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开展(rapidmaxillaryexpansion,RME)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扩大上颌牙弓的矫治方法。自1860年Angle首先用于临床后,经过100多年的完善和发展,快速扩大术被证实有理想的矫治效果,随后有大量学术研究。近期一些过对开展与鼻气道阻力、与口呼吸及颅面结构等的关系的研究得出“使用RME不仅会导致牙、面组织的改变,也导致了颅面结构的改变。从而降低鼻气道阻力改变习惯性口呼吸”的结论.本章侧重口呼吸与颅面发育的关系及开展对鼻腔发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腭开展 异常呼吸 鼻气道阻力 矫治方法 上颌牙弓 临床常用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原位W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膀胱全切原位结肠新膀胱术,观察组为膀胱全切原位W回肠新膀胱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高于观察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1d白天控尿恢复率为71.4%低于观察组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全切原位W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可靠且控尿恢复时间短,值得推广。

  • 标签: 膀胱癌 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新膀胱术 效果
  • 简介:部肿物临床上较为多见。部在解剖学上分为硬腭和软腭两部分:硬腭比较膨隆,一般都为骨性肿物,如:颌骨囊肿,牙槽突肿物,恶性的有上颌窦癌,牙龈癌。软腭一般常见部混合瘤,粘液表皮癌。自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部肿物患者46例,通过对部肿物患者的治疗及精心护理,获得较满意的效果。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腭部肿物 患者 临床护理 症状
  • 简介:近年来,由于肥胖人口的增加,患有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病人逐渐增多.此病的特征是在睡眠吸气时上呼吸道间歇性塌陷引起的呼吸障碍.多见于成年肥胖男性,其发病原因很多,严重者可引起许多并发症,是一种潜在性致死性疾病.悬雍垂咽成形术(UPPP术)是目前治疗因口咽部阻塞引起的OSAS最为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增加软腭、扁桃体窝和咽后壁间的间隙,减少上呼吸道阻力.我院耳鼻咽喉科1999年以来,对5例OSAS病人施行了UPPP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 标签: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手术配合 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征 手术治疗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核桃补脑?有帮肋打开核桃的硬壳,会发现核桃仁的形状很像人大脑的外观。按照以的理论,核桃应该可以补脑。事实上,从现代营养学分析,核桃的确有这样的功能。

  • 标签: 核桃仁 营养学分析 人大脑 补脑
  • 简介:颧骨、颧骨折在头面部外伤骨折中较为常见,手术复位后如无有效地固定固位措施,常可发生轻重不等的骨折段塌陷移位,以致影响面容美观及开口受限。以往文献曾介绍金属杆与复位的骨折骨段共同缝合固定及石膏帽牵引、微钢板内固定等方法。作者设计、制造的拱桥式骨折骨固位保护架,近年临床治疗10例颧骨、颧病人均获满意疗效。1材料与方法

  • 标签: 颧弓骨折 保护架 拱桥 临床应用 手术复位 折骨
  • 简介:褪黑素抗吗啡依赖效应业已引起人们关注,但其作用机制有待于探讨。本文拟观察褪黑素抗吗啡依赖形成作用与下丘脑状核β-内啡肽的关系。昆明种小鼠连续8天递增剂量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模型,观察同时腹腔注射褪黑素抗吗啡依赖形成效应,免疫组化、RT—PCR法分析小鼠下丘脑状核β-内啡肽的表达。结果表明,褪黑素显著抑制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的戒断反应,增强下丘脑状核内β-内啡肽样免疫阳性反应和前阿黑皮素mRNA的表达。提示褪黑素抗�

  • 标签: 下丘脑弓状 依赖形成 内啡肽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丝矫治技术两种关闭拔牙间隙方法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安氏Ⅱ或者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使用0.46mm直丝矫治装置将患者上下牙列充分排齐整平,使用两步法将拔牙间隙关闭,拉尖牙向远中完成之后,随机分组,滑动法组30例,关闭曲法组30例。结果:对比两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内收4颗切牙疗程,P>0.05。结论:直丝矫治技术两种关闭拔牙间隙方法应用效果相当,因此,临床医生可根据个人习惯来选择。

