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农业防治法是利用栽培和环境控制的方法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如采用作物轮作、清除作物残茬、清洁田园等措施,以限制害虫的食料来源,土壤耕作、适时种植和收获、科学的水、肥管理、控制杂草和栽种诱杀植物等,这些措施的目的均是使环境不利于害虫的发生。一、农业防治法的特点1.农事操作在农业生态系中对

  • 标签: 农业防治 土壤耕作 作物残茬 环境控制 作物轮作 蝗区
  • 简介:在江西发生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主要有水花生、水葫芦、豚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福寿螺等。它们的危害不仅造成农业减产和破坏生态,还可传播病害。对外来有害生物的防治,应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综合防治措施。

  • 标签: 农业 外来有害生物 防治
  • 简介:我国内陆省、区对农业害虫的种类组成及发生情况,笔者曾通过实地考察,在本刊陆续作过一些报道,现再综合台湾农虫资料,对台湾农虫的发生概貌作一扼要介绍,供有关同志参考。一、台湾农虫种类组成台湾有246种农虫,为害比较严重,其中227种,占总数

  • 标签: 农业害虫 种类组成 情况简介 茶蚕 小绿叶蝉 小地老虎
  • 简介:本文应用Twao、Taylor等的回归分析法和聚集度指标测定方法,研究了柳杉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幼虫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柳杉毛虫在树冠上层占16.9%,中层占30.2%,下层占52.9%,且在上中下层的分布均为聚集分布。

  • 标签: 柳杉毛虫 聚集度指标 空间分布型
  • 简介:稻纵卷叶螟是我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以二、四代分别为害早、晚稻穗期,损失较重。研究其空间分布,掌握抽样技术,对于提高测报的准确度,减少田间工作量,都有实践意义。为此,作者在今年晚稻期间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 标签: 抽样技术 空间分布型 穗期 聚集分布 药剂防治 聚集度指标
  • 简介:采用梯度稀释法从土壤中分离出放线菌G5。该菌株对苹果轮纹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等多种农业致病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用16SrDNA序列分析法对G5进行序列分析,该菌株16SrDNA序列与链霉菌属的13个放线菌的同源性为99%。用传统细菌学的方法对G5菌株进行鉴定,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与链霉菌的特征和特性相一致,表明该菌株属于链霉菌。

  • 标签: 拮抗作用 放线菌 鉴定 分离 链霉菌
  • 简介:S—Ⅲ高速旋水片是江苏省靖江县陈树勋同志研制的,普通手动喷雾器换上这个装置,有雾点细密,喷射角大,飘移性好,省药省工等优点。一般能节省农药30%,提高工效一倍以上,防效优于常规喷雾或相等。一、S—Ⅲ高速旋水片:由皮垫圈、不锈钢小孔片(孔径1mm)和海绵滤片

  • 标签: 手动喷雾器 常规喷雾 皮垫圈 靖江县 陈树 滤片
  • 简介:农作物易受多种病虫的侵害,病虫灾害不仅对农业生产,而且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更有效地预测、防御和治理农业病虫灾害,确保我省农业生产总体开发取得更大成效,振兴江西经济,现将我省农业病虫灾害发生动态及其治理对策简述于下。一、病虫危害的严重性我省常见的主要农作物病虫在200种以上,其中发生普遍、危害较重的占三分之一左右。这些病虫对农作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 标签: 病虫灾害 发生动态 江西省农业 农作物病虫 农作物产品 江西经济
  • 简介:本文采用扩散指数法中的扩散系数法(c)、k值法和扩散指数法(Is)对桑天牛卵粒在幼龄桑树上的分布和取样方法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桑园(田)的桑天牛卵粒属聚集分布,取样方法以双对角线取样误差率最小.

  • 标签: 桑天牛 卵粒 分布型 取样方法
  • 简介:水稻褐鞘病是南方稻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一般发病率为10~16%,感病品种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为了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和调查分析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于1990年10月水稻黄熟期、当病情稳定后,在上高县李家村对该病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测定.

