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仙蚕业“八·五”时期进人高速增长阶段,1994年产茧6000吨,但蚕茧生产遇到市场和价格不稳定,产品结构及质量不适应市场需要等问题,以致困扰蚕桑生产发展乃至今后前途.1产业化是发展仙蚕业必由之路1.1蚕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必然要求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一种创新,是农业商品化生产取得快速和健康发展组织保障.蚕业产业化是以蚕茧为纽带,实行贸工农产业化管理,从整体利益上对茧丝绸行业进行保护,从而提高科技和经营管理水平.实行蚕业产业化目的是:为了打破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更好进行社会化分工,让

  • 标签: 蚕业产业化 产业化管理 茧丝绸 游仙 丝绸公司 蚕桑生产
  • 简介:寻求桑白蚧防治方法过程中发现鳞翅目麦蛾科一种昆虫为桑白蚧天敌。其幼虫体小,黑褐色,以上颚取食蚧壳,能有效控制桑白蚧蔓延;成虫不食,趋光,能飞翔。

  • 标签: 桑白蚧天敌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 简介:栽桑养蚕是一项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操作相对繁琐一项农村传统产业.为使蚕农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同时又减少投入,增加收益,解决蚕室不足等问题,我市从1998年春蚕起,采用塑料大棚蚕育,通过连续试养,取得了明显成效,深受广大蚕农欢迎.现将该技术简述如下:

  • 标签: 家蚕 饲育技术 塑料大棚地蚕育
  • 简介:消特灵是浙江农业大学研制新型蚕用消毒剂。是以高效氯制剂为主剂配用增效剂为辅剂复合消毒剂。此药剂能杀灭多角体病毒、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微粒子原虫孢子等主要病原微生物,药效稳定,腐蚀性低。可用于丝茧育和种茧育蚕室、蚕具、桑叶、蚕体、蚕座和蛹体消毒。场九六年春季从浙农大调进消特灵2000套,分别用于各个部位消毒,其中用于蚕前蚕室、蚕具消毒120户,桑

  • 标签: 蚕室蚕具消毒剂 “消特灵” 推广应用情况 复合消毒剂 原蚕区 腐蚀性
  • 简介:对凉山州红壤土桑园桑叶黄化病,进行定点试验和化学分析,找出黄化原因是缺硫。并对土壤缺硫原因及黄化病对桑树生长和养蚕、制种影响采取防治措施,提高了桑叶叶质和利用率。

  • 标签: 桑树 缺硫病征 调研分析
  • 简介: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工作达40年之久,60年代就开始看《广西蚕业通讯》,一直订阅到现在。所以说是《广西蚕业》老读者也是忠实读者。

  • 标签: 不可缺少老师 业不可缺少 广西蚕
  • 简介:<正>我国历来以“东方丝国”著称于世,丝绸产品是出口创汇“拳头”产品。1989年生产厂丝约5万吨,丝织品16万米,丝绸出口创汇18.4亿美元,今年预计超过20亿美元,可见蚕丝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显著地位。区是珠江流域蚕丝产区,已有悠久历史,近年来生产发展较快,种桑养蚕已遍及40多个县市,缫丝工业也有了发展,生产发展出现较好势头。但是,单产较低,质量较差,生产效率方面也还远远比不上江苏、浙江等先进蚕区。这种“三低”状况不及时改进,产品将会失去竞争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蚕业经营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改变“三低”状况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找到一条切实可行路子。

  • 标签: 种桑养蚕 桑蚕生产 桑蚕茧生产 用工 蚕具 劳动日
  • 简介:广西蚕业生产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去年年产茧量名列全国第八位,有的县市已步入规模生严,有14个县市年产鲜蚕茧500吨以上,其中宜州市投产桑园已达1458公顷,年产茧2025吨,居全区之首。14个县市年产茧1.38万吨,占垒区1.84万吨75.13%,有48个村公所年产茧50吨以上,

  • 标签: 蚕业生产 适度规模 中国 广西 宜州市 发展
  • 简介:1995年某农业大学毕业后,一直一所地方性农科高校任教,虽然大学学是园艺专业,但由于工作需要,领导仍决定让滥竿充数,进行蚕桑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那时,对蚕桑真可谓是一知半解,理论虽然还可以凑合,但对于整个行业动态、科技成果、新经验、新技术等内容了解都非常欠缺,正在恐慌可能要误人子弟之时,幸运是,

  • 标签: 《广西蚕业》 事业 1995年 农业大学 园艺专业 科研工作
  • 简介:2008年广西全区桑园面积、蚕茧产量仍保持全国首位,从事桑蚕生产蚕农人数剧增,产业做大之后区桑蚕生产各个环节所产生新问题也很多,特别是原料茧生产环节,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重视这些问题,就会造成区原料茧产量和质量难以提高,进而影响到蚕农养蚕效益和桑蚕业健康发展。

  • 标签: 桑蚕生产 农村 蚕茧产量 生产环节 原料茧 桑蚕业
  • 简介:通过调查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武鸣基地桑树资源利用情况,了解到武鸣基地桑树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为了改进这一状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这些意见能拓展站蚕桑业发展思路,全方面的发展蚕桑业,提高蚕桑业经济效益,抬高蚕桑业社会地位。

