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家蚕品种资源保护,不仅是保存品种继代,还要在饲育选择中保持品种遗传性状与资源利用,做好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重视种质资源保护基础建设,整合资源,寻求创新,开发利用蚕种质资源,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 标签: 家蚕 品种资源 保护 利用
  • 简介:蚕种处理主要指蚕种生产结束后,针对后期各环节技术处理,包括保种、浴消、浸酸、冷藏、运输、催青、补催青到孵化等环节。蚕种处理是蚕种生产、经营、销售、使用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蚕种质量。众所周知,衡量蚕种质量标准,一是遗传质量,即各品种遗传基因决定各种固有性状;二是生产质量,主要指蚕种繁育过程中表现出来质量性状,以蚕种繁育相关质量检验指标作为依据。

  • 标签: 冷藏处理 蚕种保护 蚕种质量 蚕种生产 蚕种处理 遗传基因
  • 简介:以桑叶为原料,通过自然发酵与直投式发酵方式生产桑叶酸菜。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比较分析了两种发酵方式中挥发性成分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自然发酵桑叶酸菜共鉴定出75种风味物质,醇类相对含量最高,为35.21%;其次是酯类,为25.53%。直投式发酵桑叶酸菜共分离鉴定出71种风味物质,酯类相对含量最高,为37.21%;其次是醇类,为22.98%。两种发酵方式主要香气成分类似,但相对含量有所差异,从而形成了各自独特风味。

  • 标签: 桑叶 酸菜 自然发酵 直投式发酵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现行多丝量蚕品种在制种发蛾期通常在一天内促使发蛾集中,羽化发蛾出现两次高峰期,特别是日系品种表现明显,一般在早上1—2时开灯感光,3—4时是第一次羽化高峰期,早上7—9小时又出现第二次高峰,有时第二次一比第一次羽化量还多,这样不但给捉蛾、交配、制种等工作带来劳动力安排不便,而且操作粗放等不利因素,更主要是第二次羽化发蛾时间推迟,特别是春季一般5月底6月初上午气温偏高、交配易散

  • 标签: 黑暗保护 集中度 昼夜 劳动力安排 品种表现
  • 简介:本文简单介绍了越南各地开发利用蚕桑资源概况,综述了越南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 标签: 越南 蚕桑 资源利
  • 简介:桑蚕产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随着桑蚕产业快速发展,为适应新形式下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现代化桑蚕产业早已不单是传统意义上栽桑养蚕,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蚕丝这一特定经济产物而存在。在桑蚕产业生产中,伴随产生着多种附属物,如桑枝、桑叶、桑葚、蚕蛹、蚕蛾、蚕茧、蚕沙等等,他们都有着自身经济利用价值。如今,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桑蚕产业综合利用已成为一门学科,其附属产物价值不断被人们开发并加以利用。本人结合工作实际与产业发展现状桑蚕产业中资源多功能利用情况进行系统介绍与总结。

  • 标签: 桑蚕产业 资源 多功能利用
  • 简介:2013年8月中旬,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李佳(GraceMarieLi)和李曼宁同学在崔红娟教授和刘永红老师带领下赴上海参加第二届“环球自然日”青少年国际活动全球总决赛,并成功获得国际组比赛银牌。据悉,本次比赛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山东以及美国夏威夷地区等地共100多支参赛队,最终只有36名幸运儿获得肯尼斯·贝林先生部分资助,计划于2014年春节期间,参加“肯尼斯·贝林探索之旅”,前往南非大草原,领略大自然魅力。

  • 标签: 大自然 参赛作品 家蚕 国际活动 GRACE 春节期间
  • 简介:自2000年以来,我县积极开展以桑枝生产香菇为重点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工作,经过近十年发展,已形成8个生产基地。栽培模式有常规栽培和反季节栽培两种模式,生产经营组织方式采用集中生产菌袋、合理利用茧站房屋及茧棚统一养菌、利用农户养蚕大棚分散出菇、再统一收购生产经营方式。

  • 标签: 蚕桑资源 综合利用工作 生产经营方式 反季节栽培 开发 效益
  • 简介:桑枝、桑叶是桑树主要产物。种桑除了养蚕外,还可以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茵以及加工板材;利用多余桑叶研制桑绿茶;此外,种植多用途桑树优良品种,还可以果、叶两收。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1亩桑园可新增产值约2000元;利用桑枝加工板材,1亩桑园可新增产值约1400元。利用桑叶养蚕,1亩桑园仅养蚕一项年产值约2400元~3600元;利用每年夏、冬两次砍伐及春秋萌长弱枝所废弃嫩梢、嫩叶研制桑绿茶,1亩桑园可新增产值约2000元。种植果叶两用型桑树优良品种,1亩桑园总产值可达4600元。近年来,广西桑园面积不断扩大,桑树资源丰富,大力开发桑枝、桑叶等桑树产品,不但改变了传统“种桑只为养蚕”单一生产模式,而且促进蚕农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 标签: 桑树 综合利用 效益
  • 简介:30多午来收集和保存广西地方栽培桑树种质资源250份、野生桑资源30多份;从省外、国外引进和保存桑树种质资源211份:用鲁桑、白桑等与广东桑杂交选育成中间类型种质资源71份:用82个桑树杂交组合后代植株2万多株诱变创造桑树人工四倍体种质603份;从四倍体种质杂交后代及四倍体种质与二倍体种质杂交后代选育出多倍体种质120多份。利用桑树种质资源育成高产优质杂交桑“桂桑优12”、“桂桑优62”已推广种植130多万亩;新育成优良三倍体杂交桑“桑特优2号”、“桑特优1号”、“桑特优3号”均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正在大面积推广。

