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4 个结果
  • 简介:选用2年生撑绿竹侧枝新萌发茎尖进行组织诱导,丛芽苗经过继代繁殖,并筛选壮苗生根培养基以及观察不同发根时间,进行不同基质移栽效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2mg/LBA0.5mg/LNAA激素组合在培养基上诱导成芽数达40个,诱导率为66%;丛芽苗继代增殖选用1.4mg/LBA0.5mg/LNAA激素组合、培养时间以30d最适宜,这时芽苗长势浓绿;组培苗移植以发根时间30d为佳,移栽基质选择竹炭肥较好。

  • 标签: 撑绿竹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研究
  • 简介: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固沙剂保水、增产及其固沙效果,挽救濒临死亡地表植被,修复地区生态平衡,在民勤干旱沙区开展了有关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固沙剂具有一定保水能力,可使农田作物含水率(耕作层)提高1.0~1.5百分点,使梭梭林分100cm内土壤层平均含水率提高2.3百分点,流动沙丘80cm内土壤层平均含水率提高3.5,3.9百分点。2)种子包衣制剂处理对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具有滞后作用,但均存在增产效果,能使小麦增产12.2%,玉米增产2.0%。3)利用液体试剂进行籽瓜灌根处理可促使植株较对照主根增长9.1cm,主蔓增长33.0cm,平均增产率为11.5%。4)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退化植被梭梭、唐古特白刺进行根部追施后,梭梭新梢增长0.6~3.0cm,唐古特白刺冠幅增大45.1~96.2cm。5)固沙剂固定流动沙丘后,使沙丘结皮厚度增加0.2~0.3cm,风蚀减小50%~80%,沙丘植被盖度增加1.9%~2.7%。

  • 标签: 植物生长调节剂 固沙剂 植被 民勤沙区
  • 简介:通过多年采对类芦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观察及绿化治理实践研究,较系统地掌握了类芦适应恶劣生境生长抗逆特性,从而为类芦这个优良乡土草种在我国南方水蚀荒漠化矿山废弃物地区绿化治理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类芦 形态特征和生物特性 抗逆性分析探讨
  • 简介:为了探寻保水剂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番茄生产中适宜施用量,以不施BJ2101一L保水剂为对照,在番茄定植前沟施不同用量(30.0、37.5、45.052.5kg/hm^2)保水剂,测定番茄不同生长期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及番茄光合速率、生长状况、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提高了番茄缓苗期、开花期、幼果期耕层土壤水分,提高了开花期及幼果期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且其效果均随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用保水剂促进了番茄根系及茎秆、叶片生长发育,且随施用量增加,保水剂用量30.0、37.5、45.052.5kg/hm^2水平较对照分别增产了3.48%、7.83%、11.01%10.29%,生物量增加了24.9%、56.7%、94.0%82.7%,水分产出率提高了-0.2%、3.9%、6.2%5.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9.1%、50.4%、81.5%69.2%。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促进番茄生长,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其中施用量为45kg/hm^2效果最佳。

  • 标签: 保水剂 番茄 施用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 简介:类芦是我国南方快速绿化水蚀荒漠化地区优良草种。对类芦根蔸土壤中VA菌根真菌调查表明,栽植类芦后,土壤中VA菌根真菌数量大幅度增加,并与类芦根系形成一种协调共生体系,极显著地促进了类芦生长。新栽植类芦时,可在基肥中增施少量VA菌根土与磷肥,以促进土壤中VA菌根菌快速繁衍。

  • 标签: 类芦 VA菌根 关系分析
  • 简介:本文根据东川地貌特征、气候差异以及耕地面积情况,从节水灌溉对东川农业发展作用,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应用,推广节水灌溉工程建议几个方面,对东川节水农业推广与应用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具体措施。

  • 标签: 节水灌溉 农业生态 东川
  • 简介:红坑水库在除险加固建设竣工后运行中大坝出现局部小范围塌陷险情。本文分析了塌陷原因,探讨了应急抢险修复措施,并对小型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后运行维护管理进行总结。

  • 标签: 塌陷 填土流失 修复措施 评价
  • 简介:为了解决干旱牧区柠条地雨水利用效率低问题,采用柠条地深松形成线状沟截流和在旱季剪枝减少柠条腾发量措施来增加雨水利用效率。研究表明:深松后柠条地土壤密度降低,平均下降0.21g/cm^3,柠条株高冠幅增长量都比对照组有明显增加,平均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高45.54%30.71%,水利用效率也相应提高;剪枝后柠条株高冠幅比对照组增长速度快,株高冠幅平均增长速率分别提高31.15%32.32%;剪枝柠条对照组柠条株高与冠幅在试验结束时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改善牧区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柠条 深松 剪枝 水利用效率
  • 简介:本文通过对水口库湾、干流水葫芦生长情况调查水质监测结果,分析水葫芦生长对水口库区南平段水质影响,初步探讨水葫芦生长成因,提出治理水葫芦建议.

