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采用滤纸片法对云南地区分离并鉴定到的15株木霉进行2株病原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3株植物病原真菌(小麦全蚀、番茄早疫、稻疫)抗菌活性筛选。获得可抑制5种病原(广谱)的木霉7株。抑圈直径范围在0.7~2.8cm。其中哈茨木霉8917提取物对3株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最强,哈茨木霉10176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最强,哈茨木霉10174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最强。同时,将15株供试木霉与3株病原真菌进行对峙培养,结果显示:对番茄早疫抑制率最高的是新康氏木霉8722和深绿木霉8956,对小麦全蚀抑制率最高的是新康氏木霉8722和康氏木霉8701,深绿木霉8686对稻疫的抑制率最高。哈茨木霉在滤纸片法活性筛选中相对其他木霉抑活性较好,但在对峙培养活性筛选中其抑活性最弱。

  • 标签: 木霉菌 活性筛选 滤纸片法 对峙培养
  • 简介:由茎枯病菌(PhomaasponaqiSacc)侵染芦笋幼茎、嫩梢而造成的危害,在全国各芦笋产地都有了报道。在防治技术上,以清除病残株,集中一段时间留母茎结合化学药剂保护法,在生产上进行应用,起到有效的防病作用,并得到暂时控制病害之目的的。原则上,病害防治提倡预防为主,即在

  • 标签: 茎枯病 病害防治 子器 菌丝体生长 PHOMA 幼茎
  • 简介:前期通过筛选对柑橘采后病原——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菌有抑菌作用的中草药,发现五指毛桃果乙醇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抑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抑活性成分,对五指毛桃果中的抑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釆用生物活性追踪的方式,以牛津杯法测定提取物抑活性来指导下一步分离纯化。依次采用大孔树脂柱、SephadexLH-20凝胶柱和ODS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NMR)和质谱(MS)波谱数据分析,对3个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经鉴定他们分别为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1)、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2)和圣草酚-7-O-β-D-葡萄糖苷(3)。化合物1具有很好的抑活性,为五指毛桃果主要的抑活性成分。

  • 标签: 五指毛桃果 意大利青霉 指状青霉 活性成分
  • 简介:当归根腐病是当归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分离纯化后鉴定为尖孢镰刀(Fusarium.oxysporum)为了明确中草药党参和黄芪提取液对当归根腐病的抑制作用,分别以两种中药水浸液对小当归根腐病的抑制作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中草药党参和黄芪提取液对当归根腐病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有抑制作用,在浓度为0.50g/mL对当归根腐病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25.23%和53.48%,对其孢子萌发抑制率为51.57%和74.56%,且所有处理发生根腐病均比对照低,差异达显著水平。

  • 标签: 党参、黄芪 提取液 当归根腐病病菌 抑制作用
  • 简介:前期试验获得1株对柑橘炭疽病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放线ML27,为了解该菌株对其他植物病害的生防潜力,本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孢子萌发试验探索其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平板对峙试验表明,放线ML27对除红叶石楠炭疽病菌外的11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山茶花轮斑病菌的抑率最高,达到70%以上;显微镜观察发现,受抑制的菌丝变粗、发生断裂、顶端膨大;孢子萌发试验发现,不同浓度的ML27发酵滤液对测定的4种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均有抑制效果,其中ML27发酵滤液稀释10倍时对碧玉炭疽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可达100%。试验结果可为生防菌株ML27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生防放线菌 抑菌作用 发酵滤液 孢子萌发
  • 简介:本实验室从江西庐山珙桐树中分离筛选出的一株拮抗放线,编号为JD211。为明确放线JD211菌株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抑菌作用,通过多相分类法研究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JD211的粗提物可显著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烟草黑胫病菌、根霉、胶孢炭疽病菌、犁头霉、西瓜枯萎病菌等真菌的生长,其中对稻瘟病菌、烟草黑胫病菌等植物病原真菌的相对抑制率高达90%以上。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JD211初步鉴定为奈良链霉菌(Streptomyeesnaraensis)。

