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今年农药企业最关心的热点就是农药行业与农业息息相关,要实现农业供给结构性改革目标,农药供应必须改革,谁走在改革前面,谁就能够赢得市场。调结构是关键近年来,农药市场出现小年行情,问题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出了问题,不该生产的农药产品生产太多,农业生产需求的农药产品又供给不足。

  • 标签: 农药行业 改革 供应 农药市场 产品生产 农药企业
  • 简介:“去年以来,我们省依靠‘产业政策约束,布局园区规划,严格安全准入’,进一步推进企业搬迁改造,危险化学品源头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春节前召开的河南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联席会议第九次全体会议暨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政府安委办副主任、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侯峰对媒体说。

  • 标签: 园区规划 河南 管控 源头 危险化学品 安全监督管理
  • 简介:2016年9月,湖北相和精密化学有限公司以LS(临时登记)的形式在我国首次登记该由德国先灵(现拜耳公司)最先主导开发的水稻田除草剂唑草腈,该除草剂属于原卟啉原氧化酶(PPO)抑制剂,作用迅速,药剂处理后3-7天后杂草即可表现出干枯死亡症状,对稗草、除萤蔺、牛毛毡、鸭舌草、节节菜、田皂角、紫水苋菜、陌上菜类等一年生杂草的防效突出,对水竹叶、合萌等杂草的防效较差。

  • 标签: 临时登记 水稻田除草剂 一年生杂草 原卟啉原氧化酶 国内
  • 简介:浙江省按照农业部《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总体部署,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全程控,扎实推进农药零增长行动。截至目前,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1000吨以上,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约700吨,病虫防治效果、效率、效益“三提高”,农药使用次数、使用量、防治成本“三降低”,农产品品质和价格“提升”作用与效果逐步显现。

  • 标签: 农药使用量 浙江省 管控 废弃包装物 农产品品质 行动方案
  • 简介:4月5日,农业部药检所公示了2016年第3批拟批准登记产品名单,其中,日本史迪士生物科学株式会社的环磺草酮原药和制剂将在我国首获登记。原药含量为98%,毒性低毒;制剂含量为25%,剂型为悬浮剂,毒性低毒,茎叶喷雾防治水稻移栽田一年生杂草,有效成分用药量168-252克/公顷。这也是环磺草酮在中国的首次登记。

  • 标签: 磺草酮 双环 一年生杂草 水稻移栽田 株式会社 生物科学
  • 简介:以3-氯苯肼盐酸盐(1)和1,1,3,3-四甲氧基丙烷(2)为起始原料,经环化、Vilsmeier反应得1-(3-氯苯基)-1H-吡唑-4-甲醛(4);(4)与3-三氟甲基苯乙酮(5)经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得取代芳基烯酮类化合物(6),再与水合肼发生环化反应得3-(3-三氟甲基苯基)-5-(3-氯苯基-1H-吡唑)-4,5-二氢吡唑(7),其与取代异氰酸酯作用,制得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结构新颖的取代吡唑类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质谱(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500mg/L质量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的致死率达100%,而对苜蓿蚜Aphismedicaginis、稻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均无杀虫活性。

  • 标签: 氰氟虫腙 双吡唑类化合物 合成 杀虫活性
  • 简介:以苦皮藤CelastrusangulatusMax.提取物水解产物中的1β,2β,4α,6α,8β,9α,12-七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为起始原料,与甲磺酰氯(MsCl)反应后,得到一结构新颖的呋喃二氢沉香呋喃甲磺酸酯(Ⅱ),并设计合成了8个新的呋喃二氢沉香呋喃醚类衍生物2.1—2.8,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方法鉴定。初步的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2.1—2.8对粘虫Mythimnaseparata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胃毒活性,其中烯丙基醚和正丁基醚衍生物(2.5和2.6)在20mg/mL的浓度下对粘虫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6.7%和50.0%。

