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软饮料工艺”是一门应用性极强课程,从该课程案例选择优化、案例呈现优化、案例总结优化,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和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期培养出优秀应用型人才。

  • 标签: 应用性 案例选择 案例呈现 案例总结
  • 简介:多酚氧化酶(PPO)是酶促褐变关键酶,与果蔬加工制品色泽、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以蜜梨果实为原料,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蜜梨多酚氧化酶特性。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蜜梨PPO活性有明显影响,其最适pH为4.5,最适温度为34℃。在加工过程中,可通过调节pH和温度来降低蜜梨PPO活性,减少褐变发生:蜜梨PPO催化底物邻苯二酚酶促反应动力学与米氏方程高度符合,R^2-0.9972,其动力学方程为专1/V=0.17371/[S]+0.4775,最大反应速率Vmax=2.09U·min^-1,米氏常数Km=0.36mol·L^-1;蜜梨PPO具有一定热稳定性,随着温度提高。完全抑制PPO活性所需要时间逐渐减少。采用短时高温(90℃,1min)热处理,不仅可有效降低蜜梨加工过程中酶促褐变.而且可减少蜜梨汁营养成分损失.较好地保持其固有色泽。

  • 标签: 蜜梨 多酚氧化酶 酶学特性
  • 简介:分析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生物专业毕业实习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多年指导学生毕业实习并兼职实习管理实践,探索大学生毕业实习有效模式,提出提高毕业实习质量措施。

  • 标签: 生物学 毕业实习 教学改革
  • 简介:以糖化酶为研究对象,壳聚糖为固定化材料,采用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糖化酶进行固定化,研究了戊二醛浓度、糖化酶浓度和固定化时间对固定化效果影响,并对比了糖化酶固定化前后其酶性质变化。结果表明,当戊二醛浓度1%,酶添加浓度6.0g·L^-1,固定化时间12h时,糖化酶固定化效果最好,其催化可溶性淀粉酶活性为7125.3U’;糖化酶经过0.04g·mL^-1壳聚糖固定化后其酶性质如催化最适温度、pH和米氏常数Km都发生了改变,分别为温度75℃、pH5.4和Km值8mg·mL^-1;固定化酶连续使用4次后,其酶活性仍保持有最初固定化时酶活性49.82%,说明其具有一定重复使用性。

  • 标签: 糖化酶 壳聚糖 固定化 酶学性质
  • 简介:利用水解圈法和摇瓶发酵法进行初筛和复筛,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产木聚糖酶且酶活力较高菌株TA8,并初步研究了其粗酶液特性。结果表明,TA8粗酶液最适反应温度为50℃,pH值为7.0,反应时间为80min。

  • 标签: 木聚糖酶 筛选 菌株 酶学特性
  • 简介: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主要介绍在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专业中,“植物蛋白工艺”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必要性,并对该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改革措施等进行探讨,以满足社会迅速发展对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创新人才提出更高需求,推动研究生培养课程教学改革.

  • 标签: 植物蛋白工艺学 课程建设 教学研究 措施
  • 简介:结合农业院校双语教学实践,对双语教学课程规划与设置、教学模式和效果、存在和新出现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探究,力求达到更好提升食品安全教学质量和实践操作效果。

  • 标签: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
  • 简介:通过把更多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教学、身边食品微生物以及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实践教学3个方面,对食品微生物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研究,恰如其分地将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全面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 标签: 食品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学生兴趣
  • 简介:传统教学模式在"食品微生物"授课中存在一定局限性,而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备受关注。通过对"食品微生物"目前教学现状进行综述,并重点论述翻转课堂模式在"食品微生物"教学中优势,旨在探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更好地培养食品微生物方面人才可行性,同时也可为翻转课堂在其他课程中应用提供借鉴。

