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成人QT间期离散度正常值。方法246例健康成人按年龄分为21岁~40岁、41岁~60岁和≥61岁3个组,记录体表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R—R间期,QTmax、QTmin、QTd、QTc、QTcd,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及性别的数据测量结果。结果(1)246例健康成人QTd为(34.07±12.41)ms,范围10ms~68ms:(2)21岁~40岁、41岁~60岁和≥61岁组QTd分别为(31.55±10.56)ms、(34.06±11.54)ms和(37.45±12.68)ms,随年龄增加QTd逐渐增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3)同一年龄组女性QTd小于男性(p<0.05)。结论健康成人QTd范围10ms~68ms:注重心电图描记质量、统一测量方法,可保障QTd测量良好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 标签: 健康成人 QT间期离散度 同步12导联心电图 健康体检 诊断
  • 简介:QT离散度(QT_d)作为预测心脏突发事件及预后的指标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本文旨在探讨缺血总负荷与QT_d之间的内在联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心肌缺血组102例,男49例,女53例,均为1994~1998年住院及门诊病例。诊断符合1978年WHO缺血性心

  • 标签: 缺血总负荷 QT离散度 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检查 常规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塞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并就体表心电图QTd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对100例诊断明确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10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测定体表同步12导联心电图QTd。结果冠心病组QTd、QTcd(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大,QTd、QTcd冠心病组分别为(65.47±15.67)ms、(71.89±14.07)ms;对照组分别为(36.82±15.41)ms、(40.78±17.69)ms,组间对比,P<0.0l。冠心病组QTd、QTcd≥65ms和<65ms者分别为56%、69%和44%、31%,对照组QTd、QTcd≥65ms和<65ms者分别为3%、4%和97%、96%,组间对比,P<0.0l。结论体表同步12导联心电图可以反映QTd变化,其测定方法简便、实用,正常人亦存在QTd,冠脉病变导致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患者QTd明显增大的原因之一,受电学和投影角度共同影响,QTd正常或异常多位于ECG胸前导联。

  • 标签: 冠心病 QT间期离散度 同步12导联心电图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乌头碱中毒患者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动态改变的临床意义及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相关的对策。方法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乌头碱中毒者入院(无心律失常时)及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治疗恢复正常心律后的QTd、QTcd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47例乌头碱中毒者入院时QTd、QTcd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中毒者治愈前后QTd、QTcd有显著差异,中毒者治愈后与对照组QTd、QTcd无统计学意义。结论QTcd可作为反映乌头碱中毒患者心脏损害程度及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监测指标之一,并采取有效对策可达到抢救乌头碱中毒成功之目的。

  • 标签: 乌头碱 中毒 QT离散度
  • 简介:对企业而言,进行营销诊断,从而采取适合的产品进行互联网营销,是非常重要的。但更加关键的是,企业需要关注营销所能达到的效果。

  • 标签: 营销 工具 互联网 企业
  • 简介:目的观察室内传导阻滞对QT间期和JT间期及心功能和运动峰摄氧量的影响.方法76例心力衰竭患者(缺血性心脏病35例,扩张型心肌病25例,不明原因16例),39例QRS<120ms,37例QRS>120ms,进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检查和心肺联合运动试验.运动前、运动高峰和运动后分别测定运动耐量,峰摄氧量和摄氧量AT,VE/VCO2斜率.结果心力衰竭患者,QRS间期>120ms组短轴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与QRS<120ms组相近,QT/Tc间期延长,但JTc间期无明显差别,传导正常患者运动峰摄氧量,峰摄氧量/预测摄氧量比例分别为(20±6)ml/(min·mg)、(0.72±0.24)%,室内传导阻滞患者分别为(17±5)ml/(min·mg)、(0.55±0.1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内传导阻滞对心电图测定的QT/QTc功能和运动高峰摄氧量和峰摄氧量/预测摄氧量比例有影响,JT间期代表复极时间更为合理,心电图QRS间期和运动心肺功能测定有助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时电生理和心肺储备功能评估.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肺运动试验 左心室功能 心电图
  • 简介:目的评价全麻期间静脉注射预防性止吐剂量氟哌利多(0.625mg和1.25mg)对QT间期的影响。方法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C组)、0.625mg氟哌利多组(D1组)和1.25mg氟哌利多组(D2组),每组20例。在麻醉诱导后至外科切皮前,持续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10min内每隔1min的标准Ⅱ导联心电图,并分析经心率修正的QT间期(QTc)。记录术中心律失常的发生,术后病人恢复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给药后3~6min,D1、D2组QT问期分别延长15±40ms和22±41ms,与C组(12±35ms)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在给药后10min,三组问较基础值QTc间期延长超过10%的患者数量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三组病人恢复情况和副作用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各组均未见心律失常发生。结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预防性止吐剂量的氟哌利多未引起全麻术中QT间期显著性延长。

