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电子商务的发展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趋势,在人类的生活中掀起了轩然大波,正逐步影响企业的生产与人民生活方式的深度变革,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需要电子商务人才的支撑。笔者于2011年9月-2016年9月连续5年对中山市100多家大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人才需求调研统计发现:大多数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较大,人才规格以“商务型”人才为主,达到95%,而技术与管理型人才仅为5%;同时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素质要求,首先是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其次才是商务能力和电子商务等核心技能,这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课程改革和专业设置等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中等职业学校教 电子商务 专业设置 研究
  • 简介:随着现在社会经济不断的进步,全国的各个方面都在紧缺人才,公安民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在职业化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加强公安教育,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培养优秀的人民警察,形成自身的价值观,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将警察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与经典案例编入到公安教育的内容里面。本篇文章就是根据公安的职业特点在职业化背景之下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公安事业的全面发展,保证公安教育有效进行。

  • 标签: 职业化教育 公安教育 发展路径
  • 简介:高等职业院校的汽车专业电器电路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学校自身的教学条件来相应的强化汽车专业电器电路的实践教学实训,将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特色教育做到最大优化,做好对汽车专业电器电路的相关教材、实训与教学方法体系的改革,使高等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电器电路的教学体系得到完善与提高。

  • 标签: 高等职业院校 汽车电器 电路教学 探析
  • 简介:数字化技术在教学中具有特有的优势,由此发展起来的在数字化环境下教学也逐渐成为新的教育潮流。高校应顺应当前形式,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利用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数字化教育优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输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做出应有贡献。

  • 标签: 数字化 学习环境 职业能力 提升研究
  • 简介:随着国家对其关注度的增加,我国的高职校园也从传统“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与技巧”向着对其“职业素养的培养”进行转变。同时在对高职校园文化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各个高职学校都开展素质训练,重点去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实力。对此,文章针对当前的高职院校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几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同时使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增强。

  • 标签: 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职业素养提升
  • 简介:当前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形态多样化、场域多种化的趋势,给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带来了一定困难,文章结合长沙市职业院校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建设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

  • 标签: 新时代 职业院校 网络意识形态 安全建设 路径
  • 简介:随着职业教育不断的改革,我国开始新一轮的高校体制改革,包括高等院校、高职高专等不同层次高等院校都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但是传统的职业教育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对职业人的需要,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出“职业探讨式”理论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点,提出职业教育模式下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项目探索式”理论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提出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最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

  • 标签: 项目探索式 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
  • 简介:种桑养蚕对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种桑养蚕技术要点,探究了种桑养蚕产业的推广发展策略,以促进我国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

  • 标签: 种桑养蚕 技术 蚕桑产业 发展 对策
  • 简介:5月20日,广西科学技术厅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017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励项目成果发布推介会,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应邀参加了此次推介会。推介会上,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对荣获2017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优质蚕种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创新集成与应用”进行推介。项目负责人潘志新研究员介绍了项目研究取得的核心成果:建立适合广西实际的蚕种质量检验检疫技术标准体系,建立优质蚕种繁育技术体系以及创新建立蚕种质量追溯新模式等关键技术体系;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制定地方标准3项;发表论文56篇,其中SCI论文1篇;项目成果极大提升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技术水平,也补充完善我国蚕种质量技术标准体系,为蚕种质量安全和优质蚕种足量供应提供技术保障;成果转化3年累计新增销售额20.35亿元,新增利润11.80亿元,其中农民新增收入18.06亿元,新增利润11.33亿元;累计为蚕农挽回经济损失1.57亿元,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为保证广西蚕茧产量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做出重要贡献。

  • 标签: 科学技术奖励 技术推广 广西 蚕业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技术标准体系
  • 简介:基于工业分析技术教学中案例式教学的应用,文章对案例式教学、工业分析技术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工业分析技术教学中案例式教学的应用,分为三点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生活,结合科学研究,分析方法与时俱进,希望能够为案例式教学开展提供帮助。

