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列表简要介绍了海南黎母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各科属的已知种类、组成和生态学特性及经济意义等.

  • 标签: 大型真菌 黎母山自然保护区
  • 简介:本文对来自几个不同国家竹类茎秆的霉菌和担子菌进行分离和DNA测序鉴定。对蓝变真菌的纯培养的样品的实验室染色试验表明,正如发生在木材细胞组织中的一样,密集的褐变菌丝、厚垣孢子对组织的侵染和木质化细胞壁的渗透压扭作用。利用不同的测试安排的纯培养的白变、褐变和软腐真菌的退化实验表明,相当大的质量损失是由于白化菌和软腐菌引起的。本研究通过透射电镜证实了真菌攻击的微观形态学表现。研究结果改变了真菌破坏竹子的基本看法,需要改进竹资源更好利用和更适当保护的措施。

  • 标签: 生物腐蚀 霉菌 蓝变真菌 腐朽菌 真菌分子鉴定 腐蚀微观形态学(Micromorphology
  • 简介:本文采用菌丝干重定量研究从云锦杜(Rhododendronfortunei)根系分离的菌根(EriocoidMycorrhiza,ERM)真菌的氮源吸收特性;在不同的氮源培养基上,采用单菌株接种无菌云锦杜鹃幼苗研究ERM对宿主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在无机氮中生长量较大;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上,菌株接种幼苗生长均优于非接种苗,尤其在牛血清蛋白和硝态氮培养基上,接种苗优势最为明显。

  • 标签: 云锦杜鹃 欧石南类菌根真菌 有机氮源 无机氮 接种效应
  • 简介:介绍了国外近年来在菌根真菌、土壤有效养分和细根形态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对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了评述。

  • 标签: 菌根真菌 土壤养分 细根形态
  • 简介:调查了印度西高止山脉南北Goal区内25个科的36种药用植物的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30个物种带有丛枝菌根真菌,其余6个物种没有丛枝菌根真菌定植。在根际士壤中,共发现了来自5个菌属(球囊霉属、无梗囊霉、盾巨孢囊霉、巨孢囊霉属和Ambispora)的42种丛枝菌根真菌。本研究区内,球囊霉属是优势属,聚线绣球菌是优势种。定植百分比和孢子密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南、北Goa区内,Simpson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说明该区具有稳定、多样的植物群落。

  • 标签: 丛枝菌根真菌 球囊霉属 药用植物 西高止山脉 Shannon Weiner多样性指数
  • 简介:本文报道了海南岛尖峰岭自然保护区的假芝属真苗种类10种,并附有检索表和较详细描述。

  • 标签: 假芝属:尖峰岭
  • 简介:本文介绍了铁杉胶合板在真菌腐朽和潮湿状态下弯曲强度变化的规律。对植真菌试件的研究结果表明,褐腐菌Gloeophyllumtrabeum和Postiaplacenta、白腐菌Trametesversiclolor都对断裂模量和弹性模量造成严重破坏,而试件的重量损失却很小,且断裂模量的下降幅度大于弹性模量。从重量损失上看,Postiaplacenta的生长最为旺盛,但Gloeophyllumtrabeum腐朽造成的强度损失最大。未种植真菌的对照组试件在15周的试验期间也表现出明显的强度下降,由此说明室外用胶合板即使在没有真菌腐蚀的情况下,单纯的潮湿仍会造成材料的强度下降,防止长期受潮不容忽视。

  • 标签: 真菌腐朽 重量损失 弯曲强度 潮湿条件 胶合板 MOR
  • 简介:前言1838年,Schwann和Schleiden提出了所谓的细胞全能性理论,认为细胞原则上能够自发地再生成一个完整的植株,该理论实际上也就是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的基础。1902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首次进行了分离的植物叶肉细胞的培养,虽然没能获的成功,但为现代的组织培养工作打下了基础。1939年,Nobecourt,Gautheret和White成功地获得了第一个真正的植物组织培养。此后,该领域有了很大发展,

  • 标签: 组织培养 杨树组织 愈伤组织 毛白杨 外植体 再生植株
  • 简介:以未萌发的腋芽和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对树莓进行了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未萌发的腋芽是最佳的外植体,MS+6BA1.0mg/L+NAA0.2me/L为最合适的增殖培养基;将产生的不定芽转到1/2MS+IBA1.0mg/L的生根培养基中生根良好,移栽存活率达80%以上.

  • 标签: 树莓 组织培养 腋芽 茎段
  • 简介:快速培养树种的新方法据《世界农业》报道,英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的树苗育种方法,比常规育苗缩短育种年限一倍。采用传统的常规育苗方法,一般要10a~20a树才能开花结果,而利用这种方法,只需5a~10a就可使树木长出球果。具体方法是:将小树苗放在温室中培...

