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微波消解-ICP-MS测定醋酸纤维滤嘴、活性碳复合滤嘴、波纹滤嘴和纸质复合滤嘴对主流烟气中As、cd、Pb的截留效率(FE)。结果表明:滤嘴长度的增加,截留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不同类型滤嘴对3种不同元素的截留效率具有选择性,截留效率大小顺序为As:FE纸质〉FE波纹〉FE醋纤〉FE活性碳,Cd:FE活性碳〉FE纸质〉FE波纹〉FE醋纤,Pb:FE纸质〉FE醋纤〉FE波纹〉FE活性碳。

  • 标签: 滤嘴 截留效率 主流烟气 AS CD PB
  • 简介:采用离子色谱法对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127种卷烟主流烟气中的氨进行了测定,方法的检测限为13.5μg/L,RSD为4.9%,空白加标回收率在89%~96%之间。结果表明:国内外卷烟主流烟气氨含量范围约为3.6~14.2μg/支;国内和国外混合型卷烟氨含量的平均值基本相当,国内烤烟型卷烟主流烟气氨含量平均值低于国内外混合型卷烟。

  • 标签: 主流烟气 离子色谱
  • 简介:对51份烟叶样本主流烟气中27种有机酸进行了测定,通过味觉活力值分析技术,鉴定出烟气中的关键酸味物质,以此建立烟气酸味指数模型,并与感官评价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甲酸、乙酸、棕榈酸、琥珀酸、乳酸、苹果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主流烟气中主要的9种有机酸,异戊酸、辛酸、苯乙酸、苯甲酸、己酸和戊酸在不同样本中含量变化较大,而琥珀酸、乳酸、草酸、苹果酸和肉豆蔻酸的变化较小。(2)甲酸、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乳酸和琥珀酸等8种有机酸在51份样本中的味觉活力值即TAV均〉0.1,是烤烟主流烟气中关键的酸味物质,大小排序是异戊酸〉乙酸〉戊酸〉甲酸〉丁酸〉琥珀酸〉异丁酸〉乳酸,其它19种有机酸的贡献率可以忽略不计。(3)以8种关键酸味物质味觉活力值为基础,提出并建立的烟气酸味指数模型,在主流烟气酸味强度评价方面与感官评价之间取得了较高的趋势一致性,佐证了关键酸味物质研究的科学性,为卷烟烟气味觉特征剖析和调控技术提供支持。

  • 标签: 有机酸 味觉阈值 味觉活力值 烟气酸味指数
  • 简介:为考察不同抽吸方式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氢氰酸(HcN)释放量的影响,采用Is0、Massachuselts和Healthcan.a(1a3种抽吸办式分别抽吸了15种市售卷烟,采用连续流动法测定了主流烟气中的HcN释放量。研究表明:与Is0方案相比,采用Massachu州ts或Healthcanada深度抽吸方式,HcN释放量均有显著提高;抽吸方式的改变对低焦油卷烟、高滤嘴通风率的卷烟的HcN释放量影响更为显著。

  • 标签: 抽吸方式 卷烟主流烟气 氢氰酸
  • 简介:为考察不同产地单料烟叶主流烟气气溶胶粒度分布差异以及16种多环芳烃的粒径分布规律,制备了20种不同产地单料烟叶的卷烟和3种不同膨胀梗丝掺配比例的卷烟,利用单孔道吸烟机和测量范围在0.007~9.970μm的电子低压撞击器对样品主流烟气气溶胶粒子质量和数量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不仅不同国家单料烟叶主流烟气气溶胶粒度分布有差异,而且国内不同产地单料烟叶主流烟气气溶胶粒度分布也存在显著差异;国内烟叶的粒子质量和数量总体比国外的偏大;烟叶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等因素导致其燃烧特性不一致可能产生了气溶胶粒度分布差异;2同一产地不同品种烟叶主流烟气气溶胶粒度分布是有差异的。在选取的三个品种中红大品种的粒子质量和数量均最大,云85/87品种的粒子质量和数量均最小;3不同部位烟叶主流烟气气溶胶粒度分布是有差异的,不同产地烟叶部位的气溶胶粒度分布规律并不完全一致;4烟丝中掺配膨胀梗丝的比例对主流烟气气溶胶粒度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当膨胀梗丝的比例增加时,气溶胶粒子的质量降低;粒子数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5不同产地的单料烟叶主流烟气中PAHs质量的粒径分布规律相似,粒径分布呈现单峰分布,在0.4829μm粒径段含量最高;分子量较低的3~4环化合物占PAHs总量比例超过80%。

