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明确江西瑞昌山药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归属,本文从当地采集呈典型症状的炭疽病叶片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通过组织分离获得8个在培养性状和分生孢子形态大小均一致且均具有致病性的分离株,8个分离株在PDA平板上菌落初为白色,后变为灰色至深灰色,菌落中央产生橘红色黏质分生孢子团。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至纺锤形,单胞,大小为(15.6~18.0)μm×(3.6~6.0)μm。对其中之一的分离株YRRC-1进行rDNA-ITS区段扩增和序列测定,获得长度为536bp的rDNA-ITS序列,该序列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的对应序列同源性达100%。根据分离病菌的培养特征、形态大小和序列鉴定结果,认为瑞昌山药炭疽病菌属于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

  • 标签: 山药炭疽病 病原菌鉴定 rdna-its序列 胶孢炭疽菌
  • 简介:针对内生真菌的生物防治,重点阐述了中草药提取物的杀虫活性、植物抗线虫基因的发现以及植物防御系统激发的最新研究。植物源提取物作为潜在的线虫杀虫,为生物源农药开发和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对于今后线虫杀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就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根结线虫 线虫杀虫剂 sa途径 ja途径
  • 简介:为筛选经济有效安全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对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SC、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稻腾)SC、生物农药病毒增强BtWP以及甲维盐WG等几种杀虫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用量分别为10mL/667m2、30mL/667m2时,在药后7d的保叶效果分别为88.6%、79.7%,在药后14d的保叶效果分别为90.9%、86.2%。20%氯虫苯甲酰胺SC、生物农药病毒增强BtWP、200g/667m25.7%甲维盐WG在药后7~14d用量分别为10mL/667m2、200g/667m2、14g/667m2时,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0%~100%、53.2%~88.3%、84.4%~97.7%,防效均超过80%;另外,1.8%阿维菌素EC50mL/667m2在药后14d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由药后7d76.7%上升为81.2%,可见,以上几种药剂均能作为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较理想药剂。

  • 标签: 杀虫剂 防治 稻纵卷叶螟
  • 简介:选用5种不同的植物源杀虫3%苦参碱水,0.2%苦皮藤素乳油,0.3%印楝素乳油,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4%鱼藤酮乳油对烟蚜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苦参碱水和0.2%苦皮藤素乳油对烟蚜防效皆达到90%以上,药效期可持续20d。因此,3%苦参碱水和0.2%苦皮藤素乳油这两种植物源杀虫可作为无公害烟叶和有机烟叶生产中防治烟蚜的推荐药剂。

  • 标签: 烟草 烟蚜 植物源杀虫剂 药效试验
  • 简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及其不同剂量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在防治期内施用600g/667m^2、700g/667m^2、800g/667m^2防治二化螟均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于水稻二化螟2龄盛发期前10d施药,药后21d防治效果为86.18%-100%、药后30d防治效果为84.62%-96.41%、药后40d防治效果为82.28%-92.86%,持效期达40d。其中700-800g/667m^2药剂效果最佳,速效性高、持效期长,明显优于对照药剂。生产上推广使用时,以水稻二化螟2龄盛发期前10d按剂量每667m^2拌细土10kg均匀撒施最好。

  • 标签: 二化螟 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 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