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人参皂特别是稀有人参皂药理活性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关注人参皂的转化问题。本文以人参为例,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和整理,综述了近年来关于人参皂转化的一些方法.希望对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 标签: 人参皂苷 稀有人参皂苷 转化
  • 简介:过去对人参茎叶皂含量的测定只限于总皂的含量测定,对单体皂含量测定较少.本文用反相HPLC法测定了人参茎叶皂粉中人参皂Re的含量.色谱柱为Shim-packclc-ODS柱(0.15m×6.0mm,φ,5μm).流动相为0.05%磷酸:乙腈(4:1),检测波长203nm,流速1.2ml/min,柱温38℃.测得人参茎叶皂粉中人参皂Re含量为16.85%.

  • 标签: 人参茎叶皂苷粉 人参皂苷RE RP-HPLC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煎煮时间对柴胡水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探讨柴胡的最佳煎煮时间,为中药特殊煎煮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条件:InertsilODS-3柱(250×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0-50min,乙腈浓度由25%升至90%,50-55min,乙腈浓度为90%),流速为0.4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30℃。结果柴胡皂A和柴胡皂D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A=0.998、RD=0.998)。柴胡煎煮20min柴胡皂A和柴胡皂D总含量为36.058mg/g,煎煮25min为43.842mg/g,煎煮30min为52.102mg/g,煎煮35min为56.514mg/g,煎煮40min为52.987mg/g,煎煮45min为47.599mg/g,煎煮50min为45.081mg/g,煎煮55min为43.798mg/g,煎煮60min为39.156mg/g。结论柴胡在煎煮35min时,柴胡皂的含量最高,煎煮时间过短,柴胡皂不能充分溶出;煎煮时间过长,柴胡皂含量下降;临床应用柴胡以先煎15min为宜。

  • 标签: 柴胡 煎煮时间 有效成分 含量测定 HPLC
  • 简介:人参皂CompoundK为二醇型皂,在人参中的天然含量甚微,它是二醇型人参皂在人肠道内降解后的主要产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参皂CompoundK在抗肿瘤、抗糖尿病、神经保护、抗衰老及抗炎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对人参皂CompoundK的天然来源、化学修饰方法、生物转化方法及主要生物活性进行综述。

  • 标签: 人参皂苷Compound K 化学修饰 生物转化 生物活性
  • 简介:目的测定国内外不同产地西洋参总皂及单体皂Rg1、Re、Rb1的含量.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总皂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单体皂含量.结果国内外不同产地西洋参中总皂及单体皂有较大差异,除吉林长白西洋参外,其他产地西洋参资源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西洋参资源质量受生长环境影响较大,我国部分西洋参资源质量低于原产地,因此应加强西洋参的育种工作,为更好的利用和开发西洋参资源奠定实验基础.

  • 标签: 西洋参 总皂苷 单体皂苷 产地
  • 简介:目的优选党参炔的提取工艺。方法比较冷浸法、索氏回流法、乙醇回流法和超声提取法,应用正交试验筛选党参炔的提取工艺,以提取液中党参炔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最佳提取方法为超声法。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6,超声温度70℃,超声时间60min。

  • 标签: 党参 党参炔苷 正交试验
  • 简介:目的建立市售人参糖果中人参总皂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检测波长为540nm.结果比色法测定在20~240μg(r=0.9992)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5.74%,RSD=2.29%(n=5).所测3个批次市售人参糖果中人参总皂含量相近,总皂含量分别为0.195%,0.159%和0.14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和重现性好,可用于市售人参糖果中人参总皂含量的测定.

  • 标签: 人参糖果 人参总皂苷 比色法 含量测定
  • 简介: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sL.)系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由于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独特的药理作用,多年来一直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西洋参中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包括皂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类、糖类和聚炔类等,但主要是皂类成分.人类对西洋参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早在1854年美国一学者便从西洋参中分离得到了第一个皂类成分,但对西洋参全面深入的研究却始于20世纪70年代.

  • 标签: 西洋参 皂苷类成分 果实
  • 简介:研究表明人参皂,尤其是稀有人参皂元具有很强的抗肿瘤、神经保护等药理活性,通过各种方法获得稀有人参皂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利用生物转化的方法将人参皂转化为稀有人参皂元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并简要展望了人参皂生物转化研究的前景。

  • 标签: 稀有人参皂苷 原人参二醇 原人参三醇 生物转化
  • 简介:通过对流动相和色谱柱的筛选,达到了人参皂高效液相-质谱测试条件优化。流动相组成醋酸铵(5mM)-氨水(1mM)-乙腈,梯度洗脱,色谱柱ZORBAXEclipseXDB-C18。对人参皂Rb1、Rb2、Rc、Rd、Re、Rf、Rg1、Rg2、Rg3、Rh2和Ro进行了测试,质谱图中基峰是[M-H]-离子,几乎没有碎片离子,因此该条件适合人参皂的定性检测。

