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选用环虫肼5%悬浮剂1800mL/hm2,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150mL/hm2,阿维菌素1.8%乳油1500mL/hm2进行药效对比试验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结果表明:环虫肼5%悬浮剂1800mL/hm2,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150mL/hm2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效,两者药后14d防效分别为91.3%、90.2%,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其他有益生物未见药害。建议使用时,用环虫肼5%悬浮剂1800mL/hm2或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150mL/hm2于水稻稻纵卷叶螟1龄幼虫高峰期兑水6750L在水稻叶面均匀喷雾。

  • 标签: 药剂 稻纵卷叶螟 田间药效
  • 简介:为明确阿维菌素及其几种混配制剂对家蚕的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阿维菌素、阿维·螺螨酯悬浮剂、阿维·虫螨腈水乳剂、阿维·吡蚜酮悬浮剂、阿维·炔螨特水乳剂、阿维·吡虫啉微乳剂、阿维·噻螨酮微乳剂共7种农药制剂对家蚕2龄幼虫的毒性,并对家蚕中毒症状进行了观察记录。试验结果表明:将7种农药制剂分别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药液浸渍桑叶饲喂家蚕48h后,各制剂对家蚕的LC50值均小于0.1mg/L,均属剧毒级农药,对家蚕有极高风险性;各制剂引起的家蚕中毒表现出多种特征症状,如吐液、体褐、体僵直、摆头、侧卧、身体扭曲呈"C"形等。因此,阿维菌素及其各混配制剂不适合在桑园及其附近农田使用,同时也验证了阿维菌素与各种低毒农药混配后依然对非靶标生物不安全。

  • 标签: 阿维菌素 混配制剂 家蚕 毒性
  • 简介:将木霉(Trichodermaspp.)菌株Tr14、Tr25、Tr85分别制成含2×10^8g^-1孢子的单菌株、双菌株(Tr14+Tr25;Tr14+Tr85;Tr25+Tr85)或三菌株(Tr14+Tr25+Tr85,TM3)复合可湿性粉剂(WP),用于防治草莓枯萎病(Fusariumoxysporumf.sp.fra-gariae)的室内药效生测试验。结果表明:经TM3WP200倍,30%精甲?噁霉灵WP1500倍以及Tr14+Tr85双菌株复合WP处理的草莓苗,在发病率(IOD,%)和防治效果(ERDC,%)上,无显著差异,但它们(IDO/ERDC)都显著地低于(P≤0.05)或高于(P≤0.05)经单菌株200倍、其他双菌株复合WP200倍、以及空白对照处理的草莓苗。继续将TM3WP分别用于2016、2017年上海、北京、福建和重庆的两年四地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经TM3WP100、200倍、以及30%精甲?噁霉灵1500倍处理的草莓苗,其两年四地的IOD值和ERDC值,都显著地低于(P≤0.05)或高于(P≤0.05)经TM3WP400倍、枯草芽孢杆菌1000倍、以及空白对照处理的草莓苗。

  • 标签: 木霉菌 草莓枯萎病 生物防治 防治效果
  • 简介:通过对番茄感染南方根结线虫后其叶片中几种保护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番茄叶片中的苯丙氨酸解氨(PAL)活性即开始低于对照,随后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15d之后,活性又开始显著低于对照水平,一直持续到第30d,活性恢复到对照水平;多酚氧化(PPO)活性变化受线虫侵染的影响较小,在试验期间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超氧化物歧化(SOD)的活性在接种后第1d即显著低于对照水平,至第7d的时候恢复至对照水平并持续至第30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1~20d均显著高于对照水平。因此,POD活性可以作为早期判断番茄是否感染根结线虫的一项指标。

  • 标签: 番茄 根结线虫 叶片 保护酶活性
  • 简介:采用抑制法,选用五种块茎土豆、红薯、茨菇、芋头、莲藕提取植物酯,测定了总酯活力和比活力大小,结果显示土豆、茨菇、莲藕的酯活力分别高达8.4623、8.7437、7.4910,显著高于其他几种。探索其检测有机磷农药的最佳条件,对5种有机磷农药进行了敏感性试验,并测定3种植物酯对这5种有机磷农药的最低检测限(LOD)。3种植物酯对受试的5种有机磷农药均有良好的敏感性,且最低检测限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因此,这几种可作为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用

  • 标签: 农药残留 植物酯酶 有机磷农药 酯酶活力
  • 简介:(四)植病流行的系统观一、什么是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处在限定边界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与外界环境发生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任何系统都具有三个基本的特

