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光泽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交界处,全县竹林面积22400hm^2,是我省重要的毛竹产地。竹林水土流失现象在光泽县较为普遍,在分析毛竹林分布特点及生产情况的基础上,总结竹林地水土流失特征及产生原因,指出在毛竹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竹林地水土流失防治的几项措施,对今后竹林生产,尤其是2008年初遭受冻害打击的毛竹林的全面恢复,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毛竹林 水土流失 防治措施 光泽县
  • 简介:汀江流域以其水土流失面积大、强度以上流失比重大和崩岗点多面广而成为福建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水土流失分布相对集中是汀江流域水土流失的又一特点,95.56%的流失集中于林地;52.86%的流失集中在长汀.建议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来解决该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

  • 标签: 汀江流域 水土流失 福建 产业结构 生态恢复 崩岗
  • 简介:江苏省沿海平原沙土区地表沙土松软,土壤扰动后,在强降水的情况下极易产生流失。随着开发建设项目的日益增加,导致沿海地区的河道淤塞,灌排困难,农田日益减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本文以华能启东风电场工程为例,在分析沿海平原沙土区水土流失成因和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和存在的水土流失隐患,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对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平原沙土区域的水土保持工程的措施设计和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进行了探讨。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落实和水土保持设施实施后,项目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防治,为开发建设项目中类似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了典型的经验。

  • 标签: 沿海平原沙土区 水土流失防治 水土保持 措施
  • 简介:航道改造升级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建设类项目,其水土流失情况也有自身特点。本文以粤北地区2个航道改造升级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为案例,归纳论述了粤北地区航道改造升级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水土保持防治区划及其措施布局特点,以期为其他航道改造升级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航道改造升级项目 水土流失特点 水土保持防治分区 措施布局
  • 简介:开发利用广东省近海风能资源,不仅有利于广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环境保护,且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海上风电项目建设不仅破坏陆地和海岛地表植被,且在大风及降雨双重外营力的作用下,易产生水土流失,破坏周边景观和土壤生产力等,甚至影响周边或下游水体。文章以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场为例,对海上风电场项目的水土流失分区及防治特点进行总结,以期为海上风电场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海上风电场 水土流失分区 水土流失防治
  • 简介:针对福建连江东南沿海丘陵山地适生树种稀少的现状,开展对台湾相思引种造林调查。连江黄岐半岛现有林保存情况说明,台湾相思在沿海丘陵山地引种保存率高、生长快、适应性强,能抗“台风”、病虫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是沿海丘陵贫瘠山地较为理想的水土保持树种。

  • 标签: 黄岐半岛 相思树引种 水土保持 探讨
  • 简介:本文主要通过对福建省水土流失现状的调查及学习水土保持治理措施,针对目前水土保持工作中把主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放在对水土流失的监测和治理上,但宣传工作力度不够这一问题,特别创作了福建省水土保持科普网站"水土流失生命流失"(www.fzsz.net/地理组/水土流失、生命流失,或www.fzsz.net/comp/luse),确定了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网络协作学习为辅的主题思想,制定了由初步学习→野外考察→社会实践→归纳整理→总结探究→网络创新这六大部分组成的主体框架结构.目的是:展示最新水土保持案例和学生学习成果,为广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水土保持研究性学习的网络平台.

  • 标签: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水土流失 中学 福州 水土保持工作
  • 简介: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具有景观生态基础。将景观生态中的干扰与稳定思想引入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中,以漳州各县(市、区)为参评区域,从干扰度、生产力、稳定度三个方面构建蔓延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20个指标,采用均方差权重赋值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通过弹性检验。说明用景观生态评价方法进行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确实可行的。

  • 标签: 景观生态评价 可持续利用 弹性指数 漳州市
  • 简介:生态化学计量为研究土壤-植物相互作用与C、N和P循环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生态化学计量比相关理论对武夷山41个土壤样品进行研究,发现:1土壤C、N和P平均值分别为25.35±12.59g/kg、2.95±2.12g/kg和0.29±0.11g/kg,变化范围分别为6.07~56.54g/kg、0.67~9.68g/kg和0.06~0.49g/kg;2土壤C/N、C/P和N/P平均值分别为9.50±2.89、102.27±65.78和12.67±13.90,变化范围分别为3.92~13.27、20.54~303.53和3.24~62.58;3土壤C、N、P、C/N、C/P和N/P变异系数分别为0.50、0.72、0.39、0.30、0.64和1.10,表明:研究区土壤C和N含量丰富,微生物活动活跃,土壤较为肥沃,可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学 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系统 武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