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对沙棘种子进行成苗检验试验,Ⅰ级沙棘种子发芽与成苗对比差平均为5%,Ⅱ级沙棘种子发芽与成苗对比差为6.16%;Ⅲ级沙棘种子发芽与成苗对比差为7.41%。将结果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Ⅰ级沙棘种子成苗≥75%;,Ⅱ级沙棘种子成苗64%~74%;Ⅲ级沙棘种子成苗53%~63%。

  • 标签: 沙棘种子 发芽率 成苗率
  • 简介:地处黄土高原的陕西省吴起县,是全国沙棘种植面积最大的县,沙棘面积就达12.53万hm^2。但随着林龄的增加,林分密度愈来愈大,一是影响结果;二是容易发生病虫害。所以在沙棘林的抚育管理中应加强沙棘林修剪,促进座果。对于一般沙棘林,其修剪方法主要包括短截、疏剪、回缩、更新剪(留桩)、徒长枝的修剪等。

  • 标签: 沙棘林 修剪 座果率
  • 简介:利用不同节数(芽数)嫩枝插穗,进行嫩枝扦插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节数(芽数)嫩枝插穗扦插皆可生根,但生根差异较大;1~2节(1~2芽)插穗生根低,3节(3芽)以上生根较高,生根随节数(芽数)的增加而提高,本试验中,以6节(6芽)插穗,生根最高。

  • 标签: 节数 插穗 嫩枝 扦插 生根率
  • 简介:基于远缘杂交技术路线,以引进的蒙古大果沙棘乌兰格木实生子代优株为母本,中国沙棘优良种源丰宁的优良单株为父本,开展了蒙古沙棘与中国沙棘两个亚种间杂交育种工作,对杂种F1表型性状分离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杂种F1代性状分化严重,棘刺数、生长量、叶片、果实等性状的变异程度依次降低,以蒙古大果沙棘为母本的中蒙沙棘杂交能使F1代在株高、棘刺数两个性状上取得最为显著的改良效果。F1代群体雌雄比符合11自由组合规律,红果型、杂种F1代果蝇危害差异以及在重要选种性状上的超亲现象的存在,为沙棘良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与物质基础。

  • 标签: 沙棘 蒙古沙棘 中国沙棘 杂交育种 表型变异
  • 简介:通过对蒙古沙棘亚种优良品种与中国沙棘亚种优良类型F1代雄株的变异特性分析,建立了选择优良单株的标准,为叶用型沙棘选择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沙棘 叶用型 F1代 雄株变异特性 选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