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中工程措施部分普遍应用的浆砌石拦渣坝进行系统的受力分析、静力平衡原理探讨;依照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典型设计的拦渣坝进行抗滑、抗倾以及地基承载力的计算以确保拦渣坝的安全稳定,发挥拦渣功效,减少水土流失。

  • 标签: 拦渣坝 典型设计 安全稳定性
  • 简介:为给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的前期规划工作与科研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西黑岱沟流域治理现状及影响坝系稳定有关因子的实测资料,对坝系的相对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流域坝系实现相对稳定,其淤地面积虽是最基本条件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条件.衡量坝系是否实现了相对稳定性,必须同时满足以下4个条件:一是每km^2的坝控面积范围内应有坝地7.8hm^2,坝地面积与坝控面积的比值,即坝系相对稳定系数达到1/12.7;二是坝系运行15a后,每隔3~5a要对坝体进行维修加高,使坝系防洪能力长期保持100年一遇或大于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三是在每km^2的控制范围内,要有骨干坝0.3座、淤地坝1.0座,坝系的整体布局与结构要达到合理,使暴雨洪水达到均衡分配;四是坝系的安全系数小于1.建设目标实现后,坝系进入相对稳定状态,在设计频率100年一遇的暴雨洪水标准下,坝系安全系数等于0.94,坝地种植的高秆作物可以达到保收,此时,坝系安全和坝地保收能力可趋向于统一.

  • 标签: 坝系 相对稳定 西黑岱沟 工程建设
  • 简介:随着岩溶区公路建设项目的不断开展,公路建设已成为对岩溶区自然植被产生破坏和影响的重要因素,公路建设对岩溶植被影响的预测和评价已尤显其重要。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岩溶自然植被及其生境的综合代表—地貌植被组合进行稳定性评价。研究中发现,不同的植被类型以及同一植被类型的不同小生境条件下,自然植被对公路建设干扰的承受能力以及其自我恢复能力都有较大差异。

  • 标签: 植被恢复 稳定性评价 岩溶地区
  • 简介:以黄土丘陵区森林草原过渡带燕沟流域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6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应用LeBissonnais(LB)法测定了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对比分析了LB法3种处理的测定结果与传统湿筛法(Yoder)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LB法3种湿润处理下,快速湿润处理(FW)对土壤团聚体结构的破坏程度最大,处理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以0.05~0.5mm为主;慢速湿润处理(SW)对团聚体的破坏程度最小,处理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主要以〉2mm团聚体为主;而预湿后扰动处理(WS)对团聚体的破坏程度介于FW和SW之间,处理后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比较均匀。说明该区土壤团聚体破坏的主要机制是土壤孔隙中的气泡爆破产生的消散作用。退耕100a期间,植被群落由1年生草本(4a)-多年生灌草(16a)-半灌木(29a)-灌木(55a)-乔木(100a)方向演替过程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由小粒径向大粒径方向转变,土壤结构趋于稳定。LB法3种处理中,FW处理与SW处理所测得〉0.5mm团聚体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与土壤有机质和物理性黏粒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WS处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土壤有机质和物理性黏粒主要影响消散和黏粒膨胀引起的崩解作用,而对机械干扰引起的团聚体破坏无明显影响。LB法3种处理中,慢速湿润方法所获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更接近湿筛法,适宜于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测定。