  • 标签: 桑树资源 利用现状 建议
  • 简介:1今年上半年区蚕桑生产基本情况1.1调整工作思路,加强宣传,正确引导,稳定区蚕桑生产.由于受近年来国内外茧丝价格疲软影响,区蚕桑生产稳定面临较大压力,为防止区蚕桑生产发生明显波动,维护蚕桑生产持续和健康发展,各蚕区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以稳定桑园面积和打好可持续发展基础为工作重点,积极组织力量深入乡村、深入农户广泛开展多形势、多层次、多渠道宣传活动,使蚕农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蚕业生产发展规律、蚕茧供求发展趋势、抵御蚕茧价格低方法及应对措施、蚕茧价格与其它农产品价格比较优势等,通过与农民谈心、算明细账、介绍典型等方式,使广大蚕农对茧丝价格变动有一个比较正确认识,树立继续发展蚕桑生产信心.

  • 标签: 广西 蚕桑生产 2003年 区域化 蚕茧质量 蚕农心理承受能力
  • 简介:近年来,微粒子病对蚕种生产威胁很大,1993年各蚕种场生产普通种795780张,超毒淘汰蚕种47803张,淘汰率6%。1994年生产蚕种603037张,超毒淘汰133990张,淘汰率22.21%。1995年生产蚕种922342张,超毒淘汰127510张,淘汰率13.82%。1996年生产蚕种572204张,超毒淘汰31872张,淘汰率5.57%。由于受微粒子病严重危害,不少蚕种场在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虽然几年来备蚕种场防微工作上,都做了大量工作,从全区来说,病毒逐步下降,但是1996年秋各场生产蚕种190589张,超毒淘汰26047张.淘汰率达13.76%,病毒又有所回升,且有蔓延趋势,出现制种批或段超毒蚕种场较多。

  • 标签: 微粒子病 淘汰率 蚕种生产 生产 蚕种场 制种
  • 简介:四十年,浩瀚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问。然而,对于我单位而言,这是一段极不平凡和刻骨铭心奋斗过程,最难忘是各级领导关怀、呵护和扶持,最可贵是几代专家和全体职工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留下了一段艰苦奋斗、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走向辉煌记录!

  • 标签: 建设历程 创新 40年 回顾 世纪 艰苦奋斗
  • 简介:俗话说:"养蚕全靠一把灰".这充分说明了石灰养蚕生产中重要性.石灰虽然价格便宜,却是养蚕生产中主要消毒药剂之一,养蚕防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蚕室、蚕具、蚕体、蚕座,桑叶叶面消毒等许多养蚕生产环节,可谓是量大而面广.本人就在养蚕生产中使用石灰体会总结介绍如下:

  • 标签: 石灰消毒 饲养管理 作用原理
  • 简介:桑树于农业生产中采用立体种植,能较好解决与地面作物争光、争肥矛盾。提高光能和肥力有效利用,增加单位面积商品产量和经济效益,是立体农业优化组合模式之一,从巴中县三江乡民主6社实践得到证实。一、种植条件虽劣,立体开发致富三江乡民主村6社位于巴河下游,离县城约25公里河边上。七十年代末,距该社下晨仅两公里处三江水电站截留蓄水后,部分耕地被淹没,给该社256名农民留下可耕地仅134.7亩,除去25.6亩自留,全社平均每人仅有种粮0.426亩。每年逢雨季6—9月,部分耕地还要遭洪水

  • 标签: 立体农业 三江乡 农业生产 立体种植 三江水 巴中县
  • 简介:鲜石灰粉[主要成份:Ca(OH)2]是广泛用于养蚕上消毒药剂,但在农村养蚕实践中,石灰粉均由蚕农自行加工,消毒效果并不理想。从2000年开始,宁南县开始探索石灰精粉[主要成份:CaO]养蚕上应用,并建立了石灰精粉加工厂,通过多年科技攻关,推广应用,充分证明石灰精粉消毒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石灰精粉 养蚕 应用
  • 简介:这几年在站普种生产中,因为微粒子病造成了不少损失,通过分析认为家蚕发生微粒子病与桑园害虫有密切关系。为了寻找一个有效防虫防“微”方法,2007年下半年我们武鸣县板新2队原蚕点安装了10盏频振式诱虫灯,一个晚上捕获害虫总重量最多达到4.2公斤,一个月后,所捕获到害虫基本处于少量平稳状态0.25公斤。对诱虫灯所捕获害虫进行抽样检“毒”,发现害虫“毒”率很高,达到43.6%。

  • 标签: 诱虫灯 蚕种 桑园害虫 微粒子孢子
  • 简介:叶面施肥是桑树旺盛生长期间,用水溶性肥料喷洒在桑叶上,使其吸收利用,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一种辅助性施肥方法(可结合桑园治虫同时进行)。通过叶面施肥,能有效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对提高养蚕整体效益有着积极帮助作用。

  • 标签: 叶面施肥 桑树 应用 桑叶产量 吸收利用 桑园治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