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0 个结果
  • 简介:大豆主要油料作物,起源于中国,我国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大豆孢囊线虫(SCN)(HeteroderoglycinesIchinohe)种土传定居性内寄生线虫,不易防治,常引起大豆黄萎病等病害,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病害之。大豆孢囊线虫病生理小种多达十几种,我国,大豆孢囊线虫病病原主要为3、4号生理小种。大豆抗孢囊线虫研究世界上大豆抗病育种研究热点之本课题前期研究,根据已克隆植物抗孢囊线虫病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经常规鉴定为抗(感)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15大豆品种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大豆抗病品种获得条大豆抗孢囊线虫特异条带。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该引物,高抗孢囊线虫3号小种北京小黑豆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克隆了特异扩增片段,命名为RSCN3,经测序及BLAST分析,发现其DNA序列与GenBank、EMBL、DDBJ、PDB大豆似受体激酶RHG4、水稻TMK(leucinerichprotein,receptor-likekinase)基因等均有80%以上同源性。根据该DNA序列推测其氨基酸序列,在其序列中共找到21亮氨酸,将该序列与蛋白质序列同源性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与植物受体激酶、富含亮氨酸重复蛋白激酶有较高同源性。因此推测RSCN3克隆片断为与受体激酶有类似作用抗病相关基因RGA,并将该序列登录到GenBank,登录号为:AY580161。

  • 标签: 大豆 孢囊线虫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基因克隆
  • 简介:杂种不育性繁殖隔离种主要形式,数年来,尽管繁殖隔离广泛生物体体进化生物学已经成为关键问题,但仅有几个基因在繁殖隔离中被鉴定。亚洲种分为两亚种,籼稻(indica)和精稻(japonica)。这两亚种杂交种通常为高度不育,水稻胚特殊种群具有广泛亲和性,与籼稻和精稻进行回交时能产生高度育性杂交种。研究我们利用图位克隆方法

  • 标签: 繁殖障碍 杂交种 亲和性 籼稻 调控因子 杂种不育性
  • 简介:研究以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染色体组DNA为封阻,用生物(biotin-16-dUTP)标记大麦染色体组DNA作为探针,通过基因组原位杂交法解析了来自杂交组合CS×(CS+Betzes2H)杂种后代X99-13遗传组成,此材料含有42条染色体,其中1条大麦染色体,2条小麦-大麦易位染色体和39条小麦染色体,鉴定为小麦-大麦代换易位系。以小麦第二部分同源群短臂探针psr131进行RFLP分析,结果表明此代换易位系涉及小麦染色体2B和大麦染色体2H代换易位。为进步选育小麦-大麦2H纯合易位系及利用其上α-淀粉酶抑制蛋白基因打下了坚实物质基础。

  • 标签: 小麦 大麦 代换易位系 GISH RFLP
  • 简介:葡萄浆果颜色由花色素苷量来决定,UFGT控制花色素苷合成,Myb相关基因通过时空表达调节UFGT,从而使花色素苷葡萄发育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表达。不同葡萄品种调节花色素苷合成强度和模式差异造成了有色葡萄品种果皮有多种颜色,白色葡萄品种果皮由于没有花色素苷合成。Myb相关基因家族主要有八成员,其中MybA种类VlmybA1-1,VlmybA1-2和VlmybA2以及MybB种类VlmybB1-1和VlmybB1-2得到了较深入研究。

  • 标签: 葡萄 花色素苷 MYB UFGT 色素形成
  • 简介:针对多浆旱生植物霸王富含多酚和多糖类物质特点,常规异硫氰酸胍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进,摸索出种霸王叶和根总RNA提取方法方法主要通过提取缓冲液中加入4%β-巯基乙醇以去除多酚物质干扰;用2mol/L醋酸钠(pH4.0)、水饱和酚和氯仿:异戊醇(24:1)抽提以去除多糖和蛋白物质。采用该方法提取霸王总RNA纯度高、完整性好,电泳条带清晰,OD260/OD280值1.8~2.0之间,其质量完全可以满足进步分子生物学研究要求。