  • 标签: β-二氢沉香呋喃 结构修饰 醚类衍生物 杀虫活性
  • 简介:10月15日晚,第十八届全国农药交流会暨农化产品展览会开幕式在上海喜来登由由酒店隆重举行。本届交流会以“以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用绿色推动供给改革”为主题,聚焦新法规实施后的重大调整和变化、新形势下环保管理举措与绿色发展、农药行业企业转型升级与创新,追踪跨国公司发展战略调整,关注全球农药市场现状和趋势、生物农药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摩擦下的市场变化和应对之策、农药清洁生产技术与责任关怀等话题进行权威解读,内容精彩,专家荟萃,共同为农药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 标签: 供给侧改革 中国 农药 农产品
  • 简介:为探讨毒死蜱对小麦禾谷缢蚜Rhopalosiphumpadi(Linnaeus)的亚致死效应,采用玻璃药膜法确定了其亚致死浓度(LC10、LC20和LC30),并研究了该浓度下毒死蜱对小麦禾谷缢蚜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LC10、LC20和LC30浓度处理后,禾谷缢蚜成蚜的寿命分别为(8.60±0.22)、(8.03±0.18)和(6.68±0.18)d,均显著短于对照的(10.36±0.31)d;单雌产仔量分别为(21.88±0.63)、(20.41±0.53)和(16.68±0.35)只,也均显著少于对照的(26.40±0.89)只;产仔历期分别为(7.55±0.22)、(6.69±0.17)和(5.64±0.15)d,均显著短于对照的(9.13±0.31)d;试验浓度药剂处理对下一代若蚜期的影响不显著;LC30浓度处理对下一代成蚜繁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减少单雌产仔量3.74只,缩短产仔历期1.39d。生命表参数分析表明:LC30浓度毒死蜱处理使小麦禾谷缢蚜的净增殖率(R0)比对照降低了34.71%,使种群加倍时间(t)比对照延长了17.37%;LC20浓度处理使小麦禾谷缢蚜的平均世代历期(T)延长了12.59%;LC10浓度处理组各项指标与对照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亚致死浓度毒死蜱能够缩短小麦禾谷缢蚜成蚜的寿命,降低其繁殖力,该结果对小麦禾谷缢蚜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禾谷缢管蚜 毒死蜱 亚致死效应 繁殖
  • 简介:采用“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和“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方法,以赤子爱胜蚓、非洲爪蟾、斜生栅藻、大型潘、斑马鱼、意大利蜜蜂以及家蚕为受试生物,测定了20%氟虫酰胺水分散粒剂、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200g/L溴氰虫酰胺悬浮剂3种酰胺类杀虫剂对环境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氟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3种药剂对赤子爱胜蚓、非洲爪蟾、斜生栅藻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均为低毒,但对大型潘的48h—EC50值分别为1.51×10^-2、2.58×10^-3、7.63×10^-2mg/L,对家蚕的96h—LC50值分别为6.11×10^-2、0.12和0.30mg/L,均为剧毒;氟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对意大利蜜蜂为低毒,但溴氰虫酰胺对其的48h经口LC50值和接触LD50值分别为2.90mg/L和3.71×10^-2μg/bee,均为高毒。研究表明,虽然酰胺类杀虫剂对多数非靶标生物毒性较低,但在水体环境和桑蚕区以及作物开花期仍需谨慎使用。

  • 标签: 氟虫双酰胺 氯虫苯甲酰胺 溴氰虫酰胺 非靶标生物 急性毒性
  • 简介:为筛选防治农业新发害虫委夜蛾Athetisdissimilis(Hampson)的有效药剂,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其不同龄期幼虫对8类18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并观察了幼虫对不同药剂的中毒症状。结果表明:3~6龄委夜蛾幼虫对辛硫磷、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虫酰胺的敏感性较高,LC_(50)值为0.1381~27.40mg/L;3龄及4龄幼虫对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氟啶脲、茚虫威和虫螨腈敏感性较高,LC_(50)值小于22.63mg/L,而5龄和6龄幼虫对上述药剂的敏感性均有所降低,LC_(50)值大于38.13mg/L;各龄期幼虫对甲基嘧啶磷、灭幼脲及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均较低,LC_(50)值大于40.83mg/L。委夜蛾幼虫对不同类别杀虫剂的中毒症状存在差异,其中,经有机磷类、新烟碱类、吡咯类及齅二嗪类杀虫剂处理后,幼虫表现为体表干燥、体壁皱缩;而经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处理后幼虫表现为体壁柔软、充满体液。就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而言,推荐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及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可用于委夜蛾的应急防治。