  • 标签: 水口库区 水葫芦 水质 影响 建议
  • 简介:当前市场上销售化学除草剂多种多样,但均以农业农作物生产为主,而针对林业森林苗圃所使用除草剂较少,而且应用推广也比较少见。森林苗圃中针叶树育苗所需苗木量大,因此育苗面积也大,特别是南方地区几个主要树种,如杉木、马尾松、柳杉各地每年都有大量需求。市场经济推动林业育苗工作向省工省成本方面发展。为了探索苗圃育苗工作中最困难、最花工除草工作解决途径,我们于2007年底开始对禾耐斯、果尔烯草酮这三种化学除草剂进行大田育苗除草试验。通过3年试验对比,认为禾耐斯、果尔烯草酮比较适应我区苗圃育苗,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苗圃 除草 禾耐斯 果尔 烯草酮
  • 简介:热河谷地区生态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从反映群落稳定性群落结构、物种多样以及生长生物量等常用指标分析,金沙江热河谷地区人工赤桉(Eucalyptuscamaldulensis)林密度普遍偏高,结构比较简单,群落稳定性较差.3种密度赤桉林群落,随着林分密度增大,林下植被层群落分异性越大,林分中主要分布优势种(乔木为赤桉,林下植物为扭黄茅),其他种群数量极少,林下植被层结构比较简单,随着林分密度增大,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均匀度生态优势度等4个指标不断减小,群落物种多样在不断降低,结构合理性越差;群落生长生物量变化,基本随赤桉林密度增加而减小,密度最小林分F1生物量是其他2种高密度林分生物量2倍以上.各林分林木生长缓慢,即使密度最小林分F1年平均胸径树高生长量,分别只有0.72cm0.78m.为了增加热河谷地区人工乔木林群落稳定性,使其逐步实现正向演替,发挥其应有的生态防护功能,应该考虑降低乔木层群落密度.

  • 标签: 赤桉 林分密度 群落稳定性 金沙江干热河谷 群落结构 林下植被
  • 简介:为了解热河谷不同植被修复方法土壤种子库变化模式,采用对不同处理地段(包括水平阶间坡面、自然坡面、沟底)对照(放牧地)土壤种子库组成、大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研究元谋热河谷山地植被修复区土壤种子库。结果表明:1)植被修复区土壤种子库密度、丰富度均大于对照区;2)修复区内第2年土壤种子库密度、丰富度均大于第1年;3)水平阶间坡面各类型间土壤种子库密度差异显著;4)种子库中草本植物占很大比例;5)孔颖草扭黄茅是种子库2大优势种。研究项目所采取植被修复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土壤种子库数量结构物种组成。

  • 标签: 千热河谷 植被修复 土壤种子库 时空变化
  • 简介:采用黄土、石英砂尾矿、硅藻土等无机粉体对生活污泥进行固化,制备可用于花卉生长轻质颗粒。采用单一变量控制法探究各无机试剂最佳添加量工艺条件为:污泥50%、黄土30%、石英砂尾矿10%、高岭土5%、硅藻土2%、Al2(SO4)33%、烧成温度930℃、焙烧时间50min。相关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黄土添加量从0~100%变化,轻质颗粒抗压强度逐渐增加到7.35MPa后开始下降。石英砂尾矿用来提高产品抗压强度,当含量为30%~40%时制得轻质颗粒抗压强度、吸水性等达到最佳性能。硅藻土多孔结构以及污泥中有机质挥发,使产品具有高孔隙度吸附,吸水率为50%。通过对轻质颗粒X衍射与SEM形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生活污泥为主原料制备用于花卉生长轻质颗粒性能优越,符合GB/T17431—1998。

  • 标签: 污泥 黄土 石英砂尾矿 轻质颗粒 烧制
  • 简介:高分辨率、栅格化气候数据作为环境因子是地学模型和气候模型等相关研究重要参数,国内外研究多集中于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对陆面蒸发空间化研究较少。对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及周围共计53个气象站点(多沙粗沙区30个)蒸发皿测量值Epan进行空间插值,以5变量局部薄盘样条函数(经纬度为自变量。净辐射、水气压差和风速为协变量),建立具有多元线性子模型蒸发插值模型,以ANUSPLIN为实现软件,生成连续21年共252个蒸发表面。交叉验证表明:引入蒸发影响因子作为协变量线性子模型进行表面插值显著提高插值精度,夏季提高幅度更大,拟合表面具有较高精确度与平滑度。蒸发随协变量变率显示,在多沙粗沙区,水气压差是夏季蒸发主要控制因素,风速对蒸发影响冬季稍强一些,净辐射影响没有明显季节,只在春分秋分时节有微小提高。