  • 标签: 霸王 多酚 多糖 改进的异硫氰酸胍法 RNA提取
  • 简介:巨胚米富含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具有缓解和预防血压上升功效。研究江苏地方巨胚种质10217巨胚基因进行了克隆,发现其GE基因编码区有三位点发生突变,第1090碱基由C突变为G;第1302碱基由T突变为G;第1467碱基由G突变为A,提前形成终止密码子TGA。10217ge基因ge等位基因。研究根据ge基因突变位点设计了共显性CAPS标记GE-2,10217/日本晴F2分离群体进行分析,证实GE基因突变导致了10217巨胚表型。研究开发GE-2标记能区分GEGE、GEge和gege三种基因型,可直接用于ge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基因聚合育种。

  • 标签: 水稻 巨胚基因 分子标记
  • 简介:利用甘蓝型油菜与播娘蒿融合杂种不育株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回交,得到细胞质雄性不育系NJ65A。根据pol和nap雄性不育高度相关基因orf224和orf222设计兼并引物,从NJ65A植株克隆得到长度为675bp基因,命名为orf224-NJ65A。该基因编码224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与orf224、orf222和orf220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0%、53%、60%。RT—PCR表达分析表明:orf224-NJ65A在所检测组织中都有表达,但在花、花蕾和茎表达量较大。推测orf224-NJ65A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有关。

  • 标签: 甘蓝型油菜 雄性不育 克隆 表达
  • 简介:本文介绍了种用于PCR植物基因组DNA快速制备方法。该方法只需将少量(4~6mg)植物叶片、适量(200μL)TE缓冲液、和粒钨合金珠放入12mL离心管,多功能组织细胞研磨器振动5min破碎组织,直接取1μLDNA溶液作为PCR模板。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操作效率高、成本低、扩增效果好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大量样品基因型检测。

  • 标签: 水稻 DNA制备 PCR
  • 简介:为探索菜用甘薯抗寒机理,以‘宁菜3号’、‘CH-2’、‘福薯18’、‘福薯10号’4菜用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越冬和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胁迫方法,菜用甘薯抗寒性与POD、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低温胁迫,‘宁菜3号’、‘CH-2’POD活性增加速度快、活性强、酶活力持久,SOD活性高,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低温胁迫,POD、SOD活性变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不同可能引起菜用甘薯抗寒性差异原因之研究菜用甘薯栽培品种选择具有指导意义,为进步探索菜用甘薯抗寒机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菜用甘薯 越冬存活率 低温胁迫 POD活性 SOD活性
  • 简介:研究以4新疆野苹果优系为试材,采用绚丽海棠花粉进行控制授粉,研究绚丽海棠花粉其果实品质(套袋条件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授粉相比,绚丽海棠花粉授粉果实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和果实酸度有升高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柄长度有降低趋势,部分优系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果柄粗度变化趋势不致;控制授粉和自然授粉条件,参试4新疆野苹果优系果实香气成分均以醛类和醇类为主,但控制授粉其相对含量影响存在差异,优系N-1绚丽海棠花粉授粉条件,醛类相对含量有明显升高,醇类相对含量未出现明显变化,优系N-2和N-3绚丽海棠花粉授粉条件,均表现为醛类相对含量明显降低,醇类相对含量明显升高,优系N-4醛类和醇类相对含量受绚丽海棠花粉影响较小;绚丽海棠授粉4新疆野苹果优系醛类、醇类、酸类和酯类种类及各组分所占比重有明显影响。绚丽海棠花粉授粉4新疆野苹果优系果实品质有明显影响,但对果实香气成分影响未表现出规律性。

