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因为很多人把“禁用农药”与“用农药”混为一谈,十分幼稚可笑。本文参考长治县蔬菜发展服务中心2018年2月5日汇总发布的《2018年最新国家禁用和用农药名录》,给大家谈谈。简单地说:【禁用农药】=停止生产,不让使用;【用农药】=有些农作上不能用,有些作物可以使用。

  • 标签: 限用农药 禁用农药 名单 服务中心 蔬菜 农作
  • 简介: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农药生产国,年生产能力超过75万吨,产量近40万吨,其中2/3为液态剂型。

  • 标签: 农药包装 年生产能力 生产国
  • 简介:3月份国内氯市场总体趋势先扬后抑,行情逐渐趋于平稳,各区域之间价位出乎意料地趋向平衡。月底,华东地区氯价格为1300~1800元(吨价,下同),华南地区为1300~1900元,华北地区为1400~1600元,东北地区为1700~1900元,西南地区为1600~2100元,华中地区为1300~1600元,西北地区为1400~1700元。3月份氯市场新特征比较明显。

  • 标签: 液氯 平衡 价位 华东地区 华南地区 华北地区
  • 简介:台湾农药行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企业规模、产品开发、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在向全球一企业靠近。这些企业所做的工作,对于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大陆农药企业颇有借鉴价值。浙江省农药工业协会2008年12月4日至12日第二次组团赴台考察交流,主要考察了台湾的两家原药生产企业一兴农股份有限公司和惠光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标签: 农药企业 台湾省 产业结构调整 农药工业协会 农药行业 企业规模
  • 简介:采用漩涡辅助微萃取技术作为前处理方法,气相色谱-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作为色谱分析仪器,建立了水样中甲草胺、乙草胺和丁草胺3种酰胺类除草剂的残留分析方法。对影响微萃取效率的各种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的微萃取条件为:在25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20mL水样和50μL甲苯,在2800r/min下漩涡1min。该方法线性范围在0.02~5μg/L之间,相关系数(R2)大于0.997。方法的富集倍数大于500倍。按照信噪比为3时估算的检出在3.0~4.5ng/L之间(纯水),方法的报告限为0.05μg/L(自来水)和0.5μ/L(雪水)。使用该方法进行了自来水和雪水中的添加回收试验,在0.5,0.05μg/L添加水平,方法的添加回收率在74.2%~96.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4.9%~12.1%之间。

  • 标签: 漩涡辅助液液微萃取 酰胺类除草剂 残留分析
  • 简介:为了确保环境安全,也为了保障人类平安健康,我国政府提出了农药使用“零增长”的要求,这是全国乃至全球农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实现“零增长”的手段甚多,一是不断开发超高效的农药品种,尽快取代传统的农药品种。传统的农药品种本身的用量相对较高,加之长时间的使用,害物对其的耐药性问题日益显现,从而造成防治效果下降、用药次数的不断增加和使用剂量的不断提高,给农作物及农田生态环境的安全带来隐患。

  • 标签: 农药品种 农药使用 零增长 单位面积 用量 农田生态环境
  • 简介:农业部拟决定自2015年10月1日起,禁止杀扑磷、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氯化苦、溴甲烷使用于蔬菜、瓜果、茶叶、甘蔗、中草药材等作物。目前,正在征求意见阶段,业界普遍持支持态度,但对克百威禁止在甘蔗上使用,提出了不同意见。

  • 标签: 克百威 农业部 农药行业 高毒农药 禁用 甲基异柳磷
  • 简介: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低毒残留农药推广应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农药检定所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农药品种毒性、残留限量标准、农业生产使用及风险监测等情况,对已取得正式登记的农药品种进行筛选、评估,制定了《种植业生产使用低毒残留农药主要品种名录(2014)》。

  • 标签: 低毒低残留农药 农药品种 农业生产 种植业 名录 残留限量标准
  • 简介:以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恶草酮在环己烷,甲醇,乙腈,丙酮及水溶液中的光化学降解,结果表明,在环己烷,甲醇,乙腈,水中,恶草酮光隆解效应显著,其半衰期分别为4.45,15.34,57.58,54.69min;恶草酮在丙酮溶剂中降解缓慢,半衰期为293.83min,丙酮对恶草酮在水中的光解有显著的光敏作用,光敏效应与丙酮的量显著相关,光敏效率最高达95.84%。

  • 标签: 恶草酮 有机溶剂 光降解效应 光敏作用
  • 简介:采用大孔树脂层析、硅胶柱层析以及制备高效相色谱等技术对具有抑茵和杀虫活性的秦岭链霉菌发酵中的杀虫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3个杀虫活性化合物,经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阿维菌素B1a、B2a和A1a。研究发现,同一菌株发酵中可以同时产生杀虫和杀菌两类成分,与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avermectinius亲缘关系差异很大的链霉菌也可以产生阿维菌素成分。