  • 标签: 直丝弓矫治技术 两种关闭拔牙间隙方法 拔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杂交手术治疗累及部的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累及部的主动脉夹层患者2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针对20例累及部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杂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20例累及部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经杂交手术进行治疗后临床效果的总有效率为90.00%,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累及部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杂交手术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及痛苦,安全性较高,无显著并发症出现,值得临床观察并推广。

  • 标签: 杂交手术 累及弓部 主动脉夹层
  • 简介:患者,女,56岁,回族,已婚。以'发现左乳肿物1年'为主诉,门诊以'左乳肿物性质待定'收入院。查体:T36.3℃,P84次/min,R22次/min,BP110/70mmHg。患者既往患糖尿病5年,注射诺和锐控制血糖,2009年行胆囊切除术,否认肝炎及结核等传染病史,绝经6年。专科检查:胸廓无畸形,双乳对称,外观及皮肤无明显变化,双乳头无内陷及溢液,

  • 标签: 恶性梭形细胞瘤 乳腺 诊断 治疗
  • 简介:1例65岁男性患者因感冒口服感冒灵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第2天,患者口唇及双手出现红斑、水疱.且逐渐增多,部分水疱变血疱,延及躯干和四肢,部分红斑呈靶型,痒痛明显,伴有发热,体温最高39℃。实验室检查:血沉58mm·h^-1,免疫球蛋白E(IgE)211.00IU·mL^-1,C反应蛋白(CRP)25.30mg·L^-1,血红蛋白(Hb)108g·L^-1。诊断为“多红斑型药疹”。立即停用感冒灵颗粒,给予抗过敏、对症及免疫支持治疗。入院后2d,患者病情进展,加用激素并预防使用抗茵药物,6d后病情好转,14d皮疹基本消退,口服激素及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出院。

  • 标签: 多形红斑型药疹 感冒灵颗粒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患儿女,6岁,体重20kg。于2005年10月22日来我院神经科门诊就诊,诊断为“癫痫”,回乡后开始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德巴金),每次400mg1次/d。患儿于11月2日出现发热,T38.6℃,无咳嗽及流涕等其他症状,自行服用阿司匹林苯巴比妥片(阿苯片)退热。次日患儿再次出现发热,面部出现暗红色斑点,家长自行给予对乙酰氨基酚片(扑热息痛)退热。第3天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咽炎”,静脉滴注头孢拉啶,并予布洛芬混悬液(恬倩)退热,(以上用量均不详)。

  • 标签: 丙戊酸钠缓释片 重症多形红斑 对乙酰氨基酚片 苯巴比妥片 布洛芬混悬液 医院诊断
  • 简介:螨是一类永久性寄生螨.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内.寄生于人体的有毛囊蠕螨和皮脂蠕螨。虫体钻入毛囊皮脂腺内。由于虫体的机械刺激和其排泄物的化学刺激而使组织出现炎症反应,人类的酒渣鼻、毛囊炎、痤疮、脂溢性皮炎等与蠕螨感染有关,随着人们对面部美容要求的日益提高。上述疾病的产生不仅影响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更有害于心理健康,使一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形成一种心理负担,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 标签: 皮脂蠕形螨 感染调查 中专生 漯河市 毛囊蠕形螨 毛囊皮脂腺
  • 简介:1例44岁女性患者因左肺中央型肺癌(腺癌)、多发脑转移、继发癫痫入院。入院后给予卡马西平0.1g,每天3次口服;20%甘露醇,奥美拉唑,地塞米松静脉滴注。20d后患者全身出现散在皮疹、口腔内多发溃疡,经专科会诊初步考虑服用卡马西平引发过敏性药疹。立即停用以上药物,给予依匹斯汀20mg,每天1次;酮替芬1mg,每天2次;哈西奈德液、曲咪新乳膏和炉甘石洗剂,每天3次,外用。3d后,患者症状加重,确诊为重症多红斑型药疹。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氨曲南1.5g,阿奇霉素0.5g,甲泼尼松龙40mg,每天2次静脉滴注。2周后患者吞咽正常,停用静脉激素,改为口服,一个月后新鲜皮肤长出,口服激素出院。

  • 标签: 红斑型药疹 卡马西平 药品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