  • 标签: 单料烟叶 主流烟气气溶胶 粒度分布 多环芳烃
  • 简介:选择2,4-二硝基苯肼作为羰基化合物的衍生化试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卷烟烟气中主要8种羰基化合物。卷烟主流烟气通过经2,4-二硝基苯肼(DNPH)酸性溶液处理的剑桥滤片进行捕集,烟气中的羰基化合物与DNPH反应生成相应的2,4-二硝基苯腙衍生物,经乙腈萃取后,采用配备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定量分析。与以往的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防止了丙烯醛衍生化合物的进一步反应,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评价了该方法测定烟气中8种羰基化合物的重复性、回收率及检测限,采用该方法测定了肯塔基参考卷烟2R4F和部分国内外卷烟。

  • 标签: 羰基化合物 卷烟烟气 DNPH HPLC
  • 简介:为探索卷烟规格对卷烟主流烟气指标检测及判定的影响,建立了标准烟支体积折算法,即以标准烟支的有效燃吸体积为基准对其他规格烟支主流烟气指标进行修正。研究表明:(1)经标准体积折算后,使不同规格卷烟的主流烟气指标有了较为科学的可比性,有利于检测口径的统一;(2)国际品牌卷烟在降焦减害方面要好于国内大部分卷烟产品,但国内少数低焦油产品也已具备了很高的降焦减害水平,说明国内卷烟在降焦减害方面仍有很大潜力可挖。

  • 标签: 主流烟气 体积折算系数 卷烟规格
  • 简介:本文采用自旋捕集技术和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ESR)捕集并检测卷烟主流烟气中的气相自由基和粒相自由基,研究了不同植物提取物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自由基的效果,结果表明葡萄籽提取物、碧罗芷、松树皮提取物和复合植物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效果较好.本文讨论了复合植物提取物添加到烟丝中的添加量对粒相自由基清除效果的影响.将筛选的复合植物提取物负载在介孔固体上制成介孔复合体二元复合滤嘴,同时把复合植物提取物喷加到烟丝中并卷制成卷烟,检测结果表明烟气中气相自由基和粒相自由基分别降低了36.2%和29.1%.本文还讨论了降低自由基的可能机理.

  • 标签: 卷烟主流烟气 自由基 植物提取物 降低 机理
  • 简介:为了解烟叶原料对卷烟主流烟气中7项有害成分的影响,选取了产地、烤房、品种、土壤、烟叶部位作为影响因素对237个初烤烟叶样品中主流烟气7项有害成分指标进行了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7项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指标有显著性影响的重要因素依次是产地、烟叶部位、品种。产地因素在7项烟气有害成分上均表现极显著差异,平均贡献率为64.00%;烟叶部位在6项烟气有害成分上表现极显著差异,平均贡献率为26.51%;品种在5项烟气有害成分上表现显著差异,平均贡献率为9.49%:而烤房、土壤对7项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影响不显著。

  • 标签: 烟叶原料 卷烟 主流烟气 有害成分
  • 简介: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挤压膨化法制备磷酸酯淀粉,以取代度(DS)为指标,研究各反应因素对产品DS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NM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分析(BET),对制备的挤压膨化磷酸酯淀粉进行了结构表征。将不同DS的挤压膨化磷酸酯淀粉添加到卷烟滤嘴中,考察了DS对主流烟气中氨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制备挤压膨化磷酸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20℃,样品水分含量24%,螺杆转速120r/min,磷酸盐添加量9%;②挤压膨化磷酸酯淀粉对主流烟气中氨释放量有明显的降低作用;③随着DS的增加,氨释放量减少,氨释放量降低率可达32.44%,选择性降低率为21.69%。

  • 标签: 挤压膨化 磷酸酯淀粉 卷烟 降低
  • 简介:选择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烤烟原烟卷烟,不同焦油量的商品卷烟为样品,应用吸烟机模拟吸烟,研究了烟叶主要理化指标和抽吸条件对主流烟气镉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产地间烟叶镉含量及单位质量烟丝镉的主流烟气迁移量差异较大,一般南方烟叶大于北方烟叶;部位间镉的烟气迁移率差异较大,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②随烟叶钾含量增高,静燃速率加快,镉迁移率降低,迁移量减少;烟叶镉含量与主流烟气迁移量呈正相关;烟碱等指标对镉迁移率、迁移量也有显著影响;③应用烟叶理化指标对镉主流烟气迁移率、迁移量可进行较准确的预测;④随抽吸容量的增加、抽吸时间间隔的减小,镉迁移量显著增加;相对标准抽吸条件,深度抽吸条件下镉迁移增加量随烟丝中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 标签: 烤烟 理化指标 抽吸条件 镉迁移
  • 简介:为分析比较不同卷烟气相成分的差异,以及减害降焦过程中卷烟气相成分的变化情况,建立了气袋-热脱附-气/质联用法分析卷烟主流烟气中气相全成分的方法。运用此方法所得研究结果表明:(1)此方法可较完全地捕集卷烟主流烟气气相成分,能定性鉴定出卷烟烟气中的67种成分,标样RSD在5%以下,样品RSD大都在10%以下,优于文献报道;(2)此方法准确可靠,对2R4F的测试结果和文献报道值相符;(3)样品测试结果表明混合型卷烟的气相成分中,含氮气体成分比烤烟型卷烟高;卷烟滤嘴中添加了活性炭材料后,大部分气相成分呈不同程度下降。由上述几点可认为此测试方法适用于日常分析以及对减害材料的评价研究。