  • 标签: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LE Bissonnais法 黄土丘陵区
  • 简介:为研究培肥措施对红壤有机碳组成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有机碳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通过长期定位实验,选取不同施肥措施(未培肥CK、化肥NPK、化肥+秸秆NPKS和粪肥AM)下的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有机碳组成和团聚体稳定性差异,揭示3种施肥措施下不同层次的有机碳组成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施肥措施均可以提高土壤表层(0-25cm)有机碳质量分数(尤其是颗粒有机碳),其中AM效果最显著,NPKS次之。不同施肥措施下红壤不同层次的团聚体稳定性顺序为AM〉NPKS〉NPK〉CK。与CK相比,AM处理对表下层(5-15cm)土壤的总有机碳和团聚体稳定性的提高效果最显著。回归分析表明,颗粒有机碳(POC)与湿筛法平均质量直径以及快速湿润(FW)、慢速湿润(SW)、预湿润震荡(WS)3种处理的平均质量直径的相关性最好(R^2=0.79、0.80、0.66、0.81),说明相对于其他组分,颗粒有机碳更有利于降低消散作用以及抵抗机械破碎进而增强团聚体稳定性,是间接评价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良好指标。

  • 标签: 培肥措施 颗粒有机碳 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平均重量直径 团聚体稳定性 总有机碳
  • 简介:分析不同荒漠化治理措施下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可以为制定防沙治沙对策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以植物α-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w、Simpson指数SD、群落均匀度指数Jsw和Js)和β-多样性指数(相似性系数Cs)、生物量变动系数为指标,从空间和时间2个尺度上分析宁夏盐池县不同荒漠化治理措施下的植物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从α-多样性一群落稳定性分析,退耕还林措施下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指数较高,人工封育各指数年际间波动较小;从β-多样性一群落稳定性分析,人工封育措施下的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较大,且各年间波动较小,群落最稳定,退耕还林地次之;从功能指标分析,人工封育措施下的各年生物量值最高,退耕还林措施下的生物量波动最小。

  • 标签: 荒漠化治理措施 植物 群落稳定性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 简介:为探究不同复垦模式对排土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以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区内灌木林地(紫穗槐)、榆树林地、刺槐林地、混交林地(刺槐和榆树混交)和荒草地5种复垦模式为研究对象,经干筛法和湿筛法测得土壤机械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并以土壤大团聚体稳定性为指标(R〉0.25即〉0.25mm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破坏率(PAD)、土壤团聚体直径指标(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土壤分形维数D)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复垦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特征。结果表明:大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破坏率和土壤团聚体直径指标在不同复垦模式表层土壤总体呈现出林地优于荒草地的趋势,其中灌木林地土壤团聚体破坏率最低,刺槐林地和混交林地土壤团聚体直径指标较好,林地表土层土壤稳定性更好。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指标MWD与GMD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分形维数D值呈正相关。土壤团聚体从大团聚(〉5.00mm)到转化微团聚体(〈0.25mm)的过程中,1.00mm和2.00mm土壤团聚体转化过程中较为关键的节点。

  • 标签: 土壤团聚体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团聚体直径指标 分形维数 排土场 复垦模式
  • 简介:由于贵州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质条件,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十分困难。目前,全省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达1151.1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5.38%。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贵州省农村饮水安全现状、成因等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实现贵州省农村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饮水安全 农村 对策 贵州
  • 简介:为定量研究水土流失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土流失状况,构建江西省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江西省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从1996到2000年,江西省生态安全水平好转,但全省整体生态安全水平只有Ⅱ级,生态安全压力仍然很大;2)江西省生态安全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空间分布格局和绝对数值差异上;3)江西省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关系密切,随着整体生态安全水平的提高,水土流失对生态安全影响越来越大。

  • 标签: 水土流失 生态安全评价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江西省
  • 简介:对山区因采矿破坏生态环境,引发剧烈的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对生态安全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其防治对策。

  • 标签: 山区 矿山 水土流失 生态安全
  • 简介:山美水库是泉州市区和沿海县(市)的重要水源地,维护库区生态安全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水土保持是维护库区生态安全的需要,并针对库区水土流失的现状、成因和危害,提出相应防治对策,以期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地表覆盖,把绿色留住,使生态秩序走向良性循环,让百姓能喝上更安全、更好的水。

