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用自行设计的方法,将耐氟主产基因导入性状优良的实用品种,并纯合固定,创建了一批耐氟种质,其2~4龄耐氟200ppm以上,保持了原型品种的特性,并在某些方面有所提高。

  • 标签: 家蚕 耐氟性种质 抗逆育种 基因结合 主效基因
  • 简介:防控微粒子病是蚕种场提高蚕种质量的关键环节,桑叶全程消毒是综合防控微粒子病的关键措施。搞好桑叶全程消毒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漂白粉液的检测配制方法,做到目的液有效氯含量准、浸泡桑叶的时间科学合理、全面彻底,做好脱水、保叶质、防止再被污染等工作。在原蚕区全面推行桑叶全程消毒的重点:一是在保证搞好桑叶全程消毒的前提下,减少蚕农桑叶消毒开支,根据种质、茧质情况给予蚕农奖励,增加蚕农收入,调动蚕农搞好全程桑叶消毒的积极性;二是解决全程桑叶消毒配药、脱水、消毒彻底等问题。实践证明,桑叶全程消毒是一项防控微粒子病效果好、投资成本合算的适用技术,应当继续抓好以桑叶全程消毒为核心的综合防微工作,提高蚕种质量。

  • 标签: 桑叶 全程消毒 蚕种质量
  • 简介:蚕业发展史的情况表明,蚕种质量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丝绸行业的兴旺发达。在漫长的岁月里,无数德高望众的老前辈和当今的专家学者为了提高蚕种质量付出了毕生精力,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今蚕业在不断向前发展,蚕的品系在不断更新换代,气象因子在不断改变,微生物的适应性在不断增强,这些因

  • 标签: 蚕种质量 丝绸行业 微粒子病 栽桑 蚕业 蚕病
  • 简介:四川省蚕学会蚕种专业委员会与四川省蚕种管理总站联合召开了秋季蚕种工作暨提高蚕种质量学术研讨会。会议就蚕种质量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就提高蚕种质量提出了如下的意见和建议。讨论一致认为,当前我省蚕种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引起业务部门和蚕种场的高度重视。按照94年省颁地方标准,今春越年蚕种质量全部指标检验结果,平均单盒有效卵粒数为25827粒,平均不良卵率为1.0%,平均最大二日孵化率为96.4%,平均杂交率为90.8%,五项质量指标中,涉及到量的指标

  • 标签: 蚕种质量 微粒子病 杂交率 越年蚕种 全面质量管理 蚕种场
  • 简介:报道了四川的野生、地方、选育、引进的桑树种质资源。四川有桑属植物9种,资源丰富。野生桑种分布不重叠,对研究桑属的起源、演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且有特异性状,是桑树育种宝贵财富。地方桑树品种,种类繁多,长期在一个地区种植,具有明显的地区适应性。选育和引进的桑树品种,产叶量高,叶质好,推广时应注意引种适应性实验。

  • 标签: 四川 桑属 资源 桑品种
  • 简介: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为害蚕种生产的毁灭性蚕病,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该病流行为害我场蚕种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我场的高度重视。为了有效控制这种毁灭性蚕病的发生,自1990年以来,我场展开了一场场防除微粒子病的攻坚战,通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防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蚕种微粒子病率大幅度下降,蚕种质量明显提高。

  • 标签: 蚕种质量 防微工作 家蚕微粒子病 蚕种生产 经济损失 蚕病
  • 简介:蚕种是一种特殊的种子,在繁育蚕种的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影响蚕种的质量和制种量。所谓蚕种质量包括张种卵粒数、卵粒大小、卵色匀整度,外观包装等外观质量以及蚕种的良卵率(充实度)、杂交率、蚁蚕孵化率、微毒率等内在质量。制种量是指克蚁制种数量或千克茧制种数量。二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是种茧育生产十分重要的两大指标。提高蚕种质量和制种量是蚕种场赖以生存的内在要求,蚕种场只有以质优量足的蚕种去开拓市场才能求生存和发展,现根据我场的实际经验谈谈如何提高蚕种质量和制种量的具体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 标签: 蚕种质量 制种量 外观质量 外观包装 内在质量 开拓市场
  • 简介:原种生产中预防微粒子病发生的方法是预防为主,采取综合的全方位立体防微措施,确保蚕种质量稳定。

  • 标签: 原种 微粒子病 立体防治
  • 简介:种质量的提高,关系着蚕桑产业的发展。不同品种、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气候因素影响着蚕种质量,只要准确把握出库时间,加强桑叶营养,严格把关,精心饲养,蚕种质量就一定能提高。

