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3D2D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术者主观感受。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6年2月本院行3D2D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主刀医师、第一助手以及扶镜手作为调查对象,主要通过对手术医生开展主观感受问卷调查。手术医师主要通过3D2D腹腔镜辅助下开展结直肠癌根治术,其中开展2D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作为A组,而开展3D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作为B组比较两组主管感受。结果挑选出98份有效调查表,其中A组48份(主刀医师、第一助手及扶镜手分别有12份、18份和18份)、B组50份(主刀医师、第一助手及扶镜手分别有18份、14份和18份)。两组主刀医师在双眼聚焦差异度、视野、视觉操作协调度及颜色分辨率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一助手的双眼聚焦差异度为(4.8±0.4)分、空间定向感为(4.1±0.4)分以及纵深感为(3.8±1.1)分;B组第一助手的双眼聚焦差异度为(4.4±0.7)分、空间定向感为(4.7±0.6)分以及纵深感为(4.4±0.7)分,两组第一助手的双眼聚焦差异度、空间定向感以及纵深感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扶镜手的双眼聚焦差异度、视野、视觉操作协调度评分分别为(5.0±0.0)、(4.9±0.3)分,B组扶镜手分别为(4.6±0.6)、(4.4±0.7)分,两组扶镜手的双眼聚焦差异度、视野、视觉操作协调度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28、2.785,P<0.05)。结论3D2D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操作方式一样,虽然在眩晕感等方面效果次于2D腹腔镜,但其手术立体感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 标签: 结直肠癌 2D技术 3D技术 腹腔镜 主观感受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同步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3DCRT,观察组给予3D-CRT同步联合TP方案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随访后的生存率以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3.3%(25/30)、66.7%(20/30)、56.7%(17/30);对照组患者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0.0%(18/30)、40.0%(12/30)、30.0%(9/30);观察组1、23年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毒副反应,但经过积极对症治疗后均可完成治疗,耐受性良好。结论3D-CRT同步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且可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毒副反应患者可以承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是性价比较高的治疗方案。

  • 标签: 中晚期食管癌 三维适形放疗 TP方案化疗
  • 简介:目的观察伴有维生素D缺乏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补充维生素D3后胰岛素抵抗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将伴有维生素D缺乏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A和实验组B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予以维生素D31000U/d和2000U/d,12周后观察25-羟维生素D、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胰岛素、钙、磷、甲状旁腺激素的变化。结果25-羟维生素D在治疗前后实验组A及实验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血糖、PTH在实验组B中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补充较大剂量的维生素D3可使血糖下降、HOMA-IR改善。

  • 标签: 2型糖尿病 25-羟维生素D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双盲法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饮食、运动等指导和300-600mg·d^-1钙尔奇D口服治疗,每天1次,持续6个月,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70mg阿仑膦酸钠口服治疗,每周1次,持续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尿脱氧吡啶酚(DPD),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估生活质量,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BGP、ALP、DPD水平、骨密度(腰椎L1-4、大粗隆)、疼痛和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VAS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前者治疗后腰椎L1-4、大粗隆骨密度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GP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前者治疗后血清ALP、DPD水平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的ODI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常规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疗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标签: 阿仑膦酸钠 钙尔奇D 骨质疏松症 疼痛 骨密度
  • 简介:天气渐冷,到医院看胃病的人多了起来。唐山市中医医院脾胃科副主任朱叶珊介绍,由于季节因素,胃病在秋冬季会比夏天多发一些,一方面是天气凉,大家胃口大开,一下子猛增的食量会使胃部不适应,产生消化不良、腹泻、腹胀等不适。另一方面秋季是寒暑交替时节,人体之气血也随之内收,很容易导致新病徒生或旧病复发,尤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 标签: 养胃 慢性胃炎 脾胃科 消化性溃疡 唐山市中医医院 饮食有节
  • 简介:绿叶蔬菜有很多神奇的功效,美国《赫芬顿邮报》刊文指出,以下3种绿叶蔬菜,堪称“救命菜”,应该适当多吃。

  • 标签: 餐桌 绿叶蔬菜 老年人 养生
  • 简介:目的探讨莪术油对直肠癌SW1463细胞株增殖、凋亡及相关蛋白Caspase-3、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黔产莪术挥发油,配制成40、80、120、160、200、240、280mg/L浓度梯度,干预SW1463细胞24、48、72h,MTT法检测莪术油对SW146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Giemsa染色法观察莪术油对SW1463细胞凋亡形态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Capase-3、Bax与Bcl-2蛋白表达。结果莪术油对SW1463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现时间-剂量相关性,24、48、72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44.33、134.11、120.04mg/L;Giemsa染色可见细胞明显的凋亡形态学特征;莪术油干预SW1463细胞24h后,与对照组比较,Caspase-3、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莪术油能明显抑制SW146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相关。

