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8 个结果
  • 简介:降雨侵蚀力是反映降雨引起土壤侵蚀潜在能力.本文利用广东省26个基本气象站点多年逐日降雨资料,计算并初步分析了降雨侵蚀力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东省降雨侵蚀力主要集中于4~9月份(雨季),其占全年84.8%,根据季节分布特征,可划分为三个类型区:第一类型区分布于粤北、粤东北、粤西北内陆山区,第二类型区分布于粤中、粤东和粤西部分地区,第三类型区分布于广东省南端电白、吴川和雷州半岛地区,各类型区之间季节分布有明显差异;在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1961~2001年间大部分地区呈现不同程度正趋势,最大趋势系数(r)可达0.326,其年际变化特征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相关.

  • 标签: 降雨侵蚀力 广东 土壤侵蚀 时间变化特征 降雨量 降雨强度
  • 简介:淤地坝建设是治黄减沙关键措施,为了加快淤地坝工程修建,需要利用快速筑坝技术,而快速筑坝中质量控制是一个十分重要问题,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快速筑坝质量控制方法,具有很强可操作性,快速建筑淤地坝工程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淤地坝 快速建筑 质量控制 爆破 水力冲填
  • 简介:本文永定县近年种植绿竹成活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从把好苗木质量关、强化前期管护工作入手,采取施基肥、适时定植等主要技术措施,提高种植成活

  • 标签: 绿竹 技术措施 成活率
  • 简介:土壤中优先流存在会造成肥料利用率降低以及土壤深层甚至地下水污染.为确定土壤初始含水优先流影响,通过室内含大孔隙土柱定水头入渗实验,以长武黑垆土及渭河砂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初始含水优先流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质地,当土壤初始含水大于其斥水性峰值含水时,湿润锋运移深度随着土壤初始含水增大而增大,反之湿润锋运移深度随着初始含水增加而减少,不同质地土壤湿润锋运移速度随土壤粉粒质量分数升高而减慢;2)累积入渗量受到土壤储水性及斥水性双重影响,导致与湿润锋运移趋势并不一致,黑垆土对照CK组及优先流O-C-30组(除7.04%含水外)累积入渗量随着土壤初始含水增大而减小,渭河砂土CK组及O-C-30组均呈现2阶段特征,累积入渗量先随着土壤初始含水增加而减少,之后随土壤初始含水增加而增加;3)Kostiakov入渗模型能很好地拟合累积入渗量随时间变化过程,适用于存在优先流土壤入渗模拟.该研究结果土壤优先流水分模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土壤初始含水率 优先流 累积入渗量 湿润锋
  • 简介:文章将流域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与实际土壤侵蚀模数比值定义为流域侵蚀控制度,并以王茂沟流域为例说明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王茂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容量下流域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为2573t/(km^2·a);使用王茂沟流域2004年土地利用图,计算得出王茂沟流域实际土壤侵蚀模数为7413t/(km^2·a),王茂沟流域侵蚀控制度为0.35,造成王茂沟流域2004年流域侵蚀控制度较低原因是王茂沟流域还存在一定数量坡耕地以及林地面积较少。建议将流域停饨榨制摩作为评价流域水土保持现状指标。

  • 标签: 水土保持 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容许土壤流失量 流域侵蚀控制度 黄土高原
  • 简介:为研究土壤物理特性对植物根系固土性能影响,通过油松单根施加拔出荷载进行直接拉拔实验,分析土壤含水与干密度拔出过程中根-土界面摩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单根拉拔实验中根系有被拔出和被拉断2种破坏模式:根-土最大摩擦力与根系直径有明显线性相关关系,通过建立单根简化模型分析根-土间摩擦情况,证明与实验结论一致;且根系直径在一定范围内时,根-土最大摩擦力随土壤含水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而随土体干密度升高单调增大。

  • 标签: 根系 摩擦特性 土壤含水率 土壤干密度
  • 简介:为给修建土壤固化剂集流面的施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密度和含水影响固化土强度规律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固化土强度影响大于含水随着密度增大,固化土强度呈直线上升;在同一密度下含水在最优含水80%±5%范围内时,固化土强度达到最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议尽可能增加固化土密度,压实度控制至少超过0.94;混合料含水控制在最优含水80%~90%之间。

  • 标签: 土壤固化剂 固化土 无侧限抗压强度 集流面 含水率 土壤密度
  • 简介:土壤侵蚀作为山区生态系统退化最主要驱动力,严重干扰着植被发育演替过程,植被则通过采用不同繁殖方式、形态与生理补偿等方式来克服和适应土壤侵蚀造成负面压力,使植物本身土壤侵蚀环境适应性增强,继而发展成为可抵抗土壤侵蚀植物和群落。凡具有适应土壤侵蚀环境能力,能在土壤侵蚀条件下生存,并能保护改良土壤和具有防止土壤侵蚀作用,具有繁殖更新能力,可维持群落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植物,称之为抗侵蚀植物。在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中不同抗侵蚀植物进行分类、及其侵蚀学特征与土壤侵蚀环境演变特征分析基础,提出从土壤侵蚀学观点出发,对植被恢复过程中先后出现植物和群落形态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特征及防蚀功能进行系统研究,以更好地发挥植物和植被保持水土与改善环境生态功能。

