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能引起鸭群发病和死亡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鸭群或个体的过程,称为混合感染,包括并发感染、继发感染和协同感染。目前,当鸭群出现流行面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的疫情时,很少是由单一种病原体引起的,多数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所引起而呈现的综合症状和病变,这给临床诊断和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当疫病发生后,除烈性传染病按有关规定和措施操作外,其它疫病可以采取紧急补救的措施进行治疗,以尽快控制疫情、减少死亡,并提高机体的修复能力和抗病力,

  • 标签: 混合感染 治疗 鸭病 控制疫情 烈性传染病 病原体
  • 简介:2014年8月22~25日,淮安区一养鹅户饲养的1600只、45日龄仔鹅发生以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剧烈腹泻、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并相继有136只病鹅死亡。笔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为巴氏杆菌病。现将该病例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病鹅表现精神萎靡,呆顿,尾翅下垂,打瞌睡,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体温升高达42~43℃,

  • 标签: 巴氏杆菌病 仔鹅 食欲减退 剧烈腹泻 临床症状 翅下垂
  • 简介:目前,我国规模养殖模式大有取代农村散养模式的趋势,这无疑是社会的进步。家庭式管理模式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然而新的规模管理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规模养殖几乎都是采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猪的生存环境更多地由人工操作控制,没有形成自己文化特点和管理系统的企业,其员工流失率高,员工的不稳定给生产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因而,笔者在此就规模养猪细节管理的重要性和如何才能更好地向细节管理要效益两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规模化养猪 细节管理 管理模式 规模化养殖 农村散养 养殖模式
  • 简介:某小型养猪场饲养57头育肥猪,4头怀孕母猪,2头哺乳母猪。其中一头哺乳母猪产仔12头,仔猪15日龄;另一头产仔11头,仔猪12日龄。2014年1月3日,育肥猪群出现不食、腹泻等现象,随后病猪排水样稀粪,全群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止痢药物进行治疗,1月13日全群腹泻停止,采食恢复。

  • 标签: 猪流行性腹泻 哺乳母猪 治疗体会 抗病毒药物 怀孕母猪 育肥猪
  • 简介:(接上期)5泌乳障碍规模猪场哺乳期仔猪死亡的主因大致为:被母猪压死(31%)、饿死(17%)、先天虚弱(15%)以及下痢(13%)。饿死、下痢及虚弱都与初生后所吃到的母乳不足有明显的关联。有13%左右的母猪感染乳房炎一子宫炎一无乳症(MMA),泌乳的障碍在相当高的初生仔猪死亡率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 标签: 规模化猪场 乳腺发育 母猪 仔猪死亡 初生仔猪 哺乳期
  • 简介:猪瘟(CSF)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中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此病列为A类传染病之一,在我国被列为一类传染病。根据猪瘟病毒株毒力的强弱,将该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祁迟发型。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通过检测淘汰技术早已成功控制猪瘟。长久以来,我国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猪瘟综合防制策略对猪瘟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起到了决定性控制作用。但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形式和发病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过程,临床症状由典型性变为菲典型与温和型,特别是低毒力猪瘟病毒的存在,出现了持续感染(亚临床或隐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性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的免疫耐受等。这些带毒病猪的存在,成为猪瘟发生的祸根。本课题结合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种猪群通过“普防免疫一抗体检测一淘、太”的技术开展种猪群的猪瘟净化,已取得了初步成功,现将心得分享如下。

  • 标签: 猪瘟病毒 净化工作 规模化种猪场 接触性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母猪繁殖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