  • 标签: 气袋 热脱附 气/质联用 主流烟气 气相成分
  • 简介:本文采用气相色谱-热能分析仪(GC-TEA)对卷烟主流烟气中主要4种烟草特有N-亚硝胺(TSNAs)进行了分析;优化了前处理过程及仪器分析条件;建立了使用经抗坏血酸处理的玻璃纤维滤片收集卷烟主流烟气,用二氯甲烷萃取卷烟主流烟气中的TSNAs,萃取液经碱性氧化铝层析柱纯化,TSNAs通过GC-TEA定量检测的分析方法;并对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98种卷烟样品中的TSNAs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混合型卷烟主流烟气中TSNAs的含量显著高于烤烟型卷烟;国外混合型卷烟中NNK的含量高于国内混合型卷烟.这些研究结果为制定我国卷烟烟气中TSNAs含量限量标准、建立技术壁垒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 标签: 卷烟 主流烟气 N-亚硝胺 GC—TEA
  • 简介:对C3~C6脂肪酸的7种葡萄糖四酯在红塔集团某牌号卷烟主流烟气中的裂解转移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收集主流烟气粒相物和气相物,对粒相物和气相物进行GC/MS定性定量分析,测定了7种葡萄糖四酯主要裂解产物在主流烟气粒相物和气相物中的转移率。结果表明:①所建立的方法测定脂肪酸组分的回收率为86.27%~98.80%,RSD低于2.63%,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②7种葡萄糖四酯裂解相应的脂肪酸向主流烟气粒相物和气相物中的转移率分别为0.34%~12.85%和0.004%~0.73%,总转移率为1.07%~12.86%。③主流烟气粒相中转移率随碳原子个数的增加而增加,气相随碳原子个数增加而逐渐减少;粒相转移率普遍要高于气相。④相同分子量的葡萄糖四酯,异构体比正构体的转移率高。

  • 标签: 葡糖糖四酯 转移率 卷烟 主流烟气 GC/MS
  • 简介: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主流烟气中氰化物的含量,对样品的捕集、制备条件以及顶空条件和气相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选择。该方法操作简单,线性范围为0.005—50.0μg·mL^-1,回收率在90.3%-108.7%之间,对9种卷烟样品进行了测定,结果满意。

  • 标签: 气相色谱 顶空法 卷烟烟气 氰化物
  • 简介:在水热合成法制备介孔材料的过程中,通过使用醚类物质创造微乳环境,促进材料自成型,并在后期添加微孔沸石,制备了具有复合孔结构的吸附材料CTN/X(X=NaA,NaZSM-5,NaY)。考察复合材料作为滤嘴添加剂对卷烟主流烟气中巴豆醛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微乳环境可以促进复合材料自成型;CTN/NaY样品的比表面积达到832m2/g,而CTN/NaZSM-5的最可几孔径达到4.3nm。与对照卷烟相比,复合材料对试验卷烟的焦油和烟碱量改变较小,对主流烟气中巴豆醛则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吸附作用。

  • 标签: 自成型 复合材料 主流烟气 巴豆醛 选择性吸附
  • 简介:对8种葡萄糖苷配糖体化合物在红塔集团某牌号卷烟主流烟气中的转移率进行了测定。通过收集主流烟气中的粒相物,并用二氯甲烷萃取粒相物中的配糖体,然后进行GC-MS分析,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测定各配糖体的含量,进一步计算配糖体的转移率。结果表明:①用所建立的测定方法测定的8种配糖体回收率在81.31%-89.8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14%,线性相关系数(r)大于0.9995;②8种葡萄糖苷配糖体化合物向主流烟气粒相物中的转移率为0.43%-2.37%。

  • 标签: 葡萄糖苷 配糖体 卷烟 主流烟气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经二氯甲烷浸提,进行GC/MS分析,对通风、加长滤嘴后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中21种挥发性、半挥发性酸性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风度20%卷烟2、5mm滤嘴卷烟与参比卷烟(20mm滤嘴、不打孔)相比,21种酸性成分总量分别减少了22.1%、26.3%。通风、加长滤嘴后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中不同酸性成分减少的程度不同,分子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物质减少较多,而分子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物质减少较少。

  • 标签: 滤嘴 稀释度 酸性成分 总粒相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