  • 标签: 快速培养 树种 常规育苗 新方法 温室环境 缩短育种年限
  • 简介:从三叶草(Trifoliumrepens)、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大蒜(Garlic)等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内生菌根真菌的孢子,在自制的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进行人工培养(Is、ILe及E),并将培养得到的菌根真菌接种尾叶按(Eucalyptusurophylla)无菌苗、玉米等植物.结果表明:以上三种植物根际分离的内生菌根在各种培养基上均长出白色菌落,随后均长出白色的丝状体,形态、大小基本一致,将其接种植物一定时间后,可在幼根皮层细胞观察到内生菌根特有的孢囊、丛枝现象,再从接种植物根部以同样的方法分离培养,亦得到形态、结构相同的菌根真菌.根据培养菌根的特征推断,初步认为该内生菌根为球囊霉属(GlomusTul.

  • 标签: 内生菌根 分离培养 球囊霉属
  • 简介:本试验以龙翅海棠叶片为外植体,筛选出了适合芽分化的培养基MS+6-BA1.5mg/L+I-BA0.1mg/L,适合生根的培养基MS+NAA0.5mg/L,探索出了一条高效的龙翅海棠快繁途径。

  • 标签: 龙翅海棠 试管苗 快繁
  • 简介:1.植物名称肉花卫矛(EuonymuscarnosusHesml)2.材料类别实生苗的带顶芽茎段,子叶节段(带部分上胚轴和下胚轴)下胚轴切段,根切段。3.培养条件培养基为:(1)诱导芽增殖及继优用MS+BAl.0mg/e(单位下同)(2)诱导生根用1/2MS+IBA1.0,上述培养基均加白糖3%和琼脂7%,PH5.8~6,培养室温度25±2℃,每日光照12h,光照强度约2000lx。

  • 标签: 组织培养 再生植株 下胚轴切段 条件培养基 卫矛 外植体
  • 简介:中国加入WTO后,为应对经济的全球化挑战,需要大批国际化人才.高等教育要尽快与国际接轨,有针对性地切实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

  • 标签: 入世 高等教育 国际化人才 教师培养
  • 简介:本文针对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概况,包括新方法的采用,新观点的提出,并从七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影响组织培养的因素;培养基种类及常用培养基配方;外植体材料的选择;培养方式的研究及发展;应用组培法快繁观叶植物的途径;花卉组织培养的应用价值;稀土元素在组织培养上的应用研究。

  • 标签: 组织培养 外植体 快繁
  • 简介:该文围绕研究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质量问题,研究其影响因素,探寻诸多影响因素中的关键(重要)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从而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 标签: 培养 影响因素 系统 研究生
  • 简介:文心兰茎尖培养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文心兰茎尖在MS+BA2mg/L+NAA0.5mg/L培养基上,离体培养1个月后产生原球茎.改良KC基本培养较适原球茎的增殖;用BA1.5mg/L+NAA0.2mg/L的激素配比,原球茎月增殖率可达332.5%;CW可以减少原球茎褐死现象和促进原球茎的增殖;壮苗阶段,以附加NAA0.5%+10%香蕉汁的效果较好.水苔是良好的移栽基质,成活率在85.3%.

  • 标签: 文心兰 茎尖 原球茎 组织培养
  • 简介:以‘布鲁拉诺’、‘提伯’和‘索蚌’3个百合品种的鳞片为外植体,比较了不同的消毒方法、不同品种、取材不同部位及接种方法对百合鳞片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消毒方法是0.1%升汞消毒8min,污染率较低,成活率最高,可达90.9%,且采用小鳞茎整体消毒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率。不同百合品种分化小鳞茎的能力有较大差异,分化能力依次为‘布鲁拉诺,〉“索蚌’〉‘提伯’。百合鳞片不同部位分化小鳞茎的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下部、中部、上部。近轴面向上接种的鳞片分化能力强于远轴面向上,小鳞茎再生率最高,可达100%。

  • 标签: 百合 鳞片 离体培养
  • 简介:红花刺槐为刺槐的变型,其组织培养至今尚未见报道。为提高红花刺槐的繁殖系数,进行了红花刺槐茎段外植体诱导成活、初代培养基和继代培养基以及生根培养基的筛选试验,并对愈伤组织成苗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当年生枝条茎段组织培养春天比秋天成活率高,绿色致密的愈伤组织能够成苗。初代培养以SH为基本培养基为好,继代培养以B5为基本培养基为好,生根培养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为好,繁殖系数达每芽30天4.7株,生根率为84.4%。表7参22。

  • 标签: 红花刺槐 茎段 组织培养 培养基
  • 简介:通过对金叶桃叶卫矛进行的初步组织培养研究试验,得出的结果表明:最佳的灭菌方法是0.1%升汞6min+70%酒精25s;最佳的外植体是茎段;最佳的初代培养基是WPM;最佳的继代培养基是WPM+2.0mg/L6-BA+IBA(0.5)。

  • 标签: 金叶桃叶卫矛 组织培养 灭菌方法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