  • 标签: 土壤侵蚀环境 抗侵蚀植物 水土保持植物 植物抗侵蚀特征
  • 简介:在分析密云县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基础,采用因素法进行农用地分等,计算出密云县农用地分等成果,并结果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因素法计算分等结果与实际相符;密云县农用地总体等别偏低,等别呈现出明显地域性与指标区差异。同时,提出农用地分等中存在问题,即以乡镇行政界线划分指标区在县级农用地分等中存在一定误差,建议采用分等单元实际地形地貌界线划分县级农用地分等指标区。

  • 标签: 农用地 分等 因素法 密云县
  • 简介: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流,北溪是龙岩、漳州和厦门三市主要水源地,该河流水土流失及水源含养直接关系到三市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本文北溪悬移泥沙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以及变化原因进行初步分析,为北溪水土保持及水资源综合治理提供参考数据。

  • 标签: 泥沙年际变化 侵蚀模数 平均含沙量
  • 简介:该研究是在欧盟项目EroChiNut框架内实施,其目的是利用不同土地利用形式、侵蚀敏感性矩阵以及土地管理和坡度研究土地管理模式水土流失影响。首先不同土地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土壤流失影响,其结果用来优化未来土地利用方式。另外采用LISEM研究耕作方向水土流失影响。该研究运用23种作物和10个坡度建立侵蚀敏感性矩阵,它描述是不同土地利用和坡度平均土壤侵蚀强度。建立矩阵可用于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和扩大其使用范围。

  • 标签: 土壤侵蚀建模 土地管理模式分析
  • 简介:根据研究成果,本文简要论述了福建流域水文循环基本特征和河流不同水源重要特性两大规律,在此基础讨论试点流域“双蓄”重要理念初步提出试点流域保水保土保生态系统工程、试点流域干支流上游修建龙头水库群及其系统工程和试点流域主体水网(含供水和灌溉)系统工程发展模式。应对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流域下垫面动态变化共同影响下,洪涝与干旱概率增多,加重了治水工作任务新情况下,商议其对策。

  • 标签: 流域天然动态蓄水量 龙头水库群 三大系统工程的发展模式
  • 简介:为摸清浑善达克沙地近500年来气候环境变化规律,以沙地内湖泊沉积为研究对象,根据浑善达克沙地内白银库伦诺尔湖泊沉积物粒度、地球化学元素、有机质和CaCO3等环境变化代用指标的分析结果,结合210Pb和137Cs测年资料,恢复了包括小冰期和20世纪初升温期等气候事件在内浑善达克沙地近500年来气候环境变化规律.A.D.1500~1600,浑善达克沙地气候较干旱寒冷,植被生长受到抑制;A.D.1600~1760,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湖泊水位上升,为温和湿润-温和偏干气候,植被盖度增加;A.D.1760~1900,气候较温和湿润,后期气候干旱寒冷;A.D.1900,小冰期结束,气温回升,降水增加,近现代以来,气候逐渐呈干旱化趋势.

  • 标签: 气候环境变化 湖泊沉积 小冰期 地气 浑善达克沙地 降水
  • 简介:本文宽叶雀稗与不同繁殖方法、地表类型、坡向生长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繁殖方法、地表类型、坡向因素宽叶雀稗叶长、叶宽、盖度和鲜草重均有不同程度影响。A1B2C2组合(即穴播、水平梯面、半阳坡)宽叶雀稗生长最为有利,其盖度为90.2%(比平均值58.1%多30.1个百分点)、鲜草重达8.61t/hm^2(比平均值5.22t/hm^2大64.9%)。宽叶雀稗不宜采用撒播草籽繁殖,其盖度和鲜草重均极低。

  • 标签: 宽叶雀稗 繁殖方法 地表类型 坡向 鲜草重
  • 简介:为了分析海南省降雨量、侵蚀性降雨量及降雨侵蚀力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根据该地区1952~2015年日降雨量数据资料,采用变异系数、趋势系数和气候趋势方法分析不同时间尺度降雨、侵蚀性降雨和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1952~2015年海南省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和降雨量分别为514.96MJ·mm/(hm~2·h)和1751.50mm。降雨侵蚀力和降雨总量年际波动显著,年均侵蚀性降雨量、年均降雨量、年均降雨侵蚀力变异系数分别为24.43%、24.14%、21.71%。且年内变化较大,均主要集中在5~10月。②总体春冬降雨侵蚀力呈减少趋势,趋势系数分别为-0.008、-0.002,夏秋降雨侵蚀力呈增加趋势,趋势系数分别为0.21、0.14。③月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5、7、8、10月降雨量呈增加趋势,趋势系数分别为0.08、0.22、0.04、0.30;5、7、8、10、12月降雨侵蚀力呈增加趋势,趋势系数分别为0.07、0.34、0.16、0.44、0.10。④相关分析表明,年降雨量、年侵蚀性降雨量和年降雨侵蚀力这三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及海南省水土流失防治及土壤侵蚀机理研究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