  • 标签: 桑树 品种资源 育种
  • 简介:全球化时代地域文化资源正在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重要力量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张大千作为文化名人、知名画家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声誉,大千已经成为具有极高影响力文化品牌。四川省内江市作为张大千故里,对于大千文化品牌拥有得天独厚资源优势。近年来,内江市充分发掘大千特色文化资源,进行了全面深入开发。本文在分析内江大千文化资源及其开发现状基础上,针对目前开发中存在问题,提出了以大千文化品牌带动内江文化资源开发路径,以期对于内江文化产业发展有所助益。

  • 标签: 内江大千文化 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 品牌化 开发现状
  • 简介:本刊讯最近,笔者从广西科技厅有关公告获悉,广西15个水果项目被评为2015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些项目包括:广西常绿猕猴桃遗传多样性及常绿关联性状SCoT标记研究,广西甜瓜黄斑病毒(MYSV)分布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广西野生毛葡萄响应炭疽病菌侵染转录组分析及功能基因挖掘,卡亡果与扁桃cpDNA高通量测序及结构分析,广西毛葡萄酒香气物质变化规律及酿造贮藏工艺其影响研究,广西葡萄霜霉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嫁接诱导厚皮甜瓜DNA甲基化表观遗传变异机理研究,柁果成熟衰老过程中乙烯受体ETR1基因表达与调控研究,

  • 标签: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广西 水果 遗传多样性分析 基因表达与调控 野生毛葡萄
  • 简介:蚕丝业起源于中国,栽桑养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古老传统,形成农、工、商、贸一体化特色丝绸产业。一直以来,蚕桑生产主要产品是蚕茧,目的产物是生丝。“种好桑、养好蚕、产好丝”是传统蚕业固有思维模式和生产习惯。但是,桑树资源自古以来又是药食两用珍贵材料,现代科学证实了桑树资源营养成分、药理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开发桑树资源药用和食用价值,是近年来中医药界和蚕业界科技工作者关注焦点。特殊品种桑树在生态建设利用,更极大拓宽桑树资源用途。查阅近年国内外文献,本文桑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与应用作一概述。

  • 标签: 资源综合利用 桑树资源 药理活性成分 蚕桑生产 科技工作者 中华民族
  • 简介:报道了四川野生、地方、选育、引进桑树种质资源。四川有桑属植物9种,资源丰富。野生桑种分布不重叠,研究桑属起源、演化有重要参考价值,且有特异性状,是桑树育种宝贵财富。地方桑树品种,种类繁多,长期在一个地区种植,具有明显地区适应性。选育和引进桑树品种,产叶量高,叶质好,推广时应注意引种适应性实验。

  • 标签: 四川 桑属 资源 桑品种
  • 简介: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是传统蚕业延伸与拓展,是当前促进蚕业可持续发展重要方向。广西在桑、蚕、丝综合利用方面也取得重大发展。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广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以期广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提供借鉴。

  • 标签: 广西 蚕桑资源 综合利用 SWOT分析
  • 简介:"互联网+"背景下旅游市场转型,使互联网与常规旅游资源线路进行深度融合后产生出了很多新旅游理念,互联网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更为广阔网络平台,推动着旅游经济不断发生演变。为更好地适应高职旅游教育改革新形势,《旅游资源与开发》教材进行了新尝试。重点针对每一类型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较为详细论述,旅游资源特点、旅游开发方向及开发要点,尤其是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看到100个旅游资源视频、大量旅游资源图片,同时每类旅游资源开发实践表现以及与之相关理论进行较为系统梳理和总结,以适应"互联网+"下教材改革新形势。

  • 标签: “互联网+” 旅游资源开发 校本教材
  • 简介:家蚕种质资源搜集、保存和研究利用是家蚕遗传育种学领域中一项极为重要基础性工作,资源收集得越多,研究得越深,新品种选育越有利。作为育种工作者,在对资源进行保存同时,尚需野生资源和特殊资源进行搜集、挖掘,以及开展遗传学、生理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采用分子标记、转基因等新型育种手段,创建新特色种质资源,为家蚕种质资源高效利用奠定基础。

  • 标签: 种质资源 创新利用 家蚕 保存 搜集 遗传育种学
  • 简介:综述了家蚕性别控制系统种质资源创新开发、不同茧线和高效低成本原料茧蚕品种开发利用、各种抗性蚕品种创新开发进行,展望了未来家蚕种质资源创新家蚕育种方向。

  • 标签: 家蚕 种质资源 创新 应用
  • 简介:系统调查了西南农业大学家蚕基因库未知基因油蚕突变,采用油蚕标志基因系统及幼虫皮肤野生型系统,分别对其中20个系统油蚕进行了杂交鉴定,结果探明了其中18个系统油蚕基因座位,即Eca030系统油蚕基因与od基因为同一座位(1—49.6);Lc000等16个系统油蚕基因与oc基因为同一座位(5—40.8);o100系统油蚕基因与or基因为同一座位(22—8.9).

  • 标签: 家蚕基因资源 油蚕 基因座位
  • 简介: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回归系数法6个家蚕斑纹限性种质资源虫蛹率、茧层量和茧层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各经济性状在不同环境下差异极显著,且相同饲养环境下各品种间各经济性状也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中系品种1193和日系品种1275因强健性好且综合性状稳定,可作为强健性品种培育亲本素材。

  • 标签: 家蚕 斑纹限性 种质资源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