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6 个结果
  • 简介:夏播玉米苗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玉米田杂草发生普遍,种类繁多。根据常年杂草普查结果,玉米田主要杂草有马唐、稗草、狗尾草、牛筋草、反枝苋、马齿苋、铁苋菜、香附子等。现将玉米田除阔叶杂草除草在我国登记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 标签: 登记情况 反枝苋 异丙甲草胺 牛筋草 马唐 大连瑞泽
  • 简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统治是病虫防治组织方式的创新,绿色控是病虫防治技术体系的创新。二者融合推进就是在统统治过程中,广泛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绿色控措施;在绿色控过程中,充分发挥统统治组织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作用,统一组织实施,有效提升病虫害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降低化学农药用量,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农作物病虫害 病虫防治技术 农业可持续发展 防控措施 组织方式 生态环境安全
  • 简介:田间采用背负式机动弥雾机对70%吡虫啉水分散粒进行喷雾试验,证明若吡虫啉喷雾雾滴在小麦穗部形成一定的沉积密度即可有效防治麦蚜。当70%吡虫啉水分散粒用水稀释2333倍(有效成分300mg/L),雾滴密度在54,133和280个/cm2条件下,施药7d后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3%,88.7%和93.7%;当药剂稀释1167倍(有效成分600mg/L),雾滴密度在75,142和291个/cm2条件下,7d后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1%,94.5%和96.5%。采用背负式机动弥雾机,采用常量150L/hm2、低浓度(300mg/L)喷雾时,小麦穗部、旗叶上的雾滴沉积密度分别为177±12,113±8个/cm2,沉积量分别为27.4±6.8,6.6±1.6ng/cm2,地面流失率为12.8%,7d后的防治效果为94.0%;当采用低容量75L/hm2、高浓度(600mg/L)喷雾时,小麦穗部、旗叶上的雾滴沉积密度分别为127±13,91±7个/cm2,沉积量分别为29.8±1.2,6.7±0.6ng/cm2,地面流失率为10.6%,7d后的防治效果为93.8%。生产中建议采用吡虫啉低容量75L/hm2、高...

  • 标签: 吡虫啉 麦蚜 背负机动弥雾机 药液浓度 雾滴密度
  • 简介:近期,国内杀菌市场红火。戊唑醇:目前戊唑醇原药产能保持稳定,价格也没有太大的变化。目前来看,戊唑醇原药应该是今年农药产品的楷模,它没有受到环保严查的影响,也没有受到淡旺季的影响,没有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整个生产流程运行相当完美。据悉,戊唑醇原药生产在国内原药生产中科技含量和自动化程度较高,

  • 标签: 杀菌剂 市场 原药生产 价格波动 自动化程度 戊唑醇
  • 简介:近期,杀菌品种除吡唑醚菌酯原药、氰霜唑原药、百菌清原药等品种外,其余品种表现一般,但整体优于杀虫、除草品种。5月吡唑醚菌酯原药产能释放难以缓解终端需求,原药依旧紧张一货难求,35万元/吨以上,短期内紧张局面无法缓解。

  • 标签: 杀菌剂 品种表现 市场 醚菌酯 原药 氰霜唑
  • 简介:简述了白蚁的危害,重点综述了白蚁防治的现状.目前研究开发和应用的白蚁防治主要为砷制剂类、金属盐类、无机酸类、有机氯(氟、溴)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酰胺类、硅烷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杂环类、昆虫生长调节和天然源白蚁防治等.无机白蚁防治和有机氯类的大多数品种在未来的发展中将被淘汰,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将成为主要产品,有机杂环类、昆虫生长调节类和天然源防治将是今后白蚁防治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白蚁 白蚁防治剂
  • 简介: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首要病害。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麦区普遍发生,病穗率和病情都比较严重,对小麦生产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也潜在地危害了人体健康。在赤霉病的防治上,目前普遍采用多酮、氰烯菌酯等药剂。由于长期使用这些药剂,赤霉病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另一方面由于剂型的不合理,药剂在麦穗上附着力不够,田间效不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 标签: 悬浮剂 多菌灵 开发 小麦生产 长江中下游 赤霉病
  • 简介: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乔格侠研究员主持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蚜虫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了会议验收。该项目实施3年以来,研制了吸虫塔用于蚜虫迁飞监测,研制出自然天敌培育和转移、一次性精准喷药、隐蔽施药等蚜虫

  • 标签: 防控技术 蚜虫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项目实施 自然天敌 隐蔽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