  • 标签: 降雨量 侵蚀性降雨量 降雨侵蚀力 趋势系数 倾向率
  • 简介:本文通过建瓯木荷和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观测,分析了二者林冠截留差异及其与降水关系。研究表明木荷林年截留量为379.04mm,平均截留是21.96%,杉木林年截留量为259.54mm,仅为木荷林68.5%,平均截留是16.31%,比木荷林低5.65%。两林分截留大小随降雨特征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在雨季,木荷林截留能力明显高于杉木林;随雨量增大,两者截留量与截留差异有增加趋势,这主要与两种林分结构特征不同有关。

  • 标签: 林冠截留 木荷 杉木 人工林
  • 简介:针对河南烟区烤烟生产中施肥时所提供氮、钾量与烟株生长需氮、钾规律不吻合现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同烟草专用氮钾肥基追肥比例10∶0、7∶3、5∶5,并配合钾肥在烟株生长旺长期—圆顶期不同兑水淋施处理,研究不同氮钾肥施用方法烤烟化学成分、中性致香成分质量分数及经济效益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前期施足基肥(70%烟草专用肥),适量追肥(30%烟草专用肥),硝酸钾在旺长期—圆顶期分3次兑水追施施肥方式能够显著提高中、上部烟叶质量分数,使烟叶糖/碱比、钾/氯比趋于协调,提高了上部烟叶可用性;该处理与对照相比,中、上部烟叶钾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49.70%和95.2%。2)从香气物质上来看,该处理中部烟叶中性致香成分中棕色化产物、类胡萝卜素类、新植二烯香气物质和香气总量分别比对照提高6.59、45.45、249.13和326.89μg/g,增幅分别达36.96%、36.29%、51.70%和49.52%。3)从经济效益上来看,该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125.05kg/hm2,增加产值3737.81元/hm2。因此,烟草专用肥以7∶3比例分别在移栽时和大培土时施用、全部硝酸钾肥在旺长期—圆顶期分3次兑水淋施施肥措施下烟叶化学成分更协调。该处理增加了烟草香气物质质量分数,从而显著提高了烟叶产值。

  • 标签: 施肥方法 烤烟化学成分 香气成分 经济效益
  • 简介:农业面源污染危害日趋严重,缓冲带是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最佳措施之一。缓冲带是指建立在河湖、溪流沿岸各类植被带,包括林地、草地等。本文综述了缓冲带三种主要类型及其作用机理,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缓冲带研究起步晚,存在“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较少,单因素分析较多、多因素分析较少,理论试验研究较多、应用性示范研究较少”问题。因此,需要扩展和加深这几方面的研究,取得相应试验研究数据,以利于这一生态技术在我国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农业面源污染 缓冲带 机理 现状
  • 简介:本文以福建省农业全要素生产测算作为切入点,分析全要素生产各个组成成分与水土流失相互关系。通过研究发现,我省农业技术进步增长与水土流失存在正相关;农业纯技术效率与水土流失存在负相关;我省规模效率与水土流失相关性不显著。以农业技术进步为主导全要素生产增长在短期内会带来水土流失上升,我省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同时应大力提升农业技术效率。

  • 标签: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水土流失率 DEA--Malmquist指数
  • 简介:为了有效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损毁临时用地进行复垦利用和生态重建,利用t检验和主成分分析法,施工营地、施工便道、弃土场、拌和站和取土场5类临时用地土壤质量变化,以及5类临时用地之间土壤质量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取土场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质量分数和酶活性最低,土壤酸化严重;施工营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和酶活性最高;拌和站土壤密度和紧实度最大,田间持水量最小;弃土场土壤密度和紧实度最小,速效钾养分质量分数最高;施工便道土壤各指标在5类用地中,均处于中间水平(P〈0.05)。土壤有机质、速效磷以及氮素等养分缺乏,土壤酶活性降低,是引发弃土场、取土场土壤质量下降主要原因;土壤紧实度、密度增大,孔隙度减小及田间持水量降低是导致施工便道、拌和站和施工营地土壤质量下降主要因素。不同类型临时用地土壤质量差异极显著(P〈0.001),在临时用地复垦和生态重建中,应采取针对性土壤改良措施。主成分分析是损毁土地土壤综合质量诊断分析有效研究方法。该研究可为工程建设损毁土地复垦利用、生态重建及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高速公路临时用地 土地复垦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