  • 标签: 流行学 寄主植物 曲线斜率 接种量 接种体 协生作用
  • 简介:为明确制革下脚料解物对菠菜、番茄、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叶霉病等病害发生的影响,在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内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制革下脚料解物能显著降低菠菜、番茄、黄瓜上的几种病害的病指。在对制革下脚料的无害化循环利用的同时,可以降低蔬菜病害的发生,在生产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 标签: 制革下脚料酶解物 蔬菜 病害
  • 简介:前期通过筛选对柑橘采后病原菌——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菌有抑菌作用的中草药,发现五指毛桃果乙醇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抑菌活性成分,对五指毛桃果中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釆用生物活性追踪的方式,以牛津杯法测定提取物抑菌活性来指导下一步分离纯化。依次采用大孔树脂柱、SephadexLH-20凝胶柱和ODS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NMR)和质谱(MS)波谱数据分析,对3个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经鉴定他们分别为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1)、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2)和圣草酚-7-O-β-D-葡萄糖苷(3)。化合物1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为五指毛桃果主要的抑菌活性成分。

  • 标签: 五指毛桃果 意大利青霉 指状青霉 活性成分
  • 简介: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中草药苍耳、黄瑞香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降低小麦种子的生活力,影响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同浓度苍耳、黄瑞香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其中0.50g/mL苍耳、黄瑞香提取液其抑制率分别为69.29%和64.44%;不同浓度的中草药苍耳、黄瑞香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菌丝生长均有抑制,0.50g/mL苍耳、黄瑞香提取液效果最好,抑制率分别为55.44%和44.77%,与对照相比差异都达显著性水平。

  • 标签: 黄瑞香 苍耳 提取液 小麦条锈病菌 抑制作用
  • 简介:当归根腐病是当归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分离纯化后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为了明确中草药党参和黄芪提取液对当归根腐病的抑制作用,分别以两种中药水浸液对小当归根腐病的抑制作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中草药党参和黄芪提取液对当归根腐病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有抑制作用,在浓度为0.50g/mL对当归根腐病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25.23%和53.48%,对其孢子萌发抑制率为51.57%和74.56%,且所有处理发生根腐病均比对照低,差异达显著水平。

  • 标签: 党参、黄芪 提取液 当归根腐病病菌 抑制作用
  • 简介:化螟虫口密度调查采用的是人工剥查,这种方法工作量大、费时、费力。1992年,我们试行用水浸法调查虫口密度。通过试用认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现将方法介绍如下。水浸法是将拔来的枯心苗浸入清水中,定时观察化螟幼虫爬出的数量及龄期。其具体做法是:将田间拔来的枯心苗浸入大缸或大桶内,用清水浸没稻秆,使其稻叶浮在水

  • 标签: 枯心苗 虫口密度 水浸法 稻秆 定时观察 残留情况
  • 简介:前期试验获得1株对柑橘炭疽病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放线菌ML27,为了解该菌株对其他植物病害的生防潜力,本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孢子萌发试验探索其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平板对峙试验表明,放线菌ML27对除红叶石楠炭疽病菌外的11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山茶花轮斑病菌的抑菌率最高,达到70%以上;显微镜观察发现,受抑制的菌丝变粗、发生断裂、顶端膨大;孢子萌发试验发现,不同浓度的ML27发酵滤液对测定的4种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均有抑制效果,其中ML27发酵滤液稀释10倍时对碧玉炭疽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可达100%。试验结果可为生防菌株ML27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生防放线菌 抑菌作用 发酵滤液 孢子萌发
  • 简介:一、品种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杂交水稻的普遍推广,由于叶鞘组织厚,茎髓腔空隙大,营养条件足,稻螟的虫口数量,在各地一时猛增。然而在实践工作中,杂交水稻的螟害损失,不仅低干同期的常规水稻。而且不同的更多还原

  • 标签: 常规水稻 虫口数量 剑叶 虫口密度 杂交组合 杂交晚稻
  • 简介:本文是在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田间种群生命表(1982~83年)的基础上,利用1~4代各虫期卵、幼虫(一、龄,三、四龄,五、六龄),蛹、成虫的存活率,繁殖力组成射影矩阵,与初始虫量(Ni)进行矩阵乘法运算,预测下一个虫期的数量(Ni+1),同时结合运用网络模型图解法,直观地揭示化螟的数最变化的全过程,从而,更有利于对它进行监察和综合治理。

  • 标签: 种群生命表 CHILO 虫量 虫期 射影矩阵 矩阵代数
  • 简介:采用聚集指标法测得防治适期化螟枯鞘株的田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经频次分布检验,基本符合核心分却和嵌纹分布。五种抽样方法田间取样对比结果表明:Z字形样行式和分行取样式比五点、单对角线、棋盘式取样误差率小。

  • 标签: 二化螟 枯鞘株 分布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