  • 标签: 蚕种 管理质量 提高
  • 简介:原蚕饲育以获得产卵量多、卵质优为目的。增加产卵量,提高蚕种质量是蚕种生产的重要课题,饲育技术必须着眼于提高造卵数、产卵量和卵质。造卵数的多少主要决定于母体内所积累的造卵物质的量和质,所以技术处理只有在促进越年性、稳定眠性、提高生命力和卵质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造卵数、产卵量及良卵率。本文就繁育技术谈几点看法。

  • 标签: 饲育技术 原种质量 产卵量 造卵数 原蚕饲育 蚕种生产
  • 简介:西里蚕种场是重庆市最大的普种生产场.普种质量好与否对全市蚕种生产和蚕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影响普种生产质量的主要因素:一是气象环境,二是微生物环境,三是饲料环境.多年来,西里员工树立"质量第一"的生产目标,加强管理,全面贯彻执行重庆市蚕种繁育质量标准.为了保证普种质量,在满足蚕儿生长发育所需的气象环境,搞好消毒防病的基础上,狠抓原蚕基地桑树树体管理,保证蚕食下营养丰富、无病原污染的桑叶.具体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桑树病、虫害防治.二是合理施肥.三是桑园抽样检查,防上桑园、桑叶污染.四是加大投入,更新改造老化、低产桑树.

  • 标签: 蚕种质量 桑树管理 原蚕 气象环境 蚕种生产 微生物环境
  • 简介:蚕种作为一种商品,它除了具备商品的基本属性外,还有其本身的另类特征,比如,它是一个生物机体,贮藏时间短,制造过程复杂等.为了加强对这一特殊商品的管理,国家、省(市)都制订了蚕种质量标准及其质量检验规程.但这些仅对蚕种作是否合格的判定.

  • 标签: 提高蚕种 方法科学性 蚕种质量
  • 简介:利用SSR标记对22份果桑种质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20对引物中筛选出6对用于这些果桑种质的SSR扩增。结果是共扩增出60条DNA条带,其中A10引物多态性最好,有40条多态性带。单条引物扩增的条带数量范围为1~40条,平均10条。扩增产物长度分布在500~2000bp之前,大多集中在500~1500bp。利用VISIONWORKS软件进行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析,并通过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建立亲缘关系图。22份果桑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25~0.68,其中种质8-奶油蜜和23-桂椹92L38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为0.68;1-珍珠白和12-桂花蜜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25。在NG法测定下,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8处,22份果桑种质亲缘关系分为两个大类群。

  • 标签: 桑树 SSR 亲缘关系 聚类分析
  • 简介:家蚕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和研究利用是家蚕遗传育种学领域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资源收集得越多,研究得越深,对新品种选育越有利。作为育种工作者,在对资源进行保存的同时,尚需对野生资源和特殊资源进行搜集、挖掘,以及开展遗传学、生理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采用分子标记、转基因等新型育种手段,创建新的特色种质资源,为家蚕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奠定基础。

  • 标签: 种质资源 创新利用 家蚕 保存 搜集 遗传育种学
  • 简介:综述了家蚕性别控制系统种质资源的创新开发、不同茧线和高效低成本原料茧蚕品种的开发利用、各种抗性蚕品种的创新开发进行,展望了未来家蚕种质资源创新的家蚕育种方向。

  • 标签: 家蚕 种质资源 创新 应用
  • 简介: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回归系数法对6个家蚕斑纹限性种质资源的虫蛹率、茧层量和茧层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各经济性状在不同环境下差异极显著,且相同的饲养环境下各品种间的各经济性状也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中系品种1193和日系品种1275因强健性好且综合性状稳定,可作为强健性品种培育的亲本素材。

  • 标签: 家蚕 斑纹限性 种质资源 稳定性
  • 简介:<正>我场在省、市公司和市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自1997年以来,我们认真抓好队伍建设;强化生产管理;加大投入,搞好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与科研单位合作,试养新品种。仅用三年的时间,就使我场的制种量、销售

  • 标签: 茂名产化州蚕种场 队伍建设 生产管理 基础设施
  • 简介:对296份引进桑种质资源的产叶量、饲料品质和抗逆性等数量遗传性状及影响主成分表达的18种微效多基因遗传性状进行了系统鉴定评价,对遗传性状相对稳定、优良基因环境表现性较好的资源进行了筛选利用研究。筛选出果用资源32份、叶片大资源48份、叶肉厚资源32份、高产桑叶资源26份、叶质优资源19份、抗干旱耐寒资源28份。

  • 标签: 新疆 引进桑资源 评价 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