  • 标签: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黄熟期 南方稻区 李家村 调查分析方法
  • 简介:选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体外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草药,单味相加组成复方一,然后在复方一基础上,遵循中药组方原则"君、臣、佐、使",并结合中医治疗乳房炎所采取的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等方法,添加多味中草药组成复方二。两个复方对患有临床乳房炎的奶山羊分组试验,煎取中药原液灌服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复方二的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一,这说明中药复方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不是体外简单抑菌作用结果。

  • 标签: 中药复方 乳房炎 奶山羊
  • 简介:采用聚集指标法测得防治适期二化螟枯鞘株的田间分布属于聚集分布,经频次分布检验,基本符合核心分却和嵌纹分布。五种抽样方法田间取样对比结果表明:Z字形样行式和分行取样式比五点、单对角线、棋盘式取样误差率小。

  • 标签: 二化螟 枯鞘株 分布型
  • 简介:芝麻茎点枯病是芝麻主要病害。为探讨该病的田间抽样方法,提高调查病株率的准确性,笔者于1990年进行了该病田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的研究,现将结果整理于下。一、研究方法1.在芝麻成熟期,该病病情稳定,选择不同品种、不同发病程度的类型田7块,每块田调查250~310个样点,每个样点为10株,记载各样点病株数,绘出田间分布实况图。

  • 标签: 芝麻茎点枯病 抽样技术 分布型 发病程度 聚集分布 抽样方法
  • 简介:在密闭条件下,采用静态熏气法研究不同化学(芳樟、脑樟)樟树1年生苗木、枝条在SO2伤害阈值时(0.5g/m3×4h)对SO2的吸收能力及熏气后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芳樟1年生苗木对SO2吸收量为450.6mg/m2,芳樟枝条对SO2吸收量为451.8mg/m2;脑樟1年生樟树苗对SO2吸收量为597.6mg/m2,脑樟枝条对SO2吸收量为809.4mg/m2。芳樟樟树1年生苗木、枝条与脑樟樟树1年生苗木、枝条熏气后恢复能力无显著差异。

  • 标签: 樟树 化学型 SO2 吸收能力
  • 简介:广西河池市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政府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科学种植。2015年"百名博士河池行"科技服务活动实践团走访农户,参观农业生产基地,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河池市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之中,对"翻转课堂模式"进行设计,探讨相关措施,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 标签: 翻转课堂 河池市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调查报告
  • 简介:通过室内利用诱杀触破式微胶囊剂对松褐天牛进行毒力试验,得出其毒力回归方程,并确定100倍液为室内最佳持效实验浓度。应用该药剂100倍稀释液,每隔10d打1次药能迅速诱杀飞到诱木上产卵交配的成虫。林间诱木设置间隔50m,1株喷洒诱杀剂的诱木在林间能迅速诱杀0.785hm2内的松褐天牛成虫;诱木间隔100m,也能较有效地诱杀3.14hm2内的松褐天牛成虫。考虑经济有效性,建议生产上1hm2设置1株诱木,每隔15d喷1次100倍稀释液为宜。

  • 标签: 诱杀型触破式微胶囊剂 松褐天牛 药效试验
  • 简介:通过2011—2013年应用黏胶性诱捕器和灯测2种方法对水稻二化螟越冬代成虫同地对比诱测试验,结果表明:性诱测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的雌蛾始盛期相吻合,可以作为不同地理生态区和非灯诱监测区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二化螟发生期的重要依据,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价值。可以将该地此蛾峰日、峰日后的3-4d、10-11d分别作为预测雌蛾的发蛾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确定和选取相应期距值。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相应的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就可对第1代二化螟卵孵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作出预测。2011—2013年性诱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合。该法预测准确,简便易行,建议该技术在基层测报点推广应用。

  • 标签: 二化螟 发生期 性诱捕器 预测
  • 简介:通过黏胶性诱捕器和灯测2种方法对玉米大螟越冬代成虫的同地对比诱测结果表明,黏胶性诱捕器监测越冬代大螟成虫效果好,其诱蛾趋势和峰与灯诱基本趋于一致,可用于替代灯诱监测。对比分析发现,大螟性诱测的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的雌蛾发蛾高峰期相吻合,可作为性诱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大螟发生期的重要依据,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价值。可以将该地此蛾峰日、峰日后的7d分别作为雌蛾的发蛾高峰期、盛末期,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确定。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相应的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就可对第1代大螟卵孵高峰期、盛末期作出预测。该法适宜基层测报点推广应用。

  • 标签: 大螟 黏胶型性诱捕器 监测效果 发生期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