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7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水稻跗线螨在珠三角地区晚稻中发生越来越严重,为控制该螨对水稻危害,设计并开展4种药剂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虫螨净对于跗线螨防治效果明显。跗线螨防治须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其最佳防治时期为拔节期和破口期两次用药。

  • 标签: 跗线螨 虫螨净 防治
  • 简介:为研究注干施药防治松墨天牛幼虫效果,以4种药剂林间注干施药,测定了施药后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种注干药剂林间防治后,对松墨天牛幼虫治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以2%甲维盐5、10、15、20倍液,14%吡虫啉5、10倍液,0.3%苦参碱5倍液和5%噻虫啉5倍液防治松墨天牛幼虫效果较佳,均达80%以上。试验结果还表明,4种药剂注干防治对马尾松都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中2%甲维盐对松树保护效果最好。

  • 标签: 注干防治 松墨天牛:松材线虫病 林间效果
  • 简介:通过选用4种不同杀虫剂防治淮山斜纹夜蛾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0d,10亿PIB/mL银纹夜蛾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奥绿一号)处理防效达100%,0.15%甲氨阿维·1000万PIB/mL苜银夜核悬浮剂(攻蛾)防效达92.8%,15%杜邦安打悬浮剂防效达91.7%,这3种药剂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杀虫剂 斜纹夜蛾 防效
  • 简介: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日益被人们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太阳能产业发展,由于其自身特点,雷击事故频发,也日益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太阳能设备雷电防护保障该产业安全发展重要保障。从太阳能产品雷电防护出发,在探讨太阳能产品防雷设计同时重点分析太阳能产品防雷安全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全防护建议。

  • 标签: 太阳能产品 防雷设计 防雷安全
  • 简介:为研究球孢白僵菌对寒地温室4种常见害虫防治效果。通过平板计数法确定球孢白僵菌菌种菌含量,将球孢白僵菌制备成5种浓度梯度菌悬液,分别命名为G_1到G_5,以半致死剂量LD_(50)为实验测定标准,筛选出半致死浓度。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对温室4种害虫致死效果显著,其中G_1致死率高达62%;G_3致死率为50%;G_5致死率最低,为34%。在寒地温室害虫防治过程中,浓度在G_1到G_5之间球孢白僵菌均可配制成生物农药,用于防治温室病虫害,但考虑到防治效果和生物农药使用剂量等诸多因素,本实验得出浓度为G_3球孢白僵菌菌悬液较为合适。

  • 标签: 球孢白僵菌 菌悬液 LD50 致死率 生物农药
  • 简介:10%增效浏阳霉素一种抗生素杀螨剂,对柑桔锈壁虱有良好防效。供试药剂有:江苏产10%增效浏阳霉素和赣南产25%甲基杀虫醚水剂。试验设四个处理,即1.浏阳霉素1000倍液;2.浏阳霉素2000倍液;3.杀虫醚800倍液;4.清水对照,重复三次,共12个小区,随机排列,7月7日按常规方

  • 标签: 浏阳霉素 锈壁虱 杀虫醚 杀螨剂 随机排列 虫口减退率
  • 简介:建筑业发展使白蚁为了生存不断改变其生活方式,利用现代建筑特点从基础建筑、环境条件、钢混空架、排水设施、室内装饰、墙体装设、灯光设备、园林布局等存在薄弱环节,寻找它们能够生存栖息地方,达到它们繁殖侵害目的。对此,我钔相应地提出八方面的防治意见。

  • 标签: 现代建筑 白蚁 防治研究
  • 简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天然芳樟醇和柠檬醛对柑橘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胡萝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和柑橘褐色蒂腐病菌(Diaporthecitri)4种果蔬采后致病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天然芳樟醇和柠檬醛对4种供试病原菌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天然芳樟醇对上述4种采后致病菌EC50依次为1.2038、3.5027、7.4179和19.5942mg/mL,而天然柠檬醛EC50分别为4.9381、8.3585、22.8382和104.2514mg/mL。综上所述,天然芳樟醇和天然柠檬醛均对柑橘炭疽病菌抑菌活性最强,而对柑橘褐色蒂腐病菌抑菌效果最弱。

  • 标签: 芳樟醇 柠檬醛 采后致病菌 抑菌活性
  • 简介:棉蚜我县棉花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失治田块卷叶株率达30%以上,严重时棉株皱缩枯死。重发棉田需用药1~3次。为了有效地防治棉蚜,避免过早过多用药,做到适时、适量用药,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笔者近年来对棉花苗期蚜虫发生规律及测报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 标签: 棉花苗期 卷叶 生态效益 失治 始盛期 始见期
  • 简介:江西稻螟种群经历了三个明显演变阶段,即:(1)由以二化螟为主演变成以三比螟为主;(2)由三化螟为主演变成南部稻区以三化螟为主,中、北部稻区以二化螟为主;(3)二化螟基本稳定,三化螟明显回升。第一次演变主导因素水稻栽培制度变革和矮秆品种推广,第二次演变主要是水稻品种更替所致,特别是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1990年以来三化螟明显回升主要原因越冬有效虫源田面积扩大,桥梁田面积增加,杂交早稻推广以及防治因素。今后水稻螟虫防治对策:(1)抓住螟虫越冬薄弱环节,搞好冬季治虫;(2)全面推行秧田打送嫁药;(3)调整药剂防治策略,重点抓好各代防治对象田防治;(4)搞好田间调查,准确预报防治适期;(5)改进防治技术。一要选择药效期较长、有内吸传导作用药剂,并不断试验筛选和推广新型药剂。二要提高施药质量。三根据螟虫发生轻重和农药药效期长短,确定防治次数。

