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成人QT间期离散度正常值。方法246例健康成人按年龄分为21岁~40岁、41岁~60岁和≥61岁3个组,记录体表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R—R间期,QTmax、QTmin、QTd、QTc、QTcd,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及性别的数据测量结果。结果(1)246例健康成人QTd为(34.07±12.41)ms,范围10ms~68ms:(2)21岁~40岁、41岁~60岁和≥61岁组QTd分别为(31.55±10.56)ms、(34.06±11.54)ms和(37.45±12.68)ms,随年龄增加QTd逐渐增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3)同一年龄组女性QTd小于男性(p<0.05)。结论健康成人QTd范围10ms~68ms:注重心电图描记质量、统一测量方法,可保障QTd测量良好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 标签: 健康成人 QT间期离散度 同步12导联心电图 健康体检 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室内传导阻滞对QT间期和JT间期及心功能和运动峰摄氧量的影响.方法76例心力衰竭患者(缺血性心脏病35例,扩张型心肌病25例,不明原因16例),39例QRS<120ms,37例QRS>120ms,进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检查和心肺联合运动试验.运动前、运动高峰和运动后分别测定运动耐量,峰摄氧量和摄氧量AT,VE/VCO2斜率.结果心力衰竭患者,QRS间期>120ms组短轴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与QRS<120ms组相近,QT/Tc间期延长,但JTc间期无明显差别,传导正常患者运动峰摄氧量,峰摄氧量/预测摄氧量比例分别为(20±6)ml/(min·mg)、(0.72±0.24)%,室内传导阻滞患者分别为(17±5)ml/(min·mg)、(0.55±0.1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内传导阻滞对心电图测定的QT/QTc功能和运动高峰摄氧量和峰摄氧量/预测摄氧量比例有影响,JT间期代表复极时间更为合理,心电图QRS间期和运动心肺功能测定有助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时电生理和心肺储备功能评估.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肺运动试验 左心室功能 心电图
  • 简介:目的评价全麻期间静脉注射预防性止吐剂量氟哌利多(0.625mg和1.25mg)对QT间期的影响。方法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C组)、0.625mg氟哌利多组(D1组)和1.25mg氟哌利多组(D2组),每组20例。在麻醉诱导后至外科切皮前,持续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10min内每隔1min的标准Ⅱ导联心电图,并分析经心率修正的QT间期(QTc)。记录术中心律失常的发生,术后病人恢复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给药后3~6min,D1、D2组QT问期分别延长15±40ms和22±41ms,与C组(12±35ms)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在给药后10min,三组问较基础值QTc间期延长超过10%的患者数量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三组病人恢复情况和副作用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各组均未见心律失常发生。结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预防性止吐剂量的氟哌利多未引起全麻术中QT间期显著性延长。

  • 标签: 氟哌利多 QT间期 麻醉 静脉内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QT离散度(QT_d)作为预测心脏突发事件及预后的指标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本文旨在探讨缺血总负荷与QT_d之间的内在联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心肌缺血组102例,男49例,女53例,均为1994~1998年住院及门诊病例。诊断符合1978年WHO缺血性心

  • 标签: 缺血总负荷 QT离散度 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检查 常规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塞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并就体表心电图QTd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对100例诊断明确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10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测定体表同步12导联心电图QTd。结果冠心病组QTd、QTcd(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大,QTd、QTcd冠心病组分别为(65.47±15.67)ms、(71.89±14.07)ms;对照组分别为(36.82±15.41)ms、(40.78±17.69)ms,组间对比,P<0.0l。冠心病组QTd、QTcd≥65ms和<65ms者分别为56%、69%和44%、31%,对照组QTd、QTcd≥65ms和<65ms者分别为3%、4%和97%、96%,组间对比,P<0.0l。结论体表同步12导联心电图可以反映QTd变化,其测定方法简便、实用,正常人亦存在QTd,冠脉病变导致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患者QTd明显增大的原因之一,受电学和投影角度共同影响,QTd正常或异常多位于ECG胸前导联。

