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绿帝1号沙打旺是通过远缘杂交育种,父本膜荚黄芪,母本斜颈黄芪.F1代后经多代集团选择选育而成.选择标准是植株高、分枝多、叶量大、花序多、开花期早、成熟穗多,茎秆黄绿色的直立型白色花株群体.选育的新品种与对照沙打旺比较在牧草产量上增产10%以上,牧草品质上有大幅提高;种子成熟早,种子增产300%以上,新品种根可替代黄芪入药.在耐瘠薄、耐干旱、耐严寒、抗风沙等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也等于或高于对照沙打旺.

  • 标签: 杂交育种 集团选择 植物学特征
  • 简介:“S001草实兼用杂交野大豆”是由内蒙古农业大学和通辽市国有查金台牧场共同培育的草实兼用型新品种,于2013年在内蒙古注册登记。该杂交育种工作是从1980年开始的,经过多年连续单株选育,形成稳定株系。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品系“S001”,奠定了培育新品种的基础。育种的目的是为了在利用中有效保护渐危的野大豆种质资源,并为短周期草田轮作和促进农区草牧业发展提供豆科品种材料。通过2011-2012年在查金台牧场、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萨拉齐三地的品比与生产试验,认为品系“S001”干草产量和籽实产量都较野大豆有很大提高,品质未下降,适应区域大幅扩展。登记品种后的试验表明,“S001草实兼用杂交野大豆”既可以作为饲草利用,也能作为籽实饲料利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野大豆 野大豆杂交 草实兼用 品种选育 品种比较
  • 简介:呼伦贝尔杂花苜蓿是20世纪50年代引进的品种,该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具有30多年的种植历史。上世纪70年代进行小面积推广种植,80年代进行繁育研究。2004年以后经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选育成为呼伦贝尔市的地方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呼伦贝尔杂花苜蓿具有抗寒、耐旱、抗病虫害、抗风沙、耐瘠薄,产草量高,品质好等特点,是寒冷地区建立高产优质人工草地的优良牧草品种。

  • 标签: 呼伦贝尔 杂花苜蓿 选育 生产性能
  • 简介:草木樨是一优良牧草、绿肥和水土保持作物,具备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可以综合利用等特点,为当今许多国家所提倡。我国北方生产上常用的草木樨为二年生草木樨,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栽培,缺乏适宜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一年生优良草木樨品种。为此,我们于2007年开始引进俄罗斯一年生野生黄花草木樨种质资源,通过混合选育,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于2013年经内蒙古自治区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登记为育成品种,定名为牧科草木樨1号(品种登记号:N022)。

  • 标签: 牧科草木樨1号 利用 评价
  • 简介:2005年5月10日,由青海省科技厅组织,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在西宁召开了“青南地区适用草种选育”项目中期评估会。

  • 标签: 青南地区 评估 中期 项目 选育 草种
  • 简介:简要介绍了优质高产饲草作物—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的来源、生态习性、优良性状、适口性、利用方法、适植范围及在栽培利用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在我省的种植意见和建议。

  • 标签: 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 简介 栽培意见
  • 简介:为了培育优良三叶草品种,利用高加索三叶草和白三叶进行人工杂交,得到的F1代植株移植到田间形成了多个株系。本试验选用了4个结实率较高的F。代株系(分别命名为4-1、1-10、2-4和3-7)和父母本,利用常规染色体压片法,对其种子发芽后进行核型研究。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均为2n=6x=48,与母本高加索三叶草的染色体数相同;杂交后代与亲本的核型类型都为1A型,但核型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核型不对称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白三叶〉4-1〉1-10〉2-4〉3-7〉高加索三叶苹。试验结果表明,杂交后代株系形态上的差异,不是由染色体数目决定的,而是由核型的不同造成的。

  • 标签: 高加索三叶草 白三叶 杂交F1代 核型分析
  • 简介:本试验以18禾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处理下不同禾草的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变化的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则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因此,运用隶属函数对不同禾草抗旱性进行评价分析,得出抗旱性强弱次序为:羊草〉高羊茅〉碱茅〉赖草〉紫羊茅〉蒙农杂种冰草〉蒙古冰草〉新麦草〉披碱草〉大青山早熟禾〉草地早熟禾〉长芒草〉狼尾草〉少叶早熟禾〉老芒麦〉羊茅〉芨芨草〉狗尾草。

  • 标签: 禾本科牧草 抗旱性 评价
  • 简介:园林,草坪及农田中广泛分布着两剌吸式害虫,危害较为突出,它们均属半翅目(Hemiptera)盲蝽科(Miridae).其若虫和成虫均吸食植物的汁液,使寄主植物失去营养和水份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可导致生长停滞枯黄而死亡.同时还可能传播病毒病害.

  • 标签: 介绍剌 剌吸 吸式
  • 简介:冰草产量和品质的试验研究陈宝书,王慧中,梁惠敏(甘肃农业大学730070)冰草属(AgropyroyGaertn)牧草广布于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区。全世界约有15,我国有3。七十年代以来,在引种驯化国产野生冰草的同时,选择从加拿大和美国引进的...