  • 标签: 稻螟 演变 防治对策
  • 简介:达尔文提出建立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等主题之上自然选择理论之后,又提出了物种进化第二种选择——性选择:雄性为获得交配权而互相竞争,竞争结果失败者并不像自然选择中那样死亡,而是失败者因没有获得交配而不能产生后代。如今,性选择理论已历时150年,随着无数科学家努力及大量研究开展,性选择理论已经得到了巨大地拓展和丰富,成为进化生物学领域里最活跃研究主题。由于昆虫生物多样性,性选择研究在昆虫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有些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达尔文性选择学说和物种进化理论。以昆虫特有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惯等性状性选择为基础,以分析昆虫性选择模式和机制为目标,从不同时期性选择表现形式、不同影响因素造成性选择等,对昆虫性选择加以综合阐述。

  • 标签: 昆虫 性选择 择偶 精子竞争 交配后选择
  • 简介:在昆虫世界中,由于长期相互竞争和淘汰,现存种类逐渐形成了可以抵御不良环境,使自身能更好地生长和生存下去生物学特性,群集性就是其中一环。为了对群集性问题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笔者等陆续收集了这方面的有关资料,并对部分种类群集性表现形式,作了观察和调查,现将其扼要地归纳如下。一、群集性类型划分群集性似可分为昆虫活动期群体和静止期群集二大类型.(一)活动期群集昆虫在活动季节可按虫态不同而划分为幼虫期(含若虫)群

  • 标签: 群集性 幼虫期 静止期 成虫期 生物学特性 虫态
  • 简介:由茎枯病菌(PhomaasponaqiSacc)侵染芦笋幼茎、嫩梢而造成危害,在全国各芦笋产地都有了报道。在防治技术上,以清除病残株,集中一段时间留母茎结合化学药剂保护法,在生产上进行应用,起到有效防病作用,并得到暂时控制病害之目的。原则上,病害防治提倡预防为主,即在

  • 标签: 茎枯病 病害防治 子器 菌丝体生长 PHOMA 幼茎
  • 简介:研究表明,毛竹受毛竹黑叶蜂危害后,竹叶中单宁含量随着危害加重显著增加,干物质单宁含量由未受害时0.386mg/g增加到重度受害时0.553mg/g;总酚含量随着受害程度加重呈显著下降趋势,由未受害时3.763mg/g下降到中度受害时3.126mg/g,再下降到重度受害时2.653mg/g;竹叶中黄酮含量呈上升趋势,由未受害时2.631mg/g增加到重度受害时3.658mg/g。试验得出:毛竹受毛竹黑叶蜂危害后竹叶中单宁、总酚、黄酮含量变化均属于毛竹受害后生理应激反应。

  • 标签: 毛竹黑叶蜂 危害 次生物质
  • 简介:对南方红豆杉外植体消毒和愈伤组织生长诱导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最适消毒方式为体积分数为75%酒精浸泡0.5min、0.1%氯化汞浸泡8min。培养基中添加0.35%丙酸钠可较好控制诱导时染菌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1.3mg/L2,4-D+1.0mg/LNAA+1.3mg/L6-BA为最佳。在诱导初期及时转接愈伤组织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

  • 标签: 南方红豆杉 紫杉醇 外植体 消毒 愈伤组织
  • 简介: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尤其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快速、剧烈"旱涝急转"事件,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介绍"旱涝急转"概念及内涵,阐明干旱胁迫、湿涝胁迫及"旱涝急转"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品质、根系活力、生理特性影响以及不同水稻基因型对其反应差异性,概述水稻"旱涝急转"最新研究进展,提出"旱涝急转"灾害预防与补救措施,就培育抗旱和耐涝水稻品种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水稻 干旱胁迫 湿涝胁迫 旱涝急速转换 生理特性
  • 简介:白蚁(Permites)世界性害虫。白蚁也可食用,在少数地区并很流行将白蚁用于治病,国内有人进行了试验,但未见正式报导。为了探索白蚁食用和药用效果,我们用家白蚁(Coptotermesformosanas)为研究材料,得到以下结果:

  • 标签: 家白蚁 提取物 药用效果 化学成分 冷冻作用 水煎
  • 简介:在测试五种杀虫剂中,以甲胺磷和氧化乐果对桑蓟马防治效果最好,且持效时间长,可在桑树夏伐后至新梢抽发前以及在秋蚕饲养结束后使用;灭蚕绳和万灵效果次之,敌敌畏只是在药后一天有较好效果,这三种药剂可在采叶养蚕过程中必要时使用.各种杀虫剂对桑蓟马若虫杀伤力较强,但无杀卵作用,对其成虫,以敌敌畏作用效果最差,灭蚕蝇次之,其余三种药剂效果较好.各种药剂田间使用浓度宜采用:甲胺磷和氧化乐果为1500倍,万灵和敌敌畏为1000倍,灭蚕蝇为400~500倍.

  • 标签: 桑蓟马 化学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