  • 标签: 放线菌JD211菌株 抑菌作用 分类鉴定 奈良链霉菌
  • 简介:西瓜增产是北农大生防室根据植物生态工程原理研制的植物保健益菌,是一种新的安全、高效、低廉、简便的生物制剂。西瓜喷施"西瓜增产"后,能促叶茂、蔓长、花多、座果率高、单瓜重增加,增产明显,含糖度提高,并能减轻西瓜枯萎病的发生,现将应用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 标签: 座果 植物生态 生物制剂 伸蔓期 叶茂 保花保果
  • 简介:通过对全国各省、区(不含台湾)的实地考察并查看有关单位收藏的大量昆虫标本和文献资料,对我国农林昆虫(含害虫及天敌)的分布概貌,提出如下一些看法:1.东洋、古北两区在我国秦岭以东的分界线,以放在淮河南岸,即北纬32°附近为适宜,此点笔者1965年在昆虫学报第14卷4期中,已作较详论述。

  • 标签: 文献资料 垂直分布 种类组成 拉雅 中区 梯度变化
  • 简介:本文应用Twao、Taylor等的回归分析法和聚集度指标测定方法,研究了柳杉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分布。柳杉毛虫在树冠上层占16.9%,中层占30.2%,下层占52.9%,且在上中下层的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

  • 标签: 柳杉毛虫 聚集度指标 空间分布型
  • 简介:稻纵卷叶螟是我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以二、四代分别为害早、晚稻穗期,损失较重。研究其空间分布型,掌握抽样技术,对于提高测报的准确度,减少田间工作量,都有实践意义。为此,作者在今年晚稻期间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 标签: 抽样技术 空间分布型 穗期 聚集分布 药剂防治 聚集度指标
  • 简介:连续3年在江西省境内,对松枯梢病的分市、危害及病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及病原鉴定。结果证明松枯梢病遍布我省6个地区、10个市及30余个县的火炬松林、湿地松林,从苗木到幼树仍至大树均可发病.发展迅速,危害较严重.已有成片死亡、马尾松发病很轻。该病害病原苗是Diplodiapinea(Desm)Kickx。

  • 标签: 松树 枯梢病 分布 病原菌
  • 简介:土居养二等[1967]关于桑萎缩、马铃薯丛枝、翠菊黄化以及泡桐丛枝等4种植物病害中,存在类原体[MLO]的报导,澄清了一些在历史上曾被误认为是病毒的病害,已经证明这些病害是由另外一些原核微生物MLO或RLO的新病原引起的,因而引起了国内外植病工作者的普遍重视。迄今为止,国外先后报导了115种植物类原体病

  • 标签: 类菌原体 MLO 植物病害 丛枝 柑桔黄龙病 重阳木
  • 简介:放线是一类(G+C)含量高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以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出名,在医药、农林业等方面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简要概述了放线的资源分布、分类方法及其代谢产物生物学功能,讨论了目前放线开发领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期为放线的开发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放线菌 次级代谢产物 资源分布 分类方法 生物学功能
  • 简介:樟树是我国长江以南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的重要树种,具有用材、园林绿化、油料、药用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近年来,一些樟树栽植区的病害日益严重,己成为制约樟树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国内樟树自然分布区和引种区病害的种类、分布病原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樟树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我国樟树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标签: 樟树 分布区 病原 防治
  • 简介:增产用于桑蚕生产,是个新的课题,为了探明在桑、蚕及制种上的增产效应,省植保站与省蚕茶所于1992年4~6月联合在蚕茶所蚕桑研究室较系统地进行了该项目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 标签: 桑蚕生产 蚕茶 试验结果 茧层率 增产效应 试验研究
  • 简介:在对中国花蝽科昆虫多样性分布统计的基础上,构建数据库,采用特有性简约分析方法,对中国花蝽科昆虫的地理分布格局和物种多样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风蝶在中国8个生物地理大区均有分布,且表现出南部比北部丰富、北部比南部原始的特征,华南区和西南区的凤蝶多样性最为丰富。

  • 标签: 花蝽科 昆虫 物种多样性 分布格局
  • 简介:本文采用扩散型指数法中的扩散系数法(c)、k值法和扩散型指数法(Is)对桑天牛卵粒在幼龄桑树上的分布型和取样方法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桑园(田)的桑天牛卵粒属聚集分布型,取样方法以双对角线取样误差率最小.

  • 标签: 桑天牛 卵粒 分布型 取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