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蜀绣又名"川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蜀绣起源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源于周,兴于汉,盛于唐,是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腹地的一颗艺术明珠。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早在东汉时期,蜀绣已誉满天下,作为珍稀而昂贵的丝织品,蜀国经常用蜀绣和蜀锦交换北方的战马或其他物资,从而成为主要的财政来源和经济支柱。

  • 标签: 四大名绣 财政来源 汉时期 誉满天下 锦官城 于汉
  • 简介:目前我国蚕桑业的科技整体水平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大较大的差距.蚕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实用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劳动生产率偏低,经济增长的质量还不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要增强我国蚕桑业抗御各种风险冲击的能力,就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乘势而上,依靠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来提高行业增长的质量与效益,提升科技兴蚕的战略地位,提高蚕桑业的总体发展水平.

  • 标签: 科技兴蚕 产业结构 实用技术 劳动生产率 经济增长
  • 简介: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相伴而来的是很多隐患不可避免地产生。为了有效的应对社会当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风险刑法理论应运而生。文章对风险社会的刑法应对做简要分析。

  • 标签: 风险社会 风险刑法 传统刑法 刑法应对
  • 简介:对研究饲养动物的选择的遗传学基础理论来说,家蚕是一种很方便的动物。虽然传统的对数量性状的选择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本文只论述在染色水平上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增加蚕丝产量的问题。亦即根据一定的设计重建个别染色,并通过某些基因

  • 标签: 染色体工程 非减数分裂 雄核发育 致死因子 基因工程手段 遗传学基础
  • 简介:蚕儿以其身上的斑纹可有花蚕和白蚕之分、花蚕又有多种,但不论花蚕和白蚕,蚕的复部背面都有两对斑纹,即前半月形斑和后半月形斑,就这两对斑纹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

  • 标签: 蚕体上斑纹 花蚕 白蚕 半月形斑 半月形斑
  • 简介: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肥胖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人类重要健康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肥胖爆炸性地猛增:而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在营养不足继续存在的情况下也出现了肥胖和与膳食相关的慢性病的急剧上升。肥胖问题、肥胖的疾病危险及死亡危险等已成为美国、瑞典等国大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焦点问题。减肥的方法很多,有氧运动、饮食节制、药物疗法、行为矫正等。不同减肥方法各有优劣,其效果也各不相同,但能通过食用果品达到减肥的作用将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标签: 减肥方法 葡萄柚 良品 经济社会发展 流行病学调查 发展中国家
  • 简介:天然多倍桑的种类,我国是桑多倍资源最丰富的,迄今发现的有3、4、6、8和22倍,还有天然单倍体.阐述了多倍桑的性状,其中以3倍的经济性状较好.总结了人工诱导4倍的方法,其中以0.2%为中心浓度的秋水仙碱注射膨芽、生长点和处理子叶展开期的实生苗较有效.说明了4、2倍间杂交和诱导二倍化性配子培育三倍的技术问题.对今后桑的多倍体育种提出了展望.

  • 标签: 桑树 育种 多倍体 述评
  • 简介:用野生桑12份、栽培桑品种6个选配不同类型、不同倍数性的远缘杂交组合32个,研究远缘杂交的结实性和成苗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野生桑二倍×栽培种二倍的成籽率、成苗率优于野生桑六倍×栽培种二倍的成籽率和成苗率;栽培种二倍×野生桑二倍的成籽率、成苗率优于栽培种二倍×野生桑六倍的成籽率和成苗率;栽培种×野生桑的成籽率、成苗率优于野生桑×栽培种的成籽率和成苗率.

  • 标签: 二倍体 六倍体 杂交结实性 种子成苗能力 野生桑 远缘杂交育种
  • 简介:我省历年蚕茧单产较低.多年来一直在20公斤左右徘徊,且还有所下降,1996年全省平均仅为18.3公斤.除因行业滑坡极少数蚕农毁种外,造成单产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不重视消毒,传染病发生严重.如果要提高单产,必须加强消毒,减少蚕病,在保全蚕头基础上,再配合饱食和先进的饲育技术才行.

  • 标签: 蚕体蚕座 消毒方法 消毒效果 病原 漂白粉澄清液 有效成分
  • 简介:多倍植物由于细胞核里染色数增多,影响了酶系统活动能力,生理活性加强,代谢产物增多,以及同化物质、矿物质含量的提高等许多具有经济价值的特征特性,已广泛引起育种工作者的重视与生产上应用。

  • 标签: 东桑 四倍体植株 染色体数 矿物质含量 酶系统 育种工作者
  • 简介:日本蚕业约在1910年开始使用杂交种,杂交种强健、好养,产量高。为制杂交种,必须将原蚕的雌雄蛹分开,才能实现杂交彻底。有关雌雄分离的方法是在幼虫期或蛹期,用肉眼观察虫或蛹的生殖腺,其中最常用的是蛹期雌雄鉴别,一直沿用至今。这种方法对蛹的性腺区分,需要...

