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社会层面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二在国家层面形成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体系。目的是要形成一种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广泛的体制性力量,以确保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永续。然而,现实中“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正在并将继续遭遇人性违和、义利定位失当、价值取向混沌、他律与自律失衡等伦理困境,摆脱这种困境的根本途径是以道德自觉铸造制度之魂,以新的“生态社会人”人性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义利观,构建以人为本、人自和谐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和道德体系。

  • 标签: 制度 伦理困境 生态社会人 道德自觉
  • 简介:生态环境与建筑规划设计分院是隶属于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以下简称"分院"),专门从事园林景观设计业务的设计单位。拥有风景园林专项甲级、建筑工程甲级、城市规划乙级资质,共享总院农林行业甲级、市政甲级等多项勘察设计资质。分院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开始涉足景园林工程规划设计,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现有包括建筑、园林、结构、给排水、电气等专业人才65人,是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精英团队,往省内具有相当的知名度。

  • 标签: 园林景观设计 建筑规划设计 生态环境 演绎 家园 工程规划设计
  • 简介:通过技术进步不一定能够找到替代资源,而且即使能够找到,也要将经济活动限制在生态承载力之内,如此,就应该大力发展稳态经济;通过技术进步肯定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源利用,但是,如果不改变消费主义文化和市场经济资本逻辑,技术进步只可能增加资源消耗,加剧资源危机,鉴此,应该大力发展非物质经济;资源危机并不必然带来技术进步,只有进行制度变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有利于技术创新和资源危机的解决;在解决资源危机这一问题上,技术进步在很多时候并不一定比制度变革更有利。总之,对于资源危机的解决,制度设置及其贯彻比技术进步及其应用更重要,应该更加重视通过制度变革而不是单纯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资源危机。

  • 标签: 资源危机 解决 技术 制度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当今的时代是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渡时期.20世纪中叶,工业化先进国家首先暴发全球生态危机,掀起环境保护革命风暴,提出生态文化的重要观念;但是,由于工业文明的道路惯性,没有率先走向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这时,中国工业化迅速发展,虽然取得伟大成就,但是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应对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中国走向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环境伦理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观念,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理论支点,现在它只是一种初步的形态.中国环境伦理学将在促进生态文明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服务中,不断发展、完善和走向成熟.

  • 标签: 生态文明 环境伦理 道路惯性 社会核心价值观
  • 简介:湖南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成立于1992年4月,隶属于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2011年更名为湖南省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着力打造具有一流业务水平、一流管理水平、一流科技水平、一流人才水平、一流装备水平"五个一流"的团队。123名专业技术人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9人、高级工程师28人、工程师39人,硕士研究生34人,初步形成了一支专业配套、人员结构比较合理的监测队伍。中心于2009年获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湖南省第六次复查先进集体,2010年荣获湖南省直单位模范集体,多次被省直工委和省林业厅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5年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优秀勘察设计奖、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工程咨询奖等29项。

  • 标签: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环境监测中心 专业技术人员 湖南省 林业厅 生态
  • 简介:环境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与当时的环境恶化有关。环境心理学由最初研究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发展为研究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目的在于探索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试图解决各种因环境而产生的人类行为问题。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环境心理学取得较快发展。环境心理学仍然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环境心理学 人与环境 生态系统 生态危机
  • 简介: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和清华大学经济伦理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酒泉分院协办,酒泉金锁阳沙漠生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首届全国生态智慧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于2014年10月2—3日在甘肃省酒泉市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近2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学者们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智慧”“现代性”等概念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 标签: 生态智慧 生态文明 政治哲学研究 泉金 甘肃省酒泉市 生态哲学
  • 简介:随着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观念,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格局,生态哲学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生态哲学丛书”无疑是当前我国系统、深入研究生态哲学的重要成果。盖光、陈红兵教授等主编的“生态哲学丛书”,是山东省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研究人员的集体成果。该基地前身是山东理工大学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生态文化研究机构之一,2007年升格为山东省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 标签: 生态哲学 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山东理工大学 总体格局 低碳发展
  • 简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理应从历史的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来加以解读与阐释。基于历史纵向维度即人类社会治理模式历史演进中的制度形态视角,构建与善用道德制度也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而又先进的策略选择。目前,类似生态环境)行政约谈制度、生态管理中的引咎辞职制度以及自责道歉制度、道德诚信制度等新型制度就本应属于道德制度的范畴。道德制度不同于西方新制度主义理论中的非正式制度,也不同于道德教育制度、道德教化制度、道德文化制度等。作为生态文明制度的道德制度必将逐渐由边缘地位转向中心地位,必将发挥越来越广泛和越来越重要的历史引领作用。

  • 标签: 生态文明制度 法律制度 道德制度
  • 简介:在浙江省开化县城关镇青联村至今保存着一块石碑,那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设立的风景林保护石碑。这块石碑充分说明了开化人民很早就崇尚绿色,保护风景和树木。