  • 标签: 新疆野苹果 花粉直感 果实品质 香气成分
  • 简介:应用AFLP、SRAP、RAPD、SSR及同工酶等5种标记构建326标记位点白菜遗传图谱和81DH株系群体,采用MapQTL5软件与MQM作图法对白菜叶片数与单株重进行QTL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两不同年份试验,10连锁群上共检测到20QTL,主要分布R5、R9连锁群上:控制叶片数有5,控制单株重有15;其中,获得两年稳定表达QTL共6:控制叶片数有1,控制单株重有5;另外,估算了单个QTL遗传贡献率和加性效应,发现各QTL加性效应各不相等,各位点遗传贡献率介于9.4%~39.6%之间;控制叶片数和控制单株重QTL位点表现为紧密连锁或相似的位置,主要集中R5连锁群上,这与二者性状表型值相关系数很高相致。这将为白菜品种改良中产量等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大白菜 DH群体 白菜叶片数 单株重 QTL
  • 简介:为研究株诺丽内生真菌M50抗菌和抗肿瘤生物活性并鉴定此菌株,研究实验室保藏诺丽内生真菌M50,采用ITSrDNA测序鉴定内生真菌M5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细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其次生代谢产物抗菌性进行测试;以新暗色柱节孢菌、辣椒疫霉、西瓜枯萎病菌和拟盘多毛孢为指示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其抑菌性进行测试;以肝癌细胞株SMMC-7721、Lewis肺癌、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为指示癌细胞,采用MTT法其次生代谢产物抗肿瘤活性进行测试。内生真菌M50鉴定为Leptoxyphiumfumago;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抑菌圈大小分别为(13.16±0.22)mm、(12.06±0.31)mm、(7.89±0.17)mm和(11.05±0.22)mm;新暗色柱节孢菌、辣椒疫霉、西瓜枯萎病菌和拟盘多毛孢抑制率分别为50.00%、18.36%、12.35%和46.91%;肝癌细胞株SMMC-7721、Lewis肺癌、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半抑制浓度分别为45.46μg/mL、53.33μg/mL、80.48μg/mL。说明内生真菌M50具有广谱抗菌和抗肿瘤生物活性。研究为解决药源问题带来新希望和契机,为开发诺丽新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标签: 诺丽 内生真菌 次生代谢产物 抑菌 抗肿瘤
  • 简介:研究建立了以甘蓝型油菜胚轴为外植体步不定芽再生培养和遗传转化体系。首先,以甘蓝型油菜双11号含部分子叶节胚轴为外植体,从6-BA和NAA配比、AgNO3以及无菌苗苗龄等方面对影响油菜组织培养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甘蓝型油菜快速高频步不定芽再生培养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为,切取5d苗龄含部分子叶节胚轴置于添加4mg/L6-BAMS基本培养基培养,5d再生出不定芽,再生频率为100%。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甘蓝型油菜遗传转化,成功地将用pFGC5941双元载体构建BnTFL1基因干扰载体转入双11号。整个转化过程,芽诱导生成只需5d,接着完成抗性芽PPT筛选需要30d,整个转化周期从播种到得到生根抗性苗仅需大约70d,传统转化方法抗性芽诱导筛选需要90d,整个转化周期需要130d左右,大大缩短了转化周期,简化了转化过程,提高了转化效率。

  • 标签: 油菜 下胚轴 子叶节 一步再生培养 遗传转化
  • 简介:以黑果枸杞为研究对象,利用RT-PCR方法从黑果枸杞cDNA克隆bHLH转录因子-LrJAF13,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全长为1890bp,编码624氨基酸亲水蛋白,其分子式C3O12H4843N853O978S24,分子量为6.94kD,脂肪指数(Aliphaticindex)为85.45,等电点pI为5.24,亲水性(Grandaverageofhydropathicity)为-0.497,不稳定指数(Instabilityindex)为50.13,推断出该基因编码蛋白位于细胞核,蛋白质三维结构复杂,包含多个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与矮牵牛拟南芥bHLH基因编码蛋白序列致性为88%,进化树分析表明黑果枸杞LrJAF13与矮牵牛bHLH转录因子petunia_JAFl3亲缘关系比较接近。通过上述分析,为解析黑果枸杞果实中高花青含量分子遗传机理、优异资源筛选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黑果枸杞 BHLH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 简介:硒不但是人类和动物必需微量元素,其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适当硒处理可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增强植物抗逆性,但是过高硒会损害植物结构,抑制生长,降低叶绿素含量。但对于硒对植物叶绿体及光合作用影响尚未进行过系统总结。研究通过分析和总结硒如何通过叶绿体及光合作用实施调控,进而改变作物品质及植物抗逆性,为合理、安全施用硒肥提供理论依据,使之可以更好地发挥有益于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生物学效应。

