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应用两种混合药剂在高寒牧区对草地毒草黄帚橐吾(Ligulariavirgaurea)进行了防除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剂施药当年平均防效达到了80%以上,对禾本科牧草、莎草科牧草安全,对地上生物量、物种数和盖度均无明显影响,施药当年效果较理想.

  • 标签: 高寒牧区 防除 黄帚橐吾 防控效果
  • 简介:本试验采用苯磺隆+2.4-D丁酯混合试剂对试验地块黄帚橐吾进行喷施。2.4-D丁酯作为辅助试剂参与此次试验。通过此次试验表明,苯磺隆+2.4-D丁酯混合试剂在用药剂量为2100ml+150g时防后30d的防除效果最佳,达到85%。

  • 标签: 苯磺隆 2.4-D丁酯 黄帚橐吾 药效试验
  • 简介:基于遥感(Remote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System,GPS),即3S技术,应用面向对象的自动分类与人机交互分类结合判读方式,以SPOT、TM影像为背景,结合地面调查样地及历史资料,准确获得岗巴县草原类型空间分布现状图件及统计数据。根据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岗巴县草原总面积为365222.89hm2,占岗巴县国土面积86.94%。该县草原类型共划分4个草原大类、6个草原亚类、21个草原型。各类草原类型面积最大为高寒草原类,占总草原面积58.66%;其次是高寒草甸类,占38.61%;第三位是高寒草甸草原类占2.56%;低地草甸类面积最少,占0.18%。该县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面积为3809.91hm2,占该县草原面积的46.36%,其中草原退化面积31.44%;草原沙化占12.96%;草原盐渍化占1.96%。草原畜牧业是该县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科技与政策支持是恢复草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对策。

  • 标签: 3S技术 草原资源 分布现状
  • 简介:为了探讨天然草地牧草优势种对天然草地牧草青贮发酵品质与养分动态的影响,通过单贮优势种,来探讨优势种对天然草地牧草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在测定天然草地五种优势牧草发酵品质(pH值、有机酸)和对其营养成分分析(干物质、可溶性糖、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确认其优势种牧草在混合草群中的重要性。优势种牧草对混合草群的影响力的大小为:羊草、猪毛蒿、贝加尔针茅、黄花苜蓿、马蔺。

  • 标签: 天然草地牧草 优势种 发酵品质 营养价值 综合评价
  • 简介:本文通过设置不同放牧方式(单一放牧、混合放牧和不放牧),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混合放牧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得出以下结果:(1)在混合放牧处理中,放牧牛对短花针茅的采食导致短花针茅高度降低,可减弱针茅果实对羊皮的伤害。(2)混合放牧下由于不同牲畜食性选择不同,可以很好的利用草地资源。牛羊的采食习惯不同,羊喜爱采食植株较低,鲜嫩多汁的牧草,而牛会采食植株较高的植物。(3)在较短的放牧时间里,由于不同牲畜对植物资源的利用不同,植物的多样性有所提高。

  • 标签: 混合放牧 植物群落 荒漠草原
  • 简介:为了解释高寒草地植物中矿物元素的蓄积性,以盆栽垂穗披碱草中定期喷施矿物元素液体混合肥为试验,并进行样品采集与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喷施矿物元素液体混合肥,能有效增加盆栽垂穗披碱草中所施的各种矿物元素营养(P〈0.05),而使盆栽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降低较小(P〈0.05),即定期喷施矿物元素液体混合肥的盆栽垂穗披碱草,由于饥饿效应而使相应矿物元素营养蓄积增加,也就是说饥饿效应是驱使矿物元素营养蓄积增加的内动力之一。

  • 标签: 盆栽垂穗披碱草 矿物元素 蓄积性 液体混合肥
  • 简介:"3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监测的各个领域.针对利用"3S"技术在三江源区进行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的意义、特点及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根据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了动态监测主要内容.

  • 标签: “3S”技术 三江源区 生态环境 动态监测
  • 简介:S001草实兼用杂交野大豆”是由内蒙古农业大学和通辽市国有查金台牧场共同培育的草实兼用型新品种,于2013年在内蒙古注册登记。该杂交育种工作是从1980年开始的,经过多年连续单株选育,形成稳定株系。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品系“S001”,奠定了培育新品种的基础。育种的目的是为了在利用中有效保护渐危的野大豆种质资源,并为短周期草田轮作和促进农区草牧业发展提供豆科品种材料。通过2011-2012年在查金台牧场、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萨拉齐三地的品比与生产试验,认为品系“S001”干草产量和籽实产量都较野大豆有很大提高,品质未下降,适应区域大幅扩展。登记品种后的试验表明,“S001草实兼用杂交野大豆”既可以作为饲草利用,也能作为籽实饲料利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野大豆 野大豆杂交 草实兼用 品种选育 品种比较
  • 简介:当前,草畜生产关系的不平衡是影响我国天然草原可持续利用的瓶颈。本文以现行的家庭牧场草畜生产体制为基础,选择草原牧区单户、联户等形式的家庭牧场、合作社、嘎查(村)等不同利用单元的示范典型.调查不同形式的草地合理利用技术、先进的放牧制度,草畜资源配置、优化草畜生产管理等生产经营方式,研究探讨草原畜牧业新型生产经营模式,为推进牧区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提供可借鉴的方法与经验。

  • 标签: 牧区 草畜优化配置 新型生产模式
  • 简介:本文通过阐述内蒙古草地资源退化成因及现状,在借鉴国内外草原生态修复研究的基础上,以创建基于人-畜-水-土-草高度耦合、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的草地利用最佳模式为目标,提出了适合不同草原类型的草原生态修复技术模式,以供参考。

  • 标签: 草原 生态修复 内蒙古
  • 简介: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实施30多年来,畜牧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草原家庭承包经营模式逐渐显露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弊端。因此,草原家庭承包经营需要向草原家庭生态牧场经营转型升级,实现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实行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畜牧业和草原生态建设双赢的畜牧业生产基本单位。

  • 标签: 草原 家庭承包经营 家庭生态牧场
  • 简介:自2012年以来,内蒙古牧草产业区域化发展逐步凸显,呈现出产业化发展的态势,步入了起步发展的阶段。文章对内蒙古全区牧草产业现状进行了介绍,根据内蒙古区域特点,总结出一些经验做法,并对今后牧草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内蒙古 牧草产业 现状 建议
  • 简介:华北驼绒藜是一种耐寒、耐旱、耐瘠薄的多年生旱生半灌木。在荒漠草原区建植华北驼绒藜灌木防护带,能够有效改善草牧场微气候、减少水土流失、增加草牧场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力与稳定性。文章简述了华北驼绒藜"四行一带"防护带建植模式,并对其防护效益做了综合分析。

  • 标签: 华北驼绒藜 灌木防护带 建植模式 防护效益
  • 简介:以进口紫花苜蓿阿迪娜为材料,研究了美国林赛ZN00562指针式喷灌机的三个不同灌溉量对紫花苜蓿性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灌灌溉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的株高增加、茎粗减小;以年灌溉量5925m~3/hm~2时,紫花苜蓿叶片含量最高,产量最高;三个灌溉量下,紫花苜蓿品质之间差异较小,但都达到紫花苜蓿干草一级标准。综合上面几项指标分析,可知紫花苜蓿在喷灌模式下全年的最佳灌溉量为5925m~3/hm~2。

  • 标签: 喷灌 紫花苜蓿 产量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