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为探索用甘薯抗寒机理,以‘宁3号’、‘CH-2’、‘福薯18’、‘福薯10号’4个用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越冬和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胁迫的方法,对用甘薯抗寒性与POD、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低温胁迫后,‘宁3号’、‘CH-2’的POD活性增加速度快、活性强、酶活力持久,SOD活性高,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在低温胁迫后,POD、SOD活性变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不同可能是引起用甘薯抗寒性差异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对用甘薯栽培的品种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进一步探索用甘薯抗寒机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菜用甘薯 越冬存活率 低温胁迫 POD活性 SOD活性
  • 简介:本文应用CTAB法从37种类植物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在GenBank中发表的5SrDNAITS和matK基因设计引物,通过PCR进行扩增。结果表明:37种竹子5SrDNAITS序列PCR产物大小约为450bp,在刚属内部无长度上的差异,但是舒(Phyllostachysshuchengensis)与其他刚属植物相比,有一个位点的差异(由A变为C)。因此,5SrDNAITS在属下水平上无法提供较大的信息量,变异性较低,不适于刚属属下水平的系统分类研究。同样,选取37种竹子中3个种的matK基因的PCR扩增产物直接进行测序,结果显示matK基因在亚科的属间长度上无差异,产物的长度约为1500bp,将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比对,在变异位点附近寻找多态性酶切位点,碱基序列上有一个位点的差异(BstNⅠ)。PCR-RFLP结果显示,共有3种竹子在此位点发生变异分别为:浙江淡竹(Phyllostachysmeyeri)、安吉金(Phyllostachysparvifolia)和黄古(phyllostachysangusta)。刚属植物的基因序列相当保守,片段中刚属间的绝对核苷酸差异不到1个,所提供的信息量不够充分。因此,叶绿体5SrDNAITS和matK基因序列不适用于刚属植物系统分类研究,但其可能适合在属或属以上分类等级类植物的系统分类中应用。

  • 标签: 竹亚科 刚竹属 5S RDNA ITS基因 MATK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