  • 标签: 5变量 样条函数 蒸发 插值
  • 简介:采用原状土冲刷水槽法对重庆面山4种水源涵养林土壤抗冲进行试验研究,并探讨土壤抗冲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坡度、根系影响。结果表明:楠竹林土壤抗冲最大,其次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最小,其抗冲刷系数分别为20.153、14.717、10.8194.615L·min/g;林地土壤抗冲A0层强于A层,并随水流冲刷时间延长呈指数函数增大;在研究范围内,25。是林地土壤抗冲转折坡度;〈3mm根系是面山水源涵养林表层土壤根系主要成分,林地A。层土壤抗冲受〈1mm、1~3mm、3~5mm根系根量及死生物量影响,A层主要受3~5mm根系根量及其根影响。

  • 标签: 土壤抗冲性 坡度 根系 水源涵养林 四面山
  • 简介:为研究土壤物理特性对植物根系固土性能影响,通过对油松单根施加拔出荷载进行直接拉拔实验,分析土壤含水率与密度对拔出过程中根-土界面摩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单根拉拔实验中根系有被拔出被拉断2种破坏模式:根-土最大摩擦力与根系直径有明显线性相关关系,通过建立单根简化模型分析根-土间摩擦情况,证明与实验结论一致;且根系直径在一定范围内时,根-土最大摩擦力随土壤含水率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而随土体密度升高单调增大。

  • 标签: 根系 摩擦特性 土壤含水率 土壤干密度
  • 简介:降雨侵蚀力是反映降雨引起土壤侵蚀潜在能力.本文利用广东省26个基本气象站点多年逐日降雨资料,计算并初步分析了降雨侵蚀力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东省降雨侵蚀力主要集中于4~9月份(雨季),其占全年84.8%,根据季节分布特征,可划分为三个类型区:第一类型区分布于粤北、粤东北、粤西北内陆山区,第类型区分布于粤中、粤东粤西部分地区,第三类型区分布于广东省南端电白、吴川雷州半岛地区,各类型区之间季节分布有明显差异;在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上,1961~2001年间大部分地区呈现不同程度正趋势,最大趋势系数(r)可达0.326,其年际变化特征与降雨量降雨强度相关.

  • 标签: 降雨侵蚀力 广东 土壤侵蚀 时间变化特征 降雨量 降雨强度
  • 简介:以元谋县热河谷为调查对象,对99条冲沟进行了样方调查,利用SPSSExcel软件分析冲沟各指标间及其与植被盖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从总体还是局部来看,沟沟宽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总体、沙地村、金雷村苴林村相关系数分别为0.591、0.551、0.5480.579;沟深与沟底坡度也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66、0.633、0.4480.758;其他指标均呈现总体与局部不一致现象;(2)在沟小于60m范围内,沟宽有随着沟增加而增加趋势;在沟底坡度0~80°范围内,沟深有随着沟底坡度增大而增加趋势;(3)海拔沟底坡度与植被盖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481、-0.526,相关显著,植被盖度大地方都出现在海拔高或者沟底坡度低地方。本研究将为该区植被恢复模式选择提供一定理论支撑,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元谋干热河谷 沟底坡度 海拔 植被盖度 相关分析
  • 简介:是决定土壤侵蚀地形因素。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中因子反映坡与侵蚀关系,是土壤侵蚀预报模型重要指标,在土壤侵蚀预报水土保持规划中被广泛应用深入研究。从坡与侵蚀关系、坡因子算法以及坡因子在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中提取3方面,系统回顾坡因子在国内外研究成果发展历史。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在我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应用过程中,坡因子存在5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

  • 标签: 土壤侵蚀 坡长因子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以强干扰马尾松林为对照,不同生态修复类型(封育、开挖竹节沟、开挖竹节沟+带状种草)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修复类型土壤侵蚀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实施生态修复措施马尾松林分土壤侵蚀强度明显降低,封育马尾松林、竹节沟马尾松林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土壤侵蚀强度分别比对照低2332t/hm2·a,2414t/hm2·a2456t/hm2·a。种草竹节沟土壤最大持水量最大,封育林土壤水分渗透速率最高,两均能减小水流对土壤冲刷作用,对水分涵养效果显著,而竹节沟马尾松林能够增加土壤抗蚀抗冲。总体来看,通过开挖竹节沟种植灌草等措施对于防治红壤区严重土壤侵蚀具有明显效果

  • 标签: 红壤侵蚀 生态修复 土壤侵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