  • 标签: 产量和品质 产草量 蒙古冰草 粗穗冰草 沙生冰草 扁穗冰草
  • 简介:采用常规染色体制片方法对雏蝗属的褐色雏蝗(Chorthippusbrunneus(Thunb.)),异色雏蝗(C.biguttulus(D.)),小翅雏蝗(C.fallax(Zub.))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染色体数目均为2n(♂)=17=16+XO;常染色体类型为两类,近中着丝点染色体(m,6条)和近端着丝点染色体(T,10条),性染色体类型为近端着丝点。褐色雏蝗和异色雏蝗的核型公式和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组成:K(2n,♂)=17=6m+11T=6L+6M+4S+XO,K(2n,♀)=18=6m+12T=6L+6M+4S+XX;小翅雏蝗的为:K(2n,♂)=17=6m+11T=6L+4M+6S+XO,K(2n,♀)=18=6m+12T=6L+4M+6S+XX。褐色雏蝗性染色体中部有次缢痕,染色体臂数NF=23(♂)、24(♀)。

  • 标签: 雏蝗属 染色体 核型
  • 简介:蝗虫及牧草的生长发育均与草地外界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相应关系.本文利用这一原理在蝗区将草地几种牧草与主要蝗虫作为物候观察的对象,定期调查二者各自发育阶段及其相关性,以期通过牧草的物候期对蝗虫进行发育阶段的预测预报.

  • 标签: 草地蝗虫 牧草 生育期 物候预测
  • 简介:2003年引进23多年生牧草在海北州西海镇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小区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种植当年大部分牧草生长良好,而越冬性能因草种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生长第二年,能够返青的牧草生长高度和产量有大幅度增加,覆盖度受越冬率的影响较大;依据供试牧草的综合表现,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5牧草。

  • 标签: 多年生牧草 生长发育状况 越冬性能 产草量 西海镇
  • 简介:通过对以小冠花为代表的四豆科植物种子进行发芽及破除休眠试验,将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作为发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在标准萌发条件下,四豆科种子的发芽率随着千粒重的增大而增大,表现为苦豆子>刺果甘草>小冠花>沙打旺;(2)四豆科种子在标准萌发条件下发芽情况均不佳且硬实作用明显,其中小冠花、刺果甘草尤为突出;(3)经过擦皮和98%浓硫酸处理过后的四豆科种子发芽率与发芽指数均显著提高。

  • 标签: 豆科种子 休眠 萌发 萌发指标
  • 简介:在海北州同宝牧场应用植物源杀虫剂苦烟乳油、菜奇、螟无逃三新型农药进行蝗虫防治的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源杀虫剂1.2%苦烟乳油及化学药品0.6%菜奇、20%螟无逃三药品平均防治效果分别可达97.49%、98.10%、99.04%,均在97%以上,且具有低毒、环境污染小,对人畜相对安全的特点,建议在今后的治蝗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新型药品 草地蝗虫 防治效果
  • 简介:以常用的两苔草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基质及不同的配比,以及基质中添加保水剂和缓释肥对苔草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质配比中草炭:松针1∶1,保水剂浓度5kg/m~3,缓释肥浓度为7.5kg/m~3时,两苔草的株高较高,分蘖也较多,生存率高,抗逆性表现较好。

  • 标签: 苔草 基质 株高 分蘖
  • 简介:采用98%H2SO4浸泡种子不同时间(30min、45min和75min)、45℃温水浸泡48h后切割外壳、不同温度层积沙藏(5℃、15℃和5~15℃)以及5℃沙藏处理后45℃温水浸泡48h,98%H2S04浸泡种子45min等4方法处理水枸子和灰构子2构子属种子,旨在探索各处理对2枸子种子萌发的影响及打破2子休眠的方法和最优萌发条件。结果表明:1)98%H2SO4不同处理时间和45℃温水浸泡48h后切割外壳2处理方法不能打破两枸子种子的休眠。2)2构子在不同温度层积沙藏处理下都发了芽,但发芽率低,其中5℃的沙藏温度下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相对较高。3)5℃沙藏处理后45℃温水浸泡48h,98%H2SO4浸泡种子45min处理下种子发芽率较高,解决了两枸子种子的休眠问题,为最优萌发条件,在此处理下的两构子种子的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与对照及其他处理相比差异显著。

  • 标签: 水枸子 灰构子 种子萌发 处理
  • 简介:蒙古国是畜牧业为主国家,并处于全年放牧的粗放型经营模式的状态。然而,近年全球气候变暖、蒙古国家畜头数剧增、天然草场面积逐步减少等约束条件下,选育出产量和营养价值均高的饲料作物是迫在眉睫。所以,于2010、2011年在蒙古国开展了4玉米种植。通过,该试验已证明80天极早熟玉米在蒙古国气候条件下,能够完全成熟,可以用于打籽;90天早熟玉米在蒙古国部分省市能够完全成熟;两专用高产青贮玉米差异不大,均能用于青贮饲料。

  • 标签: 蒙古国气候条件4种玉米种植 产量和营养价值均高的饲料作物
  • 简介:通过测定柱花草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3个柱花草品种即热研二号柱花草(StylosanthesguianensiscvReyanⅡ)、热研五号柱花草(Stylosanthesguianensiscv.ReyanⅤ)、西卡柱花草(StylosanthesscabraVog)在自然条件下和人控低温条件下这些生理指标连续7d的变化规律,比较这3个柱花草品种抗寒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5℃时胁迫第7d,热研5号柱花草叶绿素a含量从2.31下降至1.17,下降率为49.78%,下降幅度最小;质膜透性从0.237上升至0.590,变幅为148.94%,上升幅度最小;可溶性糖含量从12.127上升至28.980,变幅为205.71%,上升幅度最大,可溶性糖积累最多。3牧草中,热研5号柱花草的抗寒性较强,热研2号柱花草次之,西卡柱花草对低温的适应性较差。

  • 标签: 柱花草 低温胁迫 抗寒性 生理指标
  • 简介:利用生物技术方法,对红豆草、苜蓿、百脉根和鹰嘴紫云英进行花药培养及茎尖、茎段的组织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苗且移栽成功。同时对无根苗直接移栽土壤中刺激生根,得到了满意的结果。通过多个品种和30多种培养基的试验,筛选出最适的各类培养基。为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牧草育种和快速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花药培养 组织培养 培养基 豆科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