  • 标签: 开化 生态 风景林 石碑 浙江省 保护
  • 简介:生态廊道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及环境提升都有重大的影响力,具有休闲娱乐、景观美化、生态改善的作用。文章在对城市生态廊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郑州市生态廊道建设的规划背景及思路,分析了郑州市生态廊道建设的前景及方向。

  • 标签: 生态廊道 郑州市 生态景观
  • 简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也促进了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因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方面的失谐造成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恶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人居环境问题备受国际关注。生态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城市生态旅游作为生态城市的一种可持续管理方式随之开始发展。在梳理现有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城市生态旅游的定义和研究必要性,分析城市生态旅游与其他旅游类型的区别,从城市生态旅游系统、旅游者需求、城市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策略、旅游效应分析、价值评估等方面归纳前人的研究,并作简要评述与展望。

  • 标签: 城市生态旅游 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旅游 生态城市
  • 简介:戏里的人生精彩纷呈,戏外的生活行色匆匆。因为工作的缘故,李沁到过很多城市。看过许多美景,最吸引她的不是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而是那些空气清新、充满新鲜感的欧洲小镇。“身处如此新鲜的环境之中,呼吸着湿润而新鲜的空气,你会觉得整个人都是比较昂扬的,不会累”。

  • 标签: 生活 生态 空气清新 新鲜 湿润 吸着
  • 简介:通过对心理学一系列新进展的分析,探讨了心理学正在经历的从物理学隐喻向生态学范式的转变.20世纪末出现的主体间性理论、叙事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等一系列心理学新领域,以及人格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传统研究领域的新发展,都体现了生态主义的思想,可以放在“生态主义的心理学”(ecologisticpsychology)这个大概念之下去理解.生态主义的心理学把系统的、整体的、历史的观点运用到心理学研究的所有领域中,是研究范式的全面转变.心理学的学科建设也应当具有生态主义的视角,应当对科学与人文、定性与定量、行为观察与内省分析等有差异性的研究取向与方法兼容并包.因此,所谓生态主义的心理学,意味着在对人的内在心灵世界的认识、对心灵世界与其存在环境的关系的认识,以及探索心灵世界的方法这3个方面都体现出生态的思想.

  • 标签: 物理学隐喻 生态学范式 生态主义心理学 生态心理学 生态主义运动 心理学学科建设
  • 简介:本文通过对本市永定河石景山段莲石湖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工程建设实践,分析了莲石湖生态涵养及景观构建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展示了结合莲石湖现状的初步构建"莲石湖生态湿地景观系统"的一些实践尝试做法和构想,并希望藉此对永定河流域水生态现状及涵养修复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 标签: 生态修复 景观提升 莲石湖
  • 简介:<正>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300年工业文明时代,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社会文明程度也得到了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似乎已经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但人类社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日趋恶化的局面。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已给人类敲起了警钟。人类社会必须向着一个新的模式转变才能使社会得到永续发展,

  • 标签: 生态文明 风景园林 工业文明时代 人类社会 大地景观 公园绿地
  • 简介:老子的生态哲学思想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道生万物”物无贵贱的万物平等观、“道法自然”的生态规律观以及“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它告诫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应该改变传统的以人为中心、把自然看成人的依附物的观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放弃为追求利益和效率最大化对自然进行随心所欲的改造的做法,加强对技术以及人的私心、贪心的道德约束,建立平等、和谐的生态环境

  • 标签: 老子 老子哲学 生态哲学
  • 简介:7月15日下午,湖南省林业厅大礼堂内欢歌笑语,其乐融融。一场湖南林业“绿色恋歌”艺术团成立汇报演出暨第二届送文艺下乡活动的启动仪式就在这里举行。丰富多彩的节目,不仅展示了全省林业建设的成果和林业人的情怀,而且将有力地推动生态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 标签: 生态文化建设 湖南省 林业厅 林业建设 大礼堂
  • 简介:建设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之一。为了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指导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活动,找到环境哲学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学者们将关注点投向了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环境哲学实践指向性上。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分析和对现实经验的总结,阐述了环境哲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背景和理论基础;并立足于社会的发展阶段,对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时期环境哲学的实践指向性特点进行了论述和比较。在分析比较中,提出了建设生态和谐社会体现了环境哲学的现实属性和实践诉求,是"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社会化的媒介以及环境哲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目标。目前,中国的生态和谐社会建设处于初级阶段,但它是环境哲学实践性转变的核心步骤,因此,每位公民无论在任何领域都应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出努力。

  • 标签: 环境哲学 实践指向 生态和谐 生态和谐社会
  • 简介:生态合作治理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合作治理制度建设对于政府与企业、社区、生态型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各界公众形成合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要认真正视生态合作治理制度建设的主要困境,采取生态合作治理制度建设的有效举措,遵循生态善治的原则,以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所组成的生态治理联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信息公开制度、生态治理协商民主制度、生态治理集体行动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促进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 标签: 生态合作治理 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