  • 标签: 应用 染色体工程 培育技术 家蚕 限性黄茧 品种
  • 简介:多倍特别是四倍不仅是自然界植物种形成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人工合成物种和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手段。桑树多倍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迄今已发现和培育了桑的1至18倍和22倍及混倍体。桑树栽培品种以二倍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三倍。由于生产上应用的三倍桑具有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的优良性能.引起了桑树遗传育种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国内8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把桑树多倍研究和三倍品种(含杂交组合)选育作为热门课题,现已取得重大进展。要选育三倍品种(含杂交组合)。

  • 标签: 四倍体 多倍体 三倍体品种 桑树 杂交组合 选育
  • 简介:虫草是昆虫感染虫草菌丝后,形成虫与菌丝的复合体,是一种具有补肺益肾、滋补强身、抗癌、抗疲劳、抗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有较高药用价值的珍贵真菌.

  • 标签: 活蚕体 虫草 培育技术 人工栽培 原材料 菌种制作
  • 简介:用中国系统种夏芳原蚕蛹为材料,在化蛹后第6、7、8、9天分别用防僵粉(含有效氯2.5%)对蛹进行消毒,调查其发蛾率、母蛾产卵量、良卵率,结果表明:用防僵粉消毒蛹对发蛾率、母蛾产卵量、良卵率均有较大不良影响.

  • 标签: 防僵粉 蛹体 发蛾率 产卵量 良卵率
  • 简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中国科技期刊已成为Internet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网络版期刊已成为出版业中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型载体之一。以前人们经常看到的是国外期刊,如今,当您打开联网终端,键入htp://www.Chinainfo.gov.cn/per...

  • 标签: 科技期刊 因特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 专业期刊 信息服务
  • 简介:用酶联免疫(ELISA)法从感染细胞质多角的病蚕粪中检出多角,使从群体预测发病成为可能。为此试图将此法实用化而加以改进,如果用精制的IgG组分与未精制的抗血清比较,非特异的反应干扰减少,灵敏度变高;又在ELISA法中,双重抗体法(双重抗体夹心法)灵敏度最好,仅用3.54×10个多角/穴的浓度,即能检出。在接种

  • 标签: 蚕粪 多角体 抗体夹心法 IgG 病蚕 蚕病
  • 简介:嫁接“一步成园”是桑树速成丰产栽培技术,其具有成活高、成园快、成本低、成效显等特点。在实施嫁接“一步成园”操作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好桑树嫁接、温床催芽、嫁接移栽、摘芯分叉、新桑园管理等综合技术的应用。

  • 标签: 丰产栽培技术 一步成园 嫁接体 桑树 应用 操作过程
  • 简介:对297份人工四倍桑种质的叶质进行养蚕鉴定。结果表明:用四倍桑的叶子养蚕,与对照区(用“沙2×伦109”(2n)叶子养蚕)相比,蚕食欲强、发育较快、龄期缩短、蚕较大;使雌蚕全茧量比对照增产1%~17.84%的四倍种质占参试种质的68.0%,使茧层量增产1%~14.88%的占58.6%,60%的四倍种质因全茧量提高而使茧层率有所降低。人工四倍叶质与其父本、母本有关。绝大部分叶质优良的四倍其叶片较浓绿。通过鉴定试验选拔出84份叶质显著优良的四倍种质,其中一部分为既优质又高产的。

  • 标签: 人工四倍体桑 种质资源 叶质评价 养蚕质量 生长发育
  • 简介:鉴定了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桑树品种239个的染色,发现六倍桑4个;四倍桑一个;三倍桑16个;二倍桑218个。这些品种的染色数,均属首次鉴定。我们已于广东蚕丝通讥(1988)报导了广东地区的五个桑种121个品种的染色数,现又鉴定了广东的151个品种,广西的67个品种和海南的13个品种以及其他地区的8个品种共239个品种的染色数,为桑树育种以及桑树资源的整理,研究其起源、进化、分类等提供细胞学的依据。材料和方法一、供试材料:取自本所桑树种质资源圃,其中广西的材料是由广西蚕业指导所与我所合作考察搜集的,海南的材料是过去搜集保存在我所的。

  • 标签: 染色体数 广西蚕业指导所 桑种 六倍体 鸡桑 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