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丽红宝’葡萄是以‘瑰宝’ב无核白鸡心’培育而成的中熟无核品种。1999年杂交,编号为99-5-12①,2000年6月定植于育种圃。2004年开始结果,当年因其具有玫瑰香味,无核,果实红色初选为优系。2005年进行根接扩繁和复选,2006年以其父本‘无核白鸡心’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果粒大小和含糖量均高于对照。2007年进行区域布点试验,2010年3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 标签: 无核葡萄 新品种 中熟 品种审定委员会 无核白鸡心 优质
  • 简介:1品种来源'桃太郎'葡萄是我所通过中日友好交流,从日本冈山县引进的特大粒鲜食葡萄优良品种.冈山县葡萄的主要品种是康拜尔,从1965年初开始因市场需求改变导致效益下跌.为了寻求可以替代它的优良品种,他们从海内外搜集到250多个品种进行试种、观察.1979年通过育种调查,从两个实生苗群中选择出绿色、特大粒、味甜、口感好的个体进行交配.最终选育出了'桃太郎'葡萄品种.

  • 标签: 鲜食葡萄 大粒 优良品种 新品种 实生苗 试种
  • 简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选育的三个葡萄品种今年通过了北京市审定.现介绍如下。1北紫该品种由董氏葡萄与玫瑰香杂交而成。嫩梢黄绿色。幼叶绿色。附暗红色晕,背面密布灰白色茸毛。成龄叶片大,3-5裂,上裂刻浅.具窄口.底部圆形,下裂刻不明显锯齿大而钝的三角形。两性花,二倍体。

  • 标签: 新品种 葡萄 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北京市 玫瑰香
  • 简介:葡萄在我国栽培广泛.是重要的果树经济作物.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世界葡萄主产国之一,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6.2%和8.6%,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土耳其之后。居世界第5位。据农业部资料统计.2005年我国葡萄栽培面积407.9千公顷.产量579.4万吨,分别占我国水果总量的4.06%和6.56%。我国葡萄生产区域极广.2005年除广东、海南和台湾省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经济产量的报告。根据我国葡萄栽培现状、适栽葡萄种群、品种的生态表现,以及温度、降水等气候指标.可将全国划分为7个主要的葡萄栽培区。

  • 标签: 适栽品种 生产区域 葡萄 栽培面积 经济产量 农业经济
  • 简介:2001年以‘凤凰51’葡萄作母本,‘维多利亚’葡萄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交种子,2002年播种,2004年杂种苗开花结果,编号00-1实生单株果穗、果粒性状优良,初选为优良单株,2005—2009年连续5年性状表现稳

  • 标签: 鲜食葡萄 新品种 翡翠 晚熟 优良单株 性状表现
  • 简介:2002年采集自然结果的‘巨峰’葡萄种子,翌年3月进行播种,获得部分实生苗.2005年实生苗陆续结果,其中代号为‘49-5-3’单株表现优异,与亲本‘巨峰’相比,早熟性状明显,2008年被初选为优良单株,后经多点多年试验,确认该单株综合性状优良,结果稳定,早果及丰产性好,复选为优良单株.2014年3月通过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贵园’.

  • 标签: 早熟鲜食葡萄 品种审定委员会 新品种 优良单株 葡萄种子 早熟性状
  • 简介:1998年以培育大粒、早熟、具玫瑰香味且不裂果的鲜食葡萄品种为目标,选早熟、红色品种‘京秀’为母本。早熟、脆肉、玫瑰香味品种‘香妃’为父本进行了杂交。2003年选出优系‘26—11-4’,表现果粒大(5-8克),玫瑰香味浓,肉质硬脆。2004—2007年进行了品种对比试验和区域试验,2007年12月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 标签: 早熟葡萄 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鲜食葡萄品种 品种对比试验 红色品种
  • 简介:以桂北主栽葡萄品种一巨峰为对照,对维多利亚、红地球、白罗沙里奥、红罗沙里奥、温克和夏黑等6个欧美和欧亚葡萄品种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引种的欧美杂交种葡萄中的夏黑葡萄和欧亚葡萄品种中温克葡萄综合性状优于对照品种,是适合桂北地区栽培的优良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欧亚葡萄维多利亚、白罗沙里奥(比昂扣)表现较好,可适当发展。

  • 标签: 鲜食葡萄 引种 全州
  • 简介:葡萄根瘤蚜和根结线虫严重威胁着我国葡萄的安全生产。嫁接是目前唯一经济有效的栽培防治措施(孙海生等,2008:张化阁等,2009)。我国葡萄砧木多为国外引进品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抗品种。‘抗砧3号’是1998年以‘河岸580’为母本。‘S0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葡萄砧木新品种