  • 标签: 工业分析技术 案例式教学 实际生活 科学研究
  • 简介: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PLC对传送带进行自动控制。文章根据实际传送带,参考用户实际需求,结合PLC技术的实际特点,精准完成实际传送带的有效。应用PLC后,提高了传送分检机的控制水平,使传送机分检机达到理想的控制要求。

  • 标签: PLC技术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 四级传送 四节传送带
  • 简介:为了提升我区蚕业部门技术干部的能力素质,进一步推动广西蚕桑产业优化升级、拓展提升,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7月10-12日,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广州市举办了广西现代蚕业技术培训班。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李标站长在开班仪式上介绍了目前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的概况。

  • 标签: 技术培训班 广州市 广西 蚕业 技术推广 蚕桑产业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对电气工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来支持,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大范围的投入使用到不同的工业领域,例如汽车行业,建筑行业等。如何保证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有效使用和维护成为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文章将探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维护技术的发展前景。

  • 标签: 电气工程 自动化 自动化维护技术 创新发展
  • 简介: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模具制造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精密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对零部件的质量影响很大。为了提高部件的质量,文章针对模具的表面质量、硬度、成本和寿命进行分析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面处理技术应用于模具生产制造;并对此进行了相关的试验分析,找到了模具表面质量和模具寿命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生产过程中模具的表面变化对模具制造精度和模具寿命的影响。

  • 标签: 表面处理 超硬化 模具设计 模具寿命
  • 简介:为进一步了解那坡县河滩地发展种桑养蚕的效果,对那坡县百合乡清华村、那乐村的河滩地桑园近4年养蚕效果及效益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被调查的两个村40户农户中,河滩地桑园的每667m2桑园产茧量最低为47~50kg,稳定在60kg以上的农户占70%,90kg以上的农户占25%。每667m2桑园售茧收入最低为1780元,最高达6978元,稳定在3000元以上的农户占62.5%,单位桑园面积的产茧量、产值与平地、水田地、坡地等常规地种桑养蚕的效果接近。农户年养蚕售茧总收入稳定在2万元以上的农户占75%,3万元以上的农户占45%;人均养蚕售茧收入最低为3167.8元、最高为1.1万元左右,效益十分显著,可以实现当年种桑养蚕当年就有收入,来年就实现脱贫致富。针对那坡县河滩地发展种桑养蚕的成功经验,总结种养配套关键技术,从选择适宜桑树品种、适时种植、合理密植、蚕造调节与桑采收调整、灾后桑园恢复等方面总结了一套河滩地种桑养蚕关键配套技术,为今后那坡县发展河滩地种桑养蚕,促进那坡县蚕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河滩地 种桑养蚕 效果 关键技术
  • 简介:针对广西小蚕供应与蚕农需求有矛盾的现状,分析了传统的共育模式和分室饲养共育小蚕两种模式的收蚁间隔、生产经营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认为分室饲养共育小蚕能合理利用蚕室蚕具和人力,并能有效做好蚕室消毒防病工作。通过比较不同间隔时间收蚁方式的优缺点,推荐间隔6d为共育基础时间的分室饲养共育小蚕技术。建议通过增加共育生产线来提高共育室小蚕饲养批次,加强蚕室的消毒防病以及统筹管理工作,从而达到分室饲养的高成功率、高收益的目标。

  • 标签: 分室饲养 小蚕共育 收蚁 间隔
  • 简介:调查和分析南宁市横县蚕桑生产情况,显示蚕桑生产以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存在整体经济效益低,劳动效率低,抵御风险能力低等问题。比较分析了近年来南宁市蚕桑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桑与养蚕"专业化分工"等规模化经营模式的特点和相关技术,提出了蚕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理念,为今后蚕桑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蚕桑 规模经营 模式 探讨
  • 简介:当前高等院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在电学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未来的实践技能水平。为提升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有效性,关键还是在于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导,借助专题学习、小组讨论和难题攻关等方式,切实让学生提升电子技术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

  • 标签: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 学生为主 教研支撑
  • 简介:通过在校内开展"校企携手,工学合一"的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工作相互结合,加快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度,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为高职院校的师生提供发展的条件,从而使学生更加具有学习的热情,极大减少了学生就业压力。因此,对"校企携手,工学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校企携手 工学合一 高职机电 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