  • 标签: 双委夜蛾 杀虫剂 敏感性 中毒症状
  • 简介:同时固定乙酸胆碱酯酶(AChE)及胆碱氧化酶(ChOx)于组装在丝网印刷电极表面的Fe3O4/Au纳米复合微粒上,构建了一类新颖的快速测定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酶传感器(AChE-ChOx/Fe3O4/AuSPCEs)。该酶传感器电流响应在乙酸胆碱浓度为0.5~12.5mmol/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8)。其对克百威(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和敌敌畏(有机磷类农药)的检测范围在0.05~1.00μg/mL之间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77),检测下限均可达0.01μg/mL。应用于实际样品白菜的添加回收率在95%~110%之间,与传统的生化法相比具有良好相关性。此外该传感器成本低、制备容易、可抛弃,有望用于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类农药的现场大规模筛测。

  • 标签: Fe3O4/Au纳米微粒 纳米 乙酸胆碱酯酶 胆碱氧化酶 氨基甲酸酯
  • 简介:湖南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协会主办,湖南科技报社、长沙市化工协会和《南方农药》编辑辑联合承办的湖南省农资交会,将于2015年11月15日在长沙贺龙体育馆举行。

  • 标签: 湖南省 双交 评选 论坛 农作物病虫害 长沙市
  • 简介: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氟虫酰胺和噻嗪酮在茭白中残留的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净化,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5~1mg/kg添加水平下,氟虫酰胺和噻嗪酮在茭白植株和茭白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1%~1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4.2%~11%之间。消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氟虫酰胺和噻嗪酮的半衰期分别为2.3d和2.8d,属易降解农药。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按制剂用量450~675g/hm^2分别施药2和3次,间隔期5d,距最后一次施药后7、14和21d采样,氟虫酰胺在茭白中的残留量均〈0.01mg/kg;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按制剂用量600~900g/hm^2分别施药2和3次,间隔期5d,距最后一次施药后7、14和21d采样,噻嗪酮在茭白中的残留量为〈0.005~0.078mg/kg。建议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最高制剂用量为450g/hm^2,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以7d为宜;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最高制剂用量为675g/hm^2,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以21d为宜。

  • 标签: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氟虫双酰胺 噻嗪酮 茭白 残留 消解
  • 简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内标法检测灭蝇胺及其代谢物三聚氰胺在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子实体和覆土中的残留量,以及两者在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变化规律。样品经V(甲醇):V(水)=4:1混合溶液提取,MCX固相萃取柱净化,HILIC色谱柱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三聚氰胺-^13C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灭蝇胺和三聚氰胺的检出限均为0.001mg/kg。在0.02~1mg/kg添加水平下,灭蝇胺在孢蘑菇子实体和覆土样品中的回收率为86%~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5.3%;三聚氰胺在子实体和覆土样品中的回收率为98%~103%,RSD为1.5%~2.4%。在有效成分为1、10、50和250mg/kg施药水平下,灭蝇胺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在覆土中的平均半衰期为31.3d。在覆土中灭蝇胺会转化为三聚氰胺,第2潮蘑菇采摘结束后,覆土中灭蝇胺的转化率为8.58%~13.87%。在施药水平较高(50、250mg/kg)时,灭蝇胺和三聚氰胺在第1潮菇中的残留量高于在第2潮菇中的,其最高检出量灭蝇胺为2.36mg/kg,三聚氰胺为1.75mg/kg。综合考虑环境和产品安全,建议灭蝇胺的使用量不宜超过50mg/kg。

  • 标签: 同位素内标 灭蝇胺 三聚氰胺 双孢蘑菇 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