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城市园林绿化应用园林植物种类的不断丰富,不少园林工作者难免会将一些形态相似的植物互相混淆,特别是同属种植物,由于在形态特征方面常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更易引起张冠李戴或是混为一谈。以海南为例,人们通常将"秋枫"称为"重阳木","鹦哥花"称为

  • 标签: 观赏植物 重阳木 羊蹄甲 形态特征 异种 海南
  • 简介:文章以全国361个县级市为研究单元,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研究指标,采用数理统计及空间分析方法,研究1996—2015年我国县级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时序上,县级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因公园绿地面积持续增长且城市人口总体下降,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但始终处于全国较低水平;2)差异上,县级市市域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相对差异在快速缩小,但绝对差异依旧显著,两极分化形势明显;3)空间格局上,县级市市域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经历了"低水平基本均衡""东西部突出""东部→中西部→东北三个梯度"的空间格局演变过程,从增长情况看,则呈现东部增量最大、西部次之、中部及东北较弱的空间分布格局。

  • 标签: 县级市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时空分异 中国
  • 简介:梓和楸的关系问题历史上曾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古代二者指同一种树,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不同的树。文章通过考察古代典籍发现,在得名上梓源于“子”,楸得名于“秋”,古人以是否有子来区分梓和楸;在栽培方法上梓树采用播种育苗,楸树采用插根育苗;在用途上两树虽有某些相同之处,但区别也很明显;在文化意蕴上二者各有特色。由此文章认为古代梓树和楸树是两种不同的树。

  • 标签: 梓树 楸树 考辨
  • 简介:通过调查数据分析,直径结构径阶愈小,株数密度愈大,在规模较小的抚育伐后的林分中,直径分布保持稳定规律,曲线呈反J字型.

  • 标签: 典型 异龄林 直径 分布
  • 简介:本文记述了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目华枝属的一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林业大学.拟尾华枝.新种(图1,a,b).本新种与尾华枝FDA1SinophasmamirabileGüther很相似,但本种身体细长,下生殖板后缘具3个状突,尾须基部加宽,较扁,端部渐尖申向后侧,可与之区别

  • 标签: 新种
  • 简介:以中国亚热带木麻黄沿海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在2006年5月-2007年4月,利用LI-8100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对不同林龄(幼林、中林、成林)木麻黄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养呼吸特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木麻黄林地土壤养呼吸季节动态均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6~7月份,最小值则出现在12~1月份。土壤温度和水分对土壤养呼吸的季节变化存在显著影响,并有明显的交互作用,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土壤养呼吸季节变化与5cm深的土温存在着较好的指数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表层含水量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双因素模型模拟结果显示,5cm土温和土壤表层含水量能够共同解释土壤养呼吸变异的68.9%~91.9%(p〈0.05)。不同林龄下土壤养呼吸速率差异显著(p〈0.05),其平均土壤养呼吸速率呈现为中林〉成林〉幼林。随着林龄的增大,土壤养呼吸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增强。土壤养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在幼林、中林、成林中分别达到71.89%、71.02%和73.53%。幼林、中林、成林样地土壤养呼吸CO2年释放量分别为29.072、38.964和30.530t·hm^-2·a^-1。

  • 标签: 土壤异养呼吸 沿海防护林 林龄 木麻黄
  • 简介:研究了以单环单萜烯烃为原料,CD分子筛为催化剂,歧化合成对丙基甲苯的工艺条件,并对对丙基甲苯进行了谱图解析.研究结果表明CD催化剂具有制备简单、价格低廉、回收简单、没有污染和腐蚀性等特点.而且单环单萜烯烃来源于工业副产品,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 标签: 单环单萜烯烃 CD催化剂 对异丙基甲苯 歧化
  • 简介:地形图是图幅进行管理的,林业生产常用地形图采用经纬网梯形幅法,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通过不同经度差、纬度差进行幅,不同比例尺地形图在幅时存在相关关系,图幅号之间也存在关联,可以通过数学公式进行换算。幅方法是建立在经纬度基础上,经纬度与图幅号之间可以换算。存在新旧两套地形图编号体系,幅方法基本相同,但编号差异较大,新旧幅号相互之间可以换算。通过对地形图幅及编号的介绍,归纳总结相互之间关系,采用数学公式进行描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 标签: 地形图 图幅号 经纬度 西安80坐标系 北京54坐标系
  • 简介:西伯利亚红松在小兴安岭已引种成功,近年来开展了该树种砧嫁接营建坚果林的研究,其嫁接成活率达96%。分析了西伯利亚红松砧嫁接在小兴安岭的发展前景,提出应扩大试验范围。

  • 标签: 西伯利亚红松 异砧 嫁接 坚果林
  • 简介:<正>据世界物种保护协会和世界野生生命基金等组织发表报告说,现在地球上每8种已知植物物种中至少有一种面临灭绝的危险。这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十多个生物保护组织及其他研究机构共同进行的第一次国际植物多样性调查后得出的结论,这项调查长达20年。

  • 标签: 植物多样性 植物种 物种保护 生物多样性 生物保护 生态系统活力
  • 简介:利用具有动态测量功能的差GPS,对林地边界进行测量是一种全新的偿试.它能通过观测量的差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小GPS卫星信号中的各种误差影响,精确地测定林地边界的点位坐标,从而使林地边界测量达到快速、高效、节省人力物力、技术方法先进、而且自动化程度高.