  • 标签: 氟哌利多 QT间期 麻醉 静脉内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简介:缺血性心脏病是成年人发生心性猝死、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左心衰竭等的主要病因,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对加强高急病人的监护和防治,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本文对58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QT离散度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心电图QT离散度 心脏事件 心脏病患者 动态观察 缺血性心脏病 急性心肌梗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CVS最近推出了一套名为ScriptPath的新工具。这是一种为会员管理处方药的全新智能工具。旨在帮助他们管理复杂的交叉用药、服用进度、摄入剂量等内容。该系统不仅对患者的健康有所助益,还可以为帮助药剂师为患者提供额外的咨询服务。

  • 标签: 会员管理 CVS 处方药 工具 药店 实体
  • 简介:目的:依据药物经济学的定义、研究方法、步骤,分析探讨药物经济学在当前急待解决的药品费用上涨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结合国外药物经济学研究经验和我国现状。提出从新药研制生产、医师用药、公费医疗报销范围等方面合理运用药物经济学,控制药品费用。结果和结论:药物经济学是控制药品费用,实现经济、安全、高效用药的有效工具

  • 标签: 药物经济学 药品费用 费用控制 公费医疗 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用分断
  • 简介:目的研究并分析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使用延续护理时联合微信教育的效果。方法收集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共144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延续护理和微信教育,将两组症状知识得分、生活质量得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症状知识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均更优,P均<0.05。结论在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延续护理过程中,联合微信教育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认知程度,使其生活质量更加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骨折 微信教育 延续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为探讨风险评估工具在药品生产洁净区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立足风险评估工具的相关概述,分析了药品生产洁净区环境风险等级评价标准,以及风险评估工具在药品生产洁净区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要点。分析结果表明,药品生产洁净区环境监测结果,对药品生产质量有极大影响,将风险评估工具应用到药品生产洁净区环境监测中,可实现对药品生产洁净区环境污染因素的全方位监测,以保证药品生产安全的要求,生产出高质量、高安全的药品。

  • 标签: 风险评估工具 药品生产 洁净区 环境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长期输液工具全程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应用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0年8月间收治的应用到中长期输液工具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另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间收治的应用到中长期输液工具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对照组中长期输液工具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中长期输液工具采用全程信息化管理体系,对比两组护理操作耗时、满意度及输液工具管理差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操作耗时明显短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输液工具管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长期输液工具 满意度 全程信息化管理 差错发生率
  • 简介:传统中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因此中药饮片的精准识别是相关从业人员的必备职业技能之一。长期以来,中药饮片课堂教学和技能实训受限于资源库标本收集和传统教学手段,学生缺乏感性认识,识别精准度有限,难以满足对中药饮片精准识别的教学要求。由此,笔者研发了一种基于微信小程序和二维码识别技术为核心的中药饮片识别辅助教学工具,通过对多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和技能测试,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微信小程序 二维码技术 中药饮片 精准识别 辅助教学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