  • 标签: 冠心病 QT间期离散度 同步12导联心电图 诊断
  • 简介:近年来,临床实践有许多药物都会导致Q-T间期延长甚至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TdP)。本文通过对1979年-2013年国内医药期刊公开报道的药物致Q-T间期延长的个案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了56个病例的一般情况、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发生时间及转归等,致Q-T间期延长药物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抗心律失常药、抗微生物药、抗组胺药。大部分患者在用药后一个月内出现,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好转。临床医师应正确地认识药物致Q-T间期延长发生机制和易感因素,才能保证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 标签: Q-T间期延长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文献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乌头碱中毒患者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动态改变的临床意义及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相关的对策。方法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乌头碱中毒者入院(无心律失常时)及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治疗恢复正常心律后的QTd、QTcd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47例乌头碱中毒者入院时QTd、QTcd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中毒者治愈前后QTd、QTcd有显著差异,中毒者治愈后与对照组QTd、QTcd无统计学意义。结论QTcd可作为反映乌头碱中毒患者心脏损害程度及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监测指标之一,并采取有效对策可达到抢救乌头碱中毒成功之目的。

  • 标签: 乌头碱 中毒 QT离散度
  • 简介:慢性透析患者的透析间期体重(IDWG)增加过多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有资料显示大约有17%患者在2~3天的透析间期中体重增加了3kg,相当于体重的4.5%,由此造成下一次透析前血容量负荷过重甚至因急性肺水肿需急诊透析,体重增加过多还引起血压增高,降低患者的生存率,同时因需要排除过多的水分,而增加超滤,造成透析时低血压,肌肉痛性痉挛等表现。

  • 标签: 体重增加 透析间期 护理对策 原因分 慢性透析患者 肌肉痛性痉挛
  • 简介:近日,发表在《英国临床药理学杂志》(BrJClinPharma-col、2006Apr;61(4):464-9)上的一篇研究文章认为,Q—T间期延长可能与服用西布曲明有关。

  • 标签: Q-T间期延长 西布曲明 服用 临床药理学 APR
  • 简介:目的:观察心宝丸治疗冠心病合并房颤伴长RR间期的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合并房颤伴长RR间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宝丸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及24h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好转,但观察组好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宝丸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房颤伴长RR间期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房颤 长RR间期 心宝丸
  • 简介:病例:患者,男,42岁。因“疑人害己、行为紊乱一月,总病程9年”于2016年11月8日第4次住院。入院诊断: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先后尝试氯丙嗪、利培酮、奥氮平、丙戊酸钠等多种药物治疗,效果均欠理想。此次入院前一直服用氯氮平及奋乃静治疗,最大日剂量各为450、26mg。精神检查:存在明显思维属性障碍,表现为关系、被害妄想、被控制感、思维被洞悉感、思维插入,未引出明显幻觉,且存在思维内容怪异。

  • 标签: 氨磺必利 QTc间期延长1 联合用药 思维插入 被害妄想 被控制感
  • 简介: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大于1.5秒)、选搏及逸搏心律患者是否有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存在。方法用动态心电图仪连续24h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根据患者记录的生活日志,把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出现的时间是否与睡眠有关.把患者分为A(与睡眠有关组)、B(与睡眠无关组)两组。结果A组发生长R—R间期1.5-2.0秒、大于2.0秒及逸搏及逸搏心律人平均数分别为:26.28±6.23、7.39±1.0、6.86±1.26;B组发生长R—R间期1.5-2.0秒、大于20秒及逸搏及逸搏心律人平均数分剐为:203.25±41.82、35.48+7.62、28.21±6.25,B组均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房颤伴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有关时,此现象非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所致,而房颤伴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无关时,应视为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房颤动 长R-R间期 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 自主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名老中医在经间期治疗妇科病症(特别是月经病和不孕症)方面的经验和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收集第一至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的著作和近30年的研究文献,运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主要包括方剂应用频率、单味药物应用频率和中医理论与用药关联性等方面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50篇符合条件的文献和80首方剂,涉及97种单味药物。当归、菟丝子、和丹参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单味药。综合调节气血和活化血液循环是治疗经间期妇科病症的关键。结论:名老中医在经间期治疗妇科病症方面展示了丰富的经验和明确的用药规律。这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名老中医 妇科病症 月经病 不孕症 用药规律
  • 简介:缺血性心脏病是成年人发生心性猝死、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左心衰竭等的主要病因,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对加强高急病人的监护和防治,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本文对58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QT离散度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心电图QT离散度 心脏事件 心脏病患者 动态观察 缺血性心脏病 急性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