  • 标签: 差分GPS 林地边界测量 相对定位 点位坐标
  • 简介:本文介绍根据树种组成和直径结构对天然龄林的样地资料分类方法,分步从各径阶组的各树种组的株数百数、针阔蓄积百数指标两方面进行控制。第一步应用系统聚类方法。第二步根据针阔蓄积组成进一步分类。并且本文对来自长白山林区的140个2次至4次复测的天然龄林样地资料进行分类。

  • 标签: 异龄林 样地 资料分类 径阶 系统聚类 森林群落
  • 简介:穆棱林业局三兴山林场自1992年实行划区管理、户承包、综合经营(以下简称划区分户经营)以来,逐年完善,走出了一条自我解危之路,得到了省森工总局,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与肯定,决定在全省森工林区全面推广。

  • 标签: 综合经营 森林资源 森林经营方案 承包户 穆棱林业局 经理期
  • 简介:中国园林以深邃含蓄、曲折多变、讲究布局和层次而名闻遐迩。在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观赏条件外,同时要处处有景,步移景,具有百看不厌的魅力。能在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的风景,原因不外乎空间的组合与分隔。中国古典园林中多使用景与借景的手法来丰富其层次。

  • 标签: 借景 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 造景 空间创造 中国园林
  • 简介:通过调查三种处理下(BNP毛竹增长剂、毛竹专用肥和不施肥)毛竹林的发笋数量、成竹率和新竹胸径以及立竹结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施肥增加了毛竹新株数量,不同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即BNP毛竹增长剂〉专用肥〉不施肥.施肥提高了毛竹林新竹成竹率,施BNP增长剂(50.48%)和专用肥(46.18%)的毛竹林成竹率均显著高于不施肥(25.57%)(P〈0.05),但BNP毛竹增长剂与专用肥间无显著差异(P〉0.05).施肥可促使胸径变大和竹林结构年轻化,施BNP毛竹增长剂的毛竹林成竹胸径(10.40±0.17cm)显著高于不施肥毛竹林成竹胸径(P〈0.05),且其Ⅰ度竹比例(37.56%)也分别是专用肥的1.27倍、不施肥的2.59倍.

  • 标签: 施肥种类 毛竹 新分株数量 胸径大小 成竹率
  • 简介:2005年日本的“可持续性”得分为33.5。这是由日本非政府组织JFS打的分数,而1990年的分数是41.3。很显然,2005年的可持续性非常差,JFS警告说:“日本正处于离可持续性越来越远的非常危险的状态。”

  • 标签: 可持续性 日本 非政府组织 分数
  • 简介:截至2017年5月底,全区造林同比快7个百点。据统计,全区造林284.2万亩,占任务的101.5%,同比快7.2个百点。其中,荒山造林106万亩万亩,占任务的106%,同比快11.7个百点。

  • 标签: 荒山造林 分点 新闻通讯 期刊 编辑工作
  • 简介:通过破坏性抽样、相片网格法和落叶采受器法,获得了印度Shoolpaneshwar野生动物禁猎区内生长的柚木和印度实竹叶面积指数。建立了一个速生长方程来决定两个树种的叶面积指数。结果表明,速生长方程获得的叶面积指数与破坏性抽样、相片网格法和落叶采受器法评估得到的指数值相近;2种测定方式下,柚木的均方根误差分别是0.90和1.15,印度实竹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8和0.46。估计的和计算获得的叶面积指数值匹配性较好,说明用建立的方程计算得到的2个树种叶面积指数的准确性较好。总之,冠幅伸展是一个估计树木叶面积较好的且敏感的参数。本文所提出的方程可以用作估计热带柚木和印度实竹叶面积指数。

  • 标签: 竹子 冠幅伸展面积 叶面积指数 特定叶面积 柚木 热带森林
  • 简介: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发布消息,北京城区目前有29处公园、绿地具备应急避难场所功能,现有可利用作为避难场所用地的总规模为5312.5hm^2。其中城区内公园共有140余处,市、区级大型体育场13处,还有学校操场等。按照北京提出的防灾目标,今后将保证居民在10钟内即可到达一个避难公园。

  • 标签: 公园绿地 北京市 应急避难场所 北京城区 大型体育场 绿化局
  • 简介:有“香港文坛教父”之称的作家刘以鬯毕生致力于“求新求异”,其“实验小说”创作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理论,充满了探索性和先锋性。笔者结合他的一系列“反小说”创作,分析了刘以鬯对法国“新小说派”的新锐创作观及主要创新技巧如“客体写作”、“跳跃”、“环合”、“复现”和“开放性创作”等手法的吸收与借鉴,并指出其“求新求异”的叙事背后立足香港本土,着力表现�

  • 标签: 刘以鬯 叙事本土 小说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