  • 标签: 直肠癌细胞 莪术油 细胞增殖 CASPASE-3 BAX Bcl-2
  • 简介:在一份份"O2O死亡名单"陆续公布后,医药O2O领域也终于迎来了视野当中的首例--药给力的跌倒。自此,有大量持悲观论点的文人墨客开始漫天抛洒谣言:医药O2O将死。事实上,笔者从开始就笃定医药O2O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信心正来自其存在的合理性:

  • 标签: 药店 药品 经营管理 市场 价格
  • 简介:2017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全球的新药研发取得的进展见表1。肿瘤领域仍是热点:(1)Tesaro公司的Zejula获批上市用于复发性上皮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的治疗,成为第3个上市同时也是首个没有BRCA变异限制的PARP抑制剂。

  • 标签: 输卵管癌 急性髓系白血病 腹膜癌 LYMPHOBLASTIC 淋巴瘤 BRCA
  • 简介:有痛风病史的人群要管牢嘴,做好防护。一是,最近一段时间天气变化多端,乍暖还寒,气温骤降是会诱发痛风的,一定要注意及时调整衣物保暖。二是,含蛋白质高的食物还是尽量少吃。这些食物一般嘌呤含量都比较高,高嘌呤有可能诱发痛风。建议痛风患者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一周最多吃7~9两红肉,以瘦肉为主。三是,尽量不要饮酒,一定要喝,少喝点,一天不要超过2两。四是,痛风急性期过后,虽然可能不疼了,也没什么症状了,但还是要坚持降尿酸治疗,不能擅自停药。

  • 标签: 痛风患者 喝酒 天气变化 蔬菜水果 五谷杂粮 擅自停药
  • 简介:2017年2月,全球新药研发领域在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领域有不少进展,不乏亮点(表1)。肿瘤疾病领域仍是热点、重点。亮点事件如:Lexicon公司研发的Xermelo为首个用于治疗类癌综合征腹泻的口服药物,靶向抑制神经内分泌细血清素的过度生成,Ⅲ期临床试验和生长抑素类似物(SSA)联用12周显著降低肠运动。

  • 标签: 新药研发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生长抑素类似物 国际 Ⅲ期临床试验 肿瘤疾病
  • 简介:目的研究鹿药中黄酮类成分的化学结构及其含量。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HPLC法对分离得到的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共分离得到3个黄酮类化合物,HPLC法测得其含量分别为:木犀草素0.186mg·g^-1,槲皮素0.158mg·g^-1,山柰酚0.297mg·g^-1。结论山柰酚为首次从鹿药属中分离鉴定,HPLC法测定3种黄酮类成分,方法简捷,专属性良好,重现性良好,可作为鹿药质量控制的一种方法。

  • 标签: 鹿药 黄酮 化学成分 木犀草素 槲皮素 山柰酚
  • 简介:目的观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手术切除的40例舌鳞状细胞癌标本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0例正常舌黏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COX-2、VEGF、MMP-9和Bcl-2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舌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4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OX-2、VEGF、MMP-9和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1)。COX-2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VEGF、MMP-9与Bcl-2在有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Ⅲ+Ⅳ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I+Ⅱ期的组织(P〈0.05)。COX-2、VEGF、MMP-9、Bcl-2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COX-2、VEGF、MMP-9和Bcl-2蛋白参与舌鳞状细胞癌的生长、转移与侵袭,且四者间可能存在相互协同的作用。

  • 标签: 肿瘤 鳞状细胞 舌肿瘤 环氧化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发病之间关系,为及时诊治2型糖尿病伴发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临床支持。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3869例,其中2型糖尿病伴发恶性肿瘤患者486例,分析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12.56%,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486例研究对象中,女男分别占46.09%(224/486),53.91%(262/486),各年龄段女男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年龄段依次占总数的12.6%、39.5%、40.9%、7.0%。从肿瘤来源分析,消化系统肿瘤(食管、胃、肝脏、胰腺、结直肠)占首位,50.2%(244/486),后依次为呼吸系统肿瘤(肺)12.8%(62/486),血液系统肿瘤11.5%(56/486),泌尿系统肿瘤6.05(29/486)妇科肿瘤5.8%(28/486)排名前4位系统中,女男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血液系统外,泌尿消化、和呼吸系统肿瘤在男性中较高。从具体部位分析,排名前位肿瘤依次为结直肠癌、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结论2型糖尿病伴发恶性肿瘤有其特殊发病规律,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发,并且以肝癌、胰腺癌居多2型糖尿病增加恶性肿瘤发病率,临床诊疗过程中,应重视恶性肿瘤筛查,避免漏诊、误诊,重视高胰岛素、高血糖处理,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中恶性肿瘤发生。