  • 标签: 植物 叶绿体 光合作用 抗逆性
  • 简介:研究利用以0—153为父本和SGK9708为母本构建196陆地棉重组自交系(F6:8)为材料棉籽油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遗传分析和QTL定位。通过四环境群体材料棉籽油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分析表明棉籽油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为典型数量性状,其中棉籽油分含量存在超低亲本超亲分离,而其蛋白质含量呈现超高亲本超亲分离。相关性分析显示棉籽油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同步提高两者棉籽含量较为困难。基于包含186标记,总长827.84cM,标记间平均距离4.45cM,覆盖棉花基因组18.6%遗传连锁图谱,应用WinQTLcart2.5软件环境棉籽油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QTL定位,共检测到8油分含量QTLs,解释表型变异5.42%~13.15%,其中稳定QTL1。4蛋白质含量QTLs,解释表型变异4.35%~14.93%。研究结果可为进行陆地棉种子营养品质性状分子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 标签: 陆地棉 重组自交系 棉籽油分 蛋白质 QTL
  • 简介:以番茄为试材,研究了热处理番茄硬度、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贮藏期影响。结果表明:55℃处理番茄硬度最大,其次38℃和52℃。说明热处理会减少番茄果实水分,增加果皮韧性;热处理32℃和52℃贮藏期番茄可溶性固形物保存效果较好;高温短时间热处理贮藏期番茄Vc保存效果较好;55℃热处理可滴定酸含量较高。52℃番茄热处理延长番茄贮藏时间效果明显。

  • 标签: 热处理 番茄 品质 耐贮性
  • 简介:WRKY转录因子高等植物中最重要转录因子基因家族之,植物应对生物胁迫(病原菌和病毒等)和非生物胁迫(干旱,盐害,冷害和热害等)等系列逆境应答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高等植物WRKY转录因子调控植物应答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相关功能进行了总结。目前已经报道WRKY转录因子功能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植物WRKY转录因子逆境应答模式和功能特征,为未来探索作物WRKY转录因子逆境应答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 标签: 植物 WRKY转录因子 胁迫应答 功能
  • 简介:寄主诱导基因沉默(hostinducedgenesilencing,HIGS)技术基于RNAi发展起来新技术,它既可以从反向遗传学方向鉴定植物病原真菌基因功能,又可以通过寄主植物中表达沉默病原物特定基因HIGS载体,以达到控制病原菌扩展,提高作物抗病性目的。因此HIGS研究植物病原真菌致病机理和作物抗病育种中极具应用前景。HIGS技术从报道以来植物保护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其适用范围广,可以多种病原真菌中进行应用,特别对于难培养和难以进行遗传转化真菌。并可以植物抗病育种中发挥更大空间,为病害防治提供可靠策略。综述总结概括了HIGS技术原理和它在植物病原丝状真菌研究最新进展,为该技术更多植物病原真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寄主诱导基因沉默 丝状真菌 致病基因 抗病育种
  • 简介: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水培条件,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黄腐酸(0.08%,0.15%,0.25%)硝酸盐胁迫(120mmol/L)小白菜活性氧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盐胁迫可引起小白菜叶片中MDA、O2^-和H2O2含量增加,生长受到抑制;硝酸盐胁迫施用黄腐酸(fulvicacid,FA)能显著促进小白菜生长发育,提高膜稳定指数和抗氧化酶活性,增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减少O2^-和H2O2积累,其中以处理Ⅳ(0.15%FA)处理效果最好;随黄腐酸浓度增加,活性氧代谢相关基因Cu/Zn-SOD和POD表达水平呈先升趋势,CAT基因表达水平持续增加,APX基因表达水平则表现为先降升随后下降趋势,其中Cu/Zn-SOD、POD和APX基因表达水平均在处理Ⅳ(0.15%FA)时达到顶峰,CAT基因表达水平处理Ⅴ(0.25%FA)时最高。适宜浓度黄腐酸可有效缓解硝酸盐胁迫小白菜所造成伤害,增强其抗盐性。研究通过喷施外源黄腐酸,研究其硝酸盐胁迫小白菜生长、活性氧、渗透调节物、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影响,为探讨黄腐酸调控蔬菜盐害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黄腐酸 硝酸盐胁迫 小白菜 活性氧 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