  • 标签: 人参皂苷 高效液相 质谱 条件优化
  • 简介:目的建立红参中人参总皂甘不确定度的评定技术。方法首先确定数学模型,寻找不确定度的分量,分别对各分量进行不确定度计算,最后算出扩展不确定度。结果扩展不确定度为0.07g/100g,k=2。通过对不确定度各分量的分析,结果表叫标准曲线拟合和标准溶液配制带来的不确定度分量贡献比较大,分别为0.0095和0.0077,分别占个分量的29.76%和24.12%。结论住实验过程中注意提高标准曲线的相关性和标准物质配制的准确性,以便更好的控制实验结果的质量。

  • 标签: 红参 总皂苷 不确定度
  • 简介:目的:研究人参皂Rg1的抗炎作用。方法:人参皂Rg1灌胃给药一定时间后,分别用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模型、角叉菜胶致足肿胀模型和肉芽肿模型研究人参皂Rg1的抗炎作用。结果:人参皂Rg1不同程度地抑制炎症的发生,显示出一定的抗炎作用。

  • 标签: 人参皂苷RG1 抗炎
  • 简介:通过对人参果皂口服液质量进行研究,建立人参果皂口服液质量标准.利用薄层检查对其鉴定.采用分光光度法及滴定法对人参果皂口服液中人参皂含量和木糖醇、山梨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人参果皂口服液质量检验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快速检验人参果皂口服液的质量.

  • 标签: 人参果皂苷口服液 质量标准 分光光度法 滴定法 人参皂苷 木糖醇
  • 简介:人参皂Rg3是人参中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其在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与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降低肿瘤细胞侵袭与转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文章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报道,概况了人参皂Rg3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药开发对今后人参皂Rg3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人参 人参皂苷RG3 抗肿瘤作用
  • 简介:建立同时测定西洋参中7种人参皂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ACQUITYUPLCBEHC18色谱柱(2.1×50mm,1.7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5ml/min,柱温35℃,进样体积2μL,检测波长203nm.结果:人参皂Rg1、Re、Rb1、Rc、Rb2、Rb3、Rd存在良好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为0.0067~0.334mg/ml,0.0151~0.756mg/ml,0.0130~0.649mg/ml,0.0043~0.217mg/ml,0.0044~0.221mg/ml,0.0085~0.424mg/ml,0.0086~0.43mg/ml.结论:该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西洋参中人参皂含量测定.

  • 标签: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西洋参 人参皂苷
  • 简介:目的:制订延龄长春的质量标准,寻找控制产品质量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制何首乌的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二苯乙烯在0.278-1.390μg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回收率为97.60%,RSD=1.41%,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延龄长春片 质量标准 高效液相色谱法 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
  • 简介:目的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对西洋参皂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选择甲醇、乙醇、水三种不同试剂结合浸泡提取法、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三种方法提取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上述不同提取液中Rgl、Re、Rb。的含量。结果人参皂Rgl、Re、Rb。在测定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实验方法可以在相关工作生产中实际应用。不同提取方法中人参皂Rbl含量略有影响。结论乙醚脱脂50%乙醇超声提取法中的人参皂Rgl和Re含量高于其他提取方法.乙醚脱脂甲醇回流提取法中人参皂Rb,含量高于其他提取方法。

  • 标签: 西洋参 总皂苷 比色法
  • 简介: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人参皂Re含量,测定波长λs=530nm,参比波长λR=650nm.展开剂为(正丁醇∶乙酸乙酯∶水=4∶1∶5)放置后的下层液,显色剂为10%的硫酸乙醇溶液,参考了有关文献[1,2].经测量,人参经过薏苡仁为辅料的加工炮制后的人参皂Re含量为0.76mg/g.

  • 标签: 人参 薏苡仁 人参皂苷RE
  • 简介:本文仅就本室十余年来,对人参、西洋参、刺五加和刺楸等4种五加科药用植物皂的化学研究进行综述。从人参地下部位(根和根茎)和地上部位(种子、茎、叶、花蕾和果实)中共分得G-Ro、G-Rb1、G-Rb2、G-Rb3、G-Rc、G-Rd、G-Re、G-Rf、20-gluco-Rf、GRg1、G-Rg2、20(R)-Rg2、20(S)-Rg3、G-F1和Z-R1等15种已知皂。从西洋参叶中分得G-Rb2、G-Rb3、G-Rd、G-Re、G-Rg1、G-F2、P-F11和P-RT5等8种已知皂。从刺五加叶分得HederasaponinB、Eleutheroside和Saponin-1等3种已知皂;又从中分得CiwujianosideA1、A2、A3、A4、B、C2、C2、C3、C4、D1、D2、D3和E等13种新皂。从刺楸根中分得KalopanaxSaponinA和B、ChikusetsuCaponinIV(C-IV)和SpinaSaponinA等4种已知皂;又从中分得KalopanaxSaponinC、D和F等3种新皂。又从刺揪叶中分得KalopanaxSaponinA和B,Eleuthero-sideK、Aekbosidestb和SaponinPg等5种已知皂;又从中分得KalopanaxLa、Lb和Lc等3种新皂;还发现1种新皂配基即Kalopanax-geninL1。以上从人参、西洋参(我国引种品)、刺五加(叶)和刺锹(根和叶)4种五加科药用植物中共分得35种已知皂;19种新皂和1种新皂配基。这些研究成果将对植物化学分类学、生物活性,以及药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等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人参 人参皂苷 西洋参叶 西洋参皂苷 刺五加叶 刺五加皂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