  • 标签: 2型糖尿病 恶性肿瘤 发病特点
  • 简介:选取3种具有酚羟基的芳香类化合物,测定其对酪氨酸酶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1,5-二羟基萘在120~600μmol·L-1范围内对酪氨酸酶的激活活性〉450%,最高为537%;2,2′-联苯酚的激活活性最大为284%;2,2′-联吡啶-3,3′二醇无激活活性。动力学研究表明,1,5-二羟基萘表现为非竞争性激活;2,2′-联苯酚为混合性激活作用,在酶促反应体系中,既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又改变酶的空间构型,综合提高反应速度。

  • 标签: 酪氨酸酶 激活剂 1 5-二羟基萘 2 2′-联苯酚 动力学研究
  • 简介:子宫腺肌病广义上是指子宫内膜的腺体及部分间质侵入子宫肌层,进行性生长,合并出血,致子宫肌层局部或广泛增大的一种预后良好的疾病,临床表现为经量持续增多、经期延长和或继发性、进行性加剧的痛经,痛经率甚至高达64.8%~77.8%[1]。其具有粘附、侵袭及转移等类似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目前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发生原因与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拟探讨整合素-β3及ER、PR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整合素 孕激素受体 临床意义 β3 进行性生长
  • 简介: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SA)对克林霉素3种耐药表型菌株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132株SA临床分离株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了解SA对克林霉素耐药表型及其不同耐药表型菌株对15种药物的耐药情况,质量控制参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版)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标准。结果:132株SA对克林霉素3种耐药表型分别为敏感型(53株,占40.15%)、结构耐药型(57例,占43.18%)、诱导耐药型(22株,占16.67%),敏感型、结构耐药型的菌株数显著高于诱导耐药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23,P=0.000)。3种耐药表型菌株对莫西沙星、利奈唑烷、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均无耐药,对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和呋喃唑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结论:SA对克林霉素3种耐药表型分布不同,不同耐药表型菌株的耐药性不同,结构耐药型菌株的耐药性总体高于敏感型和诱导耐药型。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克林霉素 大环内酯类 替加环素 诱导性
  • 简介: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引起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原因[1].血尿酸(SUA)水平升高会加重DN的早期损伤[2].通过增加尿酸排泄,降低SUA水平,能够减少肾脏的损伤,对预防和治疗DN有重要意义[3].脂联素(ADP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蛋白质,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糖、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4].提高ADPN水平,有助于改善代谢综合征的多项指标.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脂联素治疗,可能通过增加尿中的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产生肾脏保护作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大鼠 血尿酸水平 脂联素 肾脏保护作用 抗动脉粥样硬化 2型
  • 简介:目的探索阿托伐他汀作用于2型糖尿病小鼠对其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20只小鼠随机按照1∶3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高糖高脂喂食及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15只成模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5只,二甲双胍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分别给予20mg/kg和4mg/kg20d灌胃干预。干预后收集小鼠血清及新鲜粪便,血清检测随机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LPS)以及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绝对定量检测肠道菌群(肠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肠球菌和总菌)数量。结果对照组与模型组的血糖、TC、TG、HDL-C、LDL-C、体重、CRP、LPS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二甲双胍组的TC、TG、HDL-C、LDL-C、体重、CRP、LPS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阿托伐他汀组的血糖、TC、TG、HDL-C、LDL-C、体重、CR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与阿托伐他汀组的血糖、TC、TG、HDL-C、LDL-C、LPS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肠道总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各组肠道菌群总量一致。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中肠杆菌、肠球菌增加,乳杆菌、双歧杆菌和拟杆菌减少,且干预后具体菌属改变主要表现为:二甲双胍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肠杆菌和肠球菌均减少,乳杆菌、双歧杆菌和拟杆菌增加(P〈0.05);而二甲双胍组较阿托伐他汀组更加能提高双歧杆菌和拟杆菌的数量(P〈0.05),阿托伐他汀组较二甲双胍组更加能减少肠杆菌、肠球菌和提高乳杆菌的数量(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减少肠杆菌和肠球菌致病菌和增加乳杆菌益生菌�

  • 标签: 2型糖尿病 阿托伐他汀 肠道菌群 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