  • 标签: 食品微生物学 翻转课堂 应用
  • 简介:不同树种生长所需营养物质要靠树体木质部进行输导,其主要功能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试验采用改良Jeffrey离析法,通过对扁桃、银杏,以及富士(CK)苹果枝条次生木质部细胞进行解离,研究了不同树种导管细胞类型与其树体生长特性之间关系。试验结果显示,扁桃导管类型为螺纹导管,银杏与富士(CK)苹果均为孔纹导管;与其他供试树种相比,银杏不仅次生细胞加厚明显,且具有较多畸形细胞;扁桃导管平均长度为21.240μm,银杏导管平均长度为23.375μm,富士苹果导管平均长度为21.536μm。试验获得了扁桃和银杏枝条次生木质部细胞解剖新资料,为研究这些品种生物特性,提供了细胞生理依据。

  • 标签: 木质细胞 树种 导管类型
  • 简介:针对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结合“中药生产”课程和高职生二者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形成“问题引导、任务驱动、做合一”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迁移能力,培养安全意识和规范意识.

  • 标签: 中药生产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 简介:"粮油产品加工工艺"是聊城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专业教育核心课程。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分别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与探索。

  • 标签: 粮油产品加工工艺学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 简介:针对"软饮料生产技术"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问题,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做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并从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学校学习与未来岗位无缝对接。

  • 标签: 软饮料生产技术 工作过程 “做学教”一体化
  • 简介:"食品营养"是食品科学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具有很强科学性与应用性。当今,随着食品营养学理论及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现代人才培养新理念和新要求,该课程传统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结合课程改革实践,在分析"食品营养"课程教学内容现状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并从当代对人才培养新需求入手,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教学内容 教学质量
  • 简介:针对目前“食品工艺”实验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通过对“食品工艺”实验课程授课方式改进、教学实践优化和考核方式改革与探索,建立了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课程体系,使学生更全面参与到“食品工艺”实验课程中,巩固理论知识,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综合型人才.

  • 标签: 食品工艺学 实验教学 改革 优化
  • 简介:2008年10月11日-13日,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五次工作会议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会上,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贡汉坤教授传达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食品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精神,讨论确定了有关《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管理办法》和《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课题及精品课程建设申报指南》工作文件。

  • 标签: 教学指导 高职高专 高等学校 食品类 教育部 产学结合
  • 简介:为提高水果商品品质,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PLC控制技术分级方法。利用CCD摄像机获取水果样本图像,应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了对样本图像特征量提取,根据水果等级由PLC控制技术控制分拣机构完成水果自动分级。试验表明,此方法分级精度高,且速度快。

  • 标签: 水果自动分级 机器视觉 PLC控制技术
  • 简介:以不添加DHA纯牛奶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鱼油来源DHA添加量及添加工艺对牛奶风味影响。结果表明:DHA添加对贮藏期内牛奶酸度基本无影响;随着DHA添加量增加,全脂和脱脂牛奶样品鱼腥味逐渐增大,奶香味逐渐减弱,脱脂牛奶奶香味明显弱于全脂牛奶;贮藏温度越高,牛奶样品鱼腥味越明显。

  • 标签: DHA 牛奶 风味影响
  • 简介:该研究以南瓜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浸提、大孔树脂纯化技术,探讨适合工业化生产南瓜多糖最优提取与纯化工艺,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去皮南瓜丁与水之比为1:5(V:V)、90℃提取2h、1:4(V:V)醇沉,得率为0.3056%;AB-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最优条件为树脂与粗多糖之比为1:5(W:V)、1:5(V:V)蒸馏水洗脱,20cm树脂柱高、2mL/min流速,纯化后精制多糖纯度达到60.08%。

  • 标签: 南瓜 南瓜多糖 大孔吸附树脂
  • 简介:鲶鱼分布于北太平洋地区,在我国多产自东海、黄海和渤海海域,为底曳网捕捞对象之一。鲶鱼产量大,有一定经济价值,生产时间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利用鲶鱼可以冷冻或加工成五香鱼罐头,也可加工成干品。现将鲶鱼干品加工方法简介如下。

  • 标签: 可加工 鲶鱼 太平洋地区 渤海海域 捕捞对象 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