运输鲤鱼鱼种中比添加游离光合细菌运输成活率提高10.9%;比对照组成活率提高13.9%。氨氮去除率敞口篓(96.44%),优于密封篓(71%)。本文并对固定化光合细菌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固定化光合细菌 鲤鱼鱼种 运输成活率 氨氮去除率 水质净化
  • 简介:光合细菌(phototrophicbacteria)是一种水圈微生物,广泛分布在水田、沼泽、河川、海洋以及活性污泥和土壤中。特别是在被有机物污染了的水体中,每1克风干土就生存着10^4~10^6个这样的细菌。这种细菌能利用光能,靠光合作用生长发育,但与绿色植物

  • 标签: 光合细菌 动物养殖 水田 生长发育 土壤 光合作用
  • 简介:光合细菌菌体含有多种营养成份,粗蛋白含量约为60%左右,蛋白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生理活性物质。光合细菌还能有效地转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质。有关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应用有许多报道。为探讨提高对虾育苗成活率,我们在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盐田试验基地育苗场用光合细菌在斑节对虾生产性育苗中进行试验,取得明显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光合细菌 斑节对虾 育苗生产 粗蛋白含量 水产养殖 育苗场
  • 简介:近几年来,我市养殖对虾大面积暴发传染性流行病,而且发病率高、病害来得早、范围广、损失大是我市养虾史上所罕见,使我市对虾养殖业又陷入困境,广大虾农因之大伤元气而情绪纸落,对搞好今后的对虾养殖生产信心不足。为了探索养虾防病新技术,为广大虾农提供成功范例,针对虾病主要是由于环境等外界不良因子的诱发,

  • 标签: 暴发性流行病 斑节对虾 养虾 综合措施 光合细菌 虾病
  • 简介:水生维管束植物是江河和湖泊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群数量变动对河流及湖泊水域环境有着重大影响,是水域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资源,在水域水体生产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水生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在水域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上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水生维管束植物 植物调查 水域生态系统 漓江 种群数量变动 资源开发利用
  • 简介:水库里浮游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速度及浮游植物多寡有着规律性的联系。通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可以对水库浮游植物现存量做出估计,国内外已有这方面的报道。因此,1983年7月14日~10月25日在调查泗维河、澄碧河和西津等三个水库的浮游植物时,

  • 标签: 叶绿素含量 浮游植物 水库 光合作用 现存量 国内外
  • 简介:2003年5、7、9、11月对黑龙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8门127种,以绿藻、硅藻为主,分别占47%和44%,尺骨针杆藻、细星杆藻、钝脆杆藻、颗粒直链硅藻、美丽星杆藻、歧射盘星藻、毕氏林氏藻、卵形隐藻等为优势种.浮游植物数量为351.29×104ind./L,以硅藻为主,数量为244.62×104ind./L占69.63%,生物量为3.88mg/L,硅藻最高,为3.11mg/L.浮游植物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数量夏季最高为575.28×104ind./L,生物量以秋季最高5.655mg/L;水平分布抚远江段最高,平均为531.47×104ind./L和4.95mg/L.多样性指数变化是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均匀度指数变化是冬季>夏季>春季>秋季.

  • 标签: 秋季 群落结构特征 夏季 浮游植物 春季 冬季
  • 简介:本文报道了1991—1994年对蛤蟆通水库冬季冰下浮游植物研究结果。冰下浮游植物主要由小环藻、直链藻、隐藻等组成大水面冰下优势种群。平均生物量为2.046mg/L,鞭毛藻类生物量占35.9%。同时探讨了大水面与越冬池冰下浮游植物的特点。

  • 标签: 浮游植物 水面 越冬池 蛤蟆 冬季 生物量
  • 简介:2007年8月对洪潮江水库网箱养殖区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发现浮游植物6门64属,种类组成以中、富营养型的绿藻、蓝藻种类占优;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7026941ind./1,平均生物量为9.8235mg/1,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群。采用浮游植物生物量评价水质营养类型,洪潮江水库网箱养殖区处于富营养水平,多样性指数评估为轻至中污染。

  • 标签: 浮游植物水质营养类型 网箱养殖水库
  • 简介:<正>2014年12月5日,河南省农业厅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渔机所)科技合作交流会在上海召开。由河南省农业厅陈明孝副巡视员带队,省水产科学研究院李治勋院长、水产局武国兆副局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李同国副站长、郑州邦众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新利等领导、专家一行6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交流会,与渔机所领导、相关研究室主任、团队专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本着利用资源、共享技术、互惠互利、

  • 标签: 河南省农业厅 水产养殖专业 合作社理事长 水产技术推广 水产科学 海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