  • 标签: 秦岭链霉菌 杀虫活性 阿维菌素
  • 简介:为进一步确认含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诱导酶发酵对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菌株毒力的影响,将高毒力菌株B5、Bxs与低毒力菌株B11、BZ分别制成1×107个/mL孢悬(Ⅰ型)、孢悬+诱导酶发酵(V∶V=1∶1;Ⅱ型)、孢悬+灭菌诱导酶发酵(V∶V=1∶1;Ⅲ型),用浸渍法分别测定Ⅰ型、Ⅱ型与Ⅲ型3种液体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分别含有蛋白酶、几丁质酶和脂肪酶的诱导酶发酵Ⅱ型液体,其LT50值与Ⅲ型液体LT50间的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而含淀粉酶的差异不显著。分别含有4种酶的诱导酶发酵的Ⅲ型与Ⅰ型液体相比,LT50值之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可见:含蛋白酶、几丁质酶和脂肪酶的诱导酶发酵对球孢白僵菌毒力具有极显著的增效作用;经过酶灭活的4种诱导酶发酵增效作用也极显著。

  • 标签: 球孢白僵菌 蛋白酶 几丁质酶 脂肪酶 淀粉酶 松墨天牛
  • 简介:农药液滴在靶标植物叶片表面的蒸发是农药对靶沉积后的重要过程,也是影响农药利用率和对有害生物防控效果的关键。滴蒸发过程存在多种模式:接触半径恒定的CCR(Constantcontactradius)模式、接触角恒定的CCA(Constantcontactangle)模式以及混合模式(Mixedmode)等,不同蒸发模式下滴的形态变化及蒸发时间均有一定差异。文章综述了滴在光滑固体界面、人工修饰后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粗糙界面以及不同植物界面上的蒸发动力学研究进展。现有研究表明:在光滑固体界面上,滴蒸发速率随蒸发时间呈线性变化趋势;在不同微观结构修饰后的粗糙界面上,滴蒸发速率和蒸发模式受固体表面特性的影响;在不同植物界面上,叶片表面的微观结构与组分特性是影响农药液滴在叶片上沉积、持留、铺展及药液渗透过程的重要因素,富含蜡质层以及微纳米结构的叶片,一般不易被农药液滴润湿,滴铺展面积小,蒸发相对较慢。通过加深对靶标植物叶片表面农药液滴蒸发行为的认知,可以根据有害生物为害特性与有效防控剂量需求,合理调控农药液滴在靶标植物叶面的蒸发时间,同时可为指导农药制剂中表面活性剂的合理应用及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界面 液滴 蒸发 植物叶片 表面特性 农药利用率
  • 简介:建立了QuEChERS-超高效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浙贝母鲜样和干样中吡虫啉、啶菌齅唑、氟唑菌酰胺、嘧菌环胺、吡唑醚菌酯和阿维菌素共6种农药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用V(乙腈):V(水)=4:1混合溶液提取,经C1850mg+PSA50mg+MgSO4150mg净化,采用UPLC-MS/MS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1~0.2mg/L范围内,6种农药的质量浓度与相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4。6种农药在浙贝母鲜样中的定量限(LOQ)为0.01mg/kg,检出(LOD)为2×10^–5~3×10^–4mg/kg,在干样中的LOQ为0.05mg/kg,LOD为1×10^–4~1×10^–3mg/kg。在0.01、0.5和2mg/kg添加水平下,6种农药在浙贝母鲜样中的平均回收率均在80%~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95%~13%之间(n=5);在0.05、0.5和2mg/kg添加水平下,6种农药在浙贝母干样中的平均回收率均在77%~101%之间,RSD在0.89%~7.5%之间(n=5)。经实际样品检测验证,该方法快速、简便、可靠、高效,适用于同时检测浙贝母中吡虫啉、啶菌齅唑、氟唑菌酰胺、嘧菌环胺、吡唑醚菌酯和阿维菌素等农药的残留。

  • 标签: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浙贝母 QUECHERS 农药 残留
  • 简介:为满足农药残留试验的需要,建立了氟硅唑在葡萄和土壤中残留的相色谱分析方法.该方法仪器最低检出量为3.0×10-11g,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kg,平均回收率为92.6%~99.0%,变异系数为1.7%~13.3%.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检测都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 标签: 氟硅唑 葡萄 土壤 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建立一种超高效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大米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15种常用农药残留的方法,考察了基质效应、提取溶剂种类、提取方法以及不同净化方法对15种农药回收率的影响。样品经V(乙腈):V(丙酮):V(水)=16:2:2混合溶液匀浆提取,分散固相萃取法净化,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5~1mg/L范围内,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15种农药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在0.01、0.1、1和4mg/kg4个添加水平下,15种农药在大米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2%~11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2%~12%之间(n=5)。方法检出限为0.0005~0.005mg/kg,定量限为0.01mg/kg。用该方法对上海市郊20个批次的大米样品进行测定,均未检出农药残留超标。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大米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15种常用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

  • 标签: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QuEChERS方法 大米 农药 多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