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研究不良