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泰国1989年的对虾出口可望达到5亿美元;上半年对虾的出口量已达31,610吨,约值2.78亿美元。而1988年同期的出口为1.25亿美元。全年的对虾出口指标原定为5.2万吨,但后来由于贸易不断发展,最后定为6.5万吨。。

  • 标签: 美元 出口值 泰国 贸易 出口量 上半年
  • 简介:  从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渔业从"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转变,已经取得很大成效.2006年全年水产品总产量可达5250万吨,增长3%左右.这种转变的背后是水产技术推广发挥的作用.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表示,科技进步和技术推广为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 标签: 促进渔业 增长方式 技术推广促进
  • 简介:据海关统计,今年1-10月,广东出口烤鳗4110吨,价值5183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0.7%和6.8%。出口价格为每公斤12.6美元,小幅下跌3.5%。

  • 标签: 出口价格 烤鳗 广东 美元
  • 简介:黄皮书预警:市场形势复杂,风险增大11月8日,广西南宁,第七届罗非鱼产业发展论坛发布了《罗非鱼产业发展年度报告黄皮书~2009》。在风险等级里,黄皮书表示产业发展困难,风险较高。这意味着中国罗非鱼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发展空间变小,投资风险加大。

  • 标签: 罗非鱼产业 饱和 内销 风险等级 市场形势 广西南宁
  • 简介:1、成果简介由汕头大学、汕头市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汕头市澄海区琼胶厂共同开展了大型海藻龙须菜良种繁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琼胶等高化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的相关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建立了龙须菜海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范,制定了龙须菜地方技术标准3项,填补了国家标准的空白。(2)建立了龙须菜与海

  • 标签: 大型海藻 栽培技术规范 汕头市澄海区 栽培技术示范 海水养殖 中国海洋大学
  • 简介:据海关统计,2009年前3季度,广东累计出口水海产品14.3万吨,价值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4.8%和1.4倍;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吨3463.7美元,同比增长48.2%。且在9月份单月出口2.3万吨,创下2006年以来单月出口量的新高。

  • 标签: 产品出口 广东 同比增长 海产品 出口量
  • 简介:2003年东龙鲟业早期团队开始探索对野生鲟鳇鱼人工繁育种苗进行推广,并建立实验场尝试天然牧养,直到2011年,鲟鳇鱼天然牧养获得成功,于2012年团队正式成立抚远东龙鲟业有限公司,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鲟鳇鱼生态产业链,获得“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2013年创立“东龙鲟”企业品牌,并在市场上迅速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2014年组织开展对抚远黑龙江水域野生鲟鳇鱼种群生存状况调查,种群数量堪忧.2015年创立抚远市鲟鳇鱼保护协会,开始组织放流放生活动,全力拯救野生濒危物种鲟鳇鱼.2016年“东龙鲟”商标获黑龙江省著名商标荣誉称号,“东龙鲟”牌鱼子酱获得有机食品认证.2017年建立了高标准鱼子酱专用无菌加工厂,量化了影响鱼子酱品质的46项指标,真正达到了标准化生产.“东龙鲟”牌鱼子酱获得对外贸易资质,“东龙鲟”品牌被认定为“极具发展潜力品牌”,并在《品牌龙江》登载,公司被认定为“黑龙江省杰出品牌”企业,产品入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

  • 标签: 鲟鳇鱼 渔业经济 特色产业 增长点 企业品牌 黑龙江水域
  • 简介:根据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2006年技术指导方案关于“粤东海丰县兼顾虾蟹混养、鱼虾混养”的要求,全县大部分示范户结合实际进行混养。实施结果:进行混养示范户97户,占总户数109户的90%,其中小漠镇36户,100%示范户进行混养;梅陇镇34户示范户,有27户混养,占80%;赤坑镇17户示范户有16户混养,占94%;附城镇22户示范户有18户混养,占81%。主要是以封闭半封闭的养殖模式,以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调控水质,改良底质为重点,进行虾鱼、虾蟹混养的生态健康养殖。为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主要开展如下工作:1、抓水产养殖增长方式转变的典型交流。为使水产养殖增长方式不靠单一品种(对虾),而是达到多品种生态综合养殖,合理安排不同生态位的品种(对虾、鲻鱼、草、鲢、鳙鱼)使其相安而居,让各营养级上的物质能量得到进一步转化,在虾池有限的养殖时间和空间内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有效地提高了池塘环境的生物容量,使其共生互长,达到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目的;又虾池混养青蟹,错开放养,先放养殖虾苗一个月后,才放青蟹苗。它们共养互长,适者生存,这是生物的共性。虾怕被青蟹吃掉,拼命逃窜,加强游动,增强抵抗力,减少发病。今年推广综合...

  • 标签: 入户工作总结 养殖增长 增长方式
  • 简介:本文报道了松浦试验场(哈尔滨地区1996-1997年越冬期冰下浮游生物、溶解氧、pH的相互关系及对越冬鱼类的影响。4个试验池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为26.832mg/L,优势种类为小环藻、甲藻、隐藻、直链藻等;最稳定的优势种是小环藻,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为3.29mg/L。轮虫类是影响浮游动物变化的主要因子。探讨了鱼类越冬成活率与浮游生物、溶解氧、pH之间的关系。找出了影响鱼类越冬成活率的主要因子。

  • 标签: 越冬池 浮游植物 溶解物 PH值 相互关系 越冬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