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内蒙草原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接待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草原旅游发展进程。本文以西乌珠穆沁旗为例,在阐述草原旅游接待业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内蒙古草原旅游接待业主要有依托乡镇型、依托景区型、依托牧场型等三种经营模式,对草原旅游接待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内蒙古草原旅游接待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 标签: 草原旅游接待业 经营模式 对策分析
  • 简介:类型多样的草原自然景观和绚丽多姿的草原文化风情是东乌珠穆沁旗(以下简称东乌旗)具有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旅游资源。依托这一优势资源进行的草原旅游开发有力地推动了东乌旗的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了东乌旗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分析其特征及开发中存在问题,提出了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对策。

  • 标签: 草原 生态旅游 资源 保护 开发
  • 简介:本文通过最近邻体距离法和相关性分析分别选取样本数据和环境变量,并应用最大熵方法(Maxent)建立生态位模型,分析了影响醉马草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预测了醉马草在青海省的潜在分布区域。结果表明:等温性、最潮湿季节的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和季节性降水量对醉马草的潜在分布影响较大;醉马草在青海省有广泛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分布在青海湖附近和黄河流域。虽然目前醉马草的现实分布区远小于潜在分布范围,但其具有相当大的扩散空间,应高度重视醉马草的危害性,严格监控其向潜在适生区域扩散蔓延。

  • 标签: 生态位模型 醉马草 潜在分布区 最大熵模型
  • 简介:锡林郭勒盟草原旅游资源丰富,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旅游业在内蒙古乃至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将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草原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资源开发,环境建设和景区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锡林郭勒盟草原与景观类型和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阐明了草原旅游资源特点和草原旅游的内容,指出了草原旅游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了草原旅游的管理对策,旨在对锡林郭勒盟草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锡林郭勒盟 草原旅游 旅游资源 管理对策
  • 简介:本文论述了光合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以及开发应用前景.认为光合细菌是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发利用光合细菌对发展青海农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光合细菌 生物学特性 营养价值 开发应用
  • 简介:1介绍许多模型方法已经描述了生长植物的牧草质量变化,在这些方法中,饲草是被在任意高度以整体性处理的,并且,饲草的质量特性(如:消化率、粗蛋白质浓度)是按经验与植株或环境因素(如:饲草的连续生长、生长温度)联系起来的,如此的模型有两个主要缺陷,首先,因为它的弱的机械性基础,模型不具有普遍性.

  • 标签: 动力模型 变化新方法 叶消化率
  • 简介:地木耳是一种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的固氮原核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食用和入药,且资源丰富.本文对地木耳的形态与资源分布、营养成分,食用价值、医疗保健价值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地木耳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前景.

  • 标签: 地木耳 营养成分 经济价值 开发利用
  • 简介:选用中豌4号、中豌6号和中豌8号在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可用于收获青豆荚、青干草或种籽,有栽培和进一步选育的价值

  • 标签: 早熟豌豆 品种
  • 简介:青海省可可西里地区红景天(Rhodiolatangutica)资源丰富。据调查,红景天的分布面积为1434141h,资源蕴藏量为172.10万kg,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鉴于可可西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恶劣,生态系统脆弱,目前只宜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

  • 标签: 可可西里 红景天 蕴藏量
  • 简介:本试验以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区域4个地区(东乌珠穆沁旗、乌拉盖、锡林浩特市、正蓝旗)14处天然打草场为研究时象,测定牧草的粗蛋白(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和磷(P)6项营养指标,利用相对饲用价值RFV初步评价了14处天然打草场牧草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8月上中旬,温性草甸草原区的试验样地牧草营养价值高低顺序为2〉4〉11〉3〉1〉10;温性典型草原区的试验样地牧草营养价值从东到南呈明显递增趋势,各样地高低顺序为13〉12〉9〉8〉7〉5〉6。

  • 标签: 天然打草场 牧草 相对饲用价值RFV
  • 简介:猴头菇的营养价值极高,含有的猴头菇多糖、猴头菇低聚糖、萜类物质、甾体化合物、吡喃酮类化合物、酚类物质等对一些疾病有治疗作用。本文论述了猴头菇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和所含的活性成分,为进一步研究猴头菇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猴头菇 生物学特性 营养价值 活性成分
  • 简介:试验对16种从国外引进的禾本科牧草在荒漠草原的适应性及营养价值评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赖草、美国灰赖草、沙生冰草及西伯利亚冰草越冬率较高,均在90%以上;披碱草和赖草属牧草生长速度较快,尤其是灰赖草;美国赖草、灰赖草鲜重均达到6000kg/hm2以上,加拿大新麦草、保加利亚新麦草鲜草产量均在4000kg/hm2以上;护坡型冰草、西伯利亚冰草、沙生冰草营养价值较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是优质牧草,可以作为荒漠草原地区推广种植的首选牧草;美国赖草、灰赖草虽然产量高,抗逆性强,能够适应荒漠草原地区低温和干旱等极端条件,但适口性较差,可作为生态用种加以利用。

  • 标签: 禾本科牧草 适应性 营养价值
  • 简介:近几年,由于人类对草地过度干扰,使其生态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其干扰作用在荒漠草原影响尤为显著。关于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一直备受国内外研究者关注,本研究通过对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荒漠草原的地上植被指标、土壤成分指标并结合市场价值体系,估算出不同放牧强度下9个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量,并对各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进行研究。

  • 标签: 放牧强度 荒漠草原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