  • 标签: 重要水源地 水土保持 对策 山美水库
  • 简介:流域的概念在泰国沿用已久.之所以这么普及,是由于河流自上游地区流往下游地区这一概念容易被人理解接受.与小流域相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资源利用及其有效性,环境退化问题等.针对现在的工作举几个例子.上下游冲突是个全球性的问题,其中水资源利用是个主要问题,还包括因为杀虫剂和其他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等.滥用土地,特别是在坡地上的过度开发,可能会导致洪灾和山崩.在某些矿区,某些重金属,诸如铅等,对人体健康和居民生活产生不良影响.有些情况无法解决,而人们却无法从其他地区获得帮助.令人高兴的是,在拯救河流方面已经出现了很好的合作范例,如ThaChin地区的做法,就可以作为其他类似个案的范例.即使只有部分河流由于当地或周边地区的人为活动而造成污染,这些污染物最终也会流入大海.因此为环境法庭各案处理而成立环境争议仲裁中心以及绿席,被视为泰国环境界一个良好的进步.

  • 标签: 流域 泰国 环境 上游 污染 铅中毒
  • 简介:生态足迹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方法,可定量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利用生态足迹模型,采用多源数据,以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评价人类活动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分别计算了流域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以及万元GDP生态足迹,并分析其生态安全。结果表明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且渐高于当地的生态承载力,呈现赤字,同时生态压力处于不安全状况,生态经济协调性差,生态环境处于不平衡状态,说明现有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面临考验,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承受力不相协调。对此,提出了有利于该区生态、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生态恢复对策和措施。

  • 标签: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生态安全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 简介:水资源的非安全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严重难题之一。结合蚂蚁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设计与监测,重新认知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供需矛盾、水质污染和水旱灾害等问题,分析流域非和谐、非健康、非安全方面存在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超负荷用水、点面源污染及水环境保护和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资源安全与人水和谐为目标,进行流域的生态保护、生态自我修复、生态治理和生态监控等综合管理

  • 标签: 水资源 水环境 生态保护 流域管理
  • 简介:摘要坡耕地是指分布在山坡上的旱地,平整度差,水土及养分流失严重,作物产量低,严重制约着旱地农业的健康发展。坡耕地综合治理不仅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效果,而且还能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地附加值并减少泥沙入水库。通过对六枝特区坡耕地综合治理实践,认为明确重点、强化施工过程控制、保证质量及严格管理是保证坡耕地综合治理成果的关键,通过治理,使坡地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促进了区域农业健康发展,并为贵州省坡耕地治理提供了示范和借鉴作用。

  • 标签: 坡改梯 施工 管理
  • 简介:建阳市2003年启动林改后,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时必须附林权宗地图,应用手工和一般绘图软件绘制都不便于查询,不能与发证数据链接,易出现重和漏。为此建阳市开始率先采用ViewGIS软件进行矢量化,制作林权宗地图,能够满足林权宗地图要求。

  • 标签: 林权 宗地 矢量化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量在不断加大,其水土流失防治也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根据工作实践提出,做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工作,首先要确立水土保持监测机构的法律地位,其次完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有关监测技术体系,其三开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关键技术研究,其四在水土保持方案审查中严把监测部分的质量,其五制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管理嗣度,最后要严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关。

  • 标签: 水土保持监测 管理 开发建设项目
  • 简介:本文以福建省明溪县农业科技园区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开展基于“GIS”的农业科技园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处理、项目库管理、图件管理、文档库管理等主要功能模块,对基于“GIS”农业科技园区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进行探讨。

  • 标签: 科技园区 GIS技术 管理系统平台 数据库
  • 简介:2000年起,长汀县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在项目的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实施管理、验收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办法,提高了治理质量和效果,进一步促进了治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 标签: 长汀县 水土流失 项目管理 福建 组织管理 制度管理
  • 简介: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是贯彻水土保持预防为主,全面提高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水平的需要。本文就县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探讨了能力建设的重点、内涵,以及县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标签: 水土保持 监督管理 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