  • 标签: 葡萄砧木 新品种 自主知识产权 国外引进品种 葡萄根瘤蚜 安全生产
  • 简介:近20年来葡萄栽培面积在我国迅速增加,优良品种葡萄售价高、经济效益好。我国葡萄生产中需要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的鲜食品种,为满足生产需要,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葡萄育种课题组和昌黎县金田苗术有限公司以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葡萄鲜食新品种为目标,开展葡萄杂交育种工作,并选育出葡萄晚熟鲜食新品种金田0608。

  • 标签: 葡萄生产 鲜食品种 新品种 晚熟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 简介:1选育经过1999年以瑰宝为母本.粉红太妃为父本进行杂交.2000年2月将层积后的杂交种子播种于温室塑料营养袋中.出苗后移植于本所葡萄育种圃.原代号99-9-6(3)。2002年结果,当年经果实鉴评.因其品质优良而初选为优系.开始在本所扩繁和比较试验.同时在本省大同市、太原市、运城市进行区域试验。

  • 标签: 晚熟葡萄 新品种 秋红 种子播种 比较试验 品质优良
  • 简介:葡萄品种‘北玫’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以‘玫瑰香’为母本,‘山葡萄’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54年杂交,1956年开始对杂种实生苗进行抗寒试验,1960年选出抗寒单株,开始酿酒试验,1965年选出并定名。2003年开始进行区域试验及品种对比试验。多年的试栽、生产试验和酿酒试验表明其优良性状表现突出。2008年12月通过北京市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标签: 酿酒葡萄 新品种 抗寒 品种审定委员会 抗病 优质
  • 简介:‘北红’葡萄品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54年利用欧亚种栽培品种‘玫瑰香’为母本,‘山葡萄’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59年初果,1960年开始酿酒试验并进行抗寒、抗病筛选,1965年选出并定名。根据我国葡萄酒生产现状,从2003年开始重新对其酿酒特性、抗逆性及栽培性状进行研究,并于2006年开始进行区试及品比试验,优良性状表现突出,

  • 标签: 酿酒葡萄 新品种 抗病 抗寒 优质 植物研究所
  • 简介:水分供应是葡萄生产的重要条件,通过对葡萄不同品种的抗旱性调查,总结了干旱对葡萄不同品种的产量、品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综合管理措施。

  • 标签: 干旱 葡萄 调查
  • 简介:为提高制干用‘无核白鸡心’葡萄产量,改善葡萄果实品质,通过在葡萄生理落果期后采用多梯度赤霉素处理,比较果实品质及产量等关键指标。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浓度90mg/kg能使‘无核白鸡心’葡萄穗重达852g,粒重达6.9g,可溶性固形物达18.4%,产量达2982kg/667m^2,能显著提高制干用‘无核白鸡心’葡萄产量,改善葡萄果实品质,在吐鲁番能反映出该品种特性,能满足制干用葡萄各项指标。

  • 标签: 赤霉素 制干用'无核白鸡心’葡萄 果实品质 可溶性固形物 产量
  • 简介:通过引进10个鲜食葡萄品种在伊宁县试种,对引进品种的物候期、生物学特性及果实品质进行研究,并结合市场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黑色甜菜’和‘红瑞宝’成熟期早,个大,色美,优质,丰产性好,能有效错开葡萄销售高峰期;‘无核白鸡心’作为无核品种,中熟,较丰产,有较强的市场竞争性。这5个品种可以作为优势品种在伊宁县发展。‘大粒玫瑰香’和‘巨玫瑰’有玫瑰香气,个大,色美,优质,可以作为次优势品种在伊宁县发展。

  • 标签: 鲜食葡萄 引种 物候期 生物学特性 果实品质
  • 简介:对6个优良鲜食葡萄品种进行简易避雨栽培试验,研究其结果性能、果实品质及抗病性等。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降低发病率,其中‘摩尔多瓦’和‘魏可’的表现最为明显。

  • 标签: 葡萄 避雨栽培 品质
  • 简介:为了掌握南方高温高湿环境避雨栽培模式下,广西鲜食葡萄主产区霜霉病发病情况,2013年8月笔者对广西兴安、资源和全州县主栽的14个葡萄品种,进行了一次田间病害发生情况调查,记录叶片病级,并计算病情指数。结果表明,这些品种发病轻、病情指数低,均适宜在避雨栽培模式下推广种植;其中巨玫瑰、大粒红无核和温克病情指数分别为0、0.63%、1.14%(或0),表现较好,应加大推广种植力度。

  • 标签: 广西 鲜食葡萄 霜霉病 病情指数
  • 简介:黔阳无核椪柑是20世纪90年代初已选出的品质极优的品种。但在推广中未能采用关键的丰产技术,致使初结果期产量较低或不稳定而减缓了推广速度,不少有核、品质不如黔阳无核椪柑的其他椪柑品种(品系)得以迅猛发展。目前,我国的椪柑已是栽培面积大、产量多的主栽品种。而黔阳无核椪柑仍不失发展中可选择的品种

  • 标签: 黔阳 推广速度 枳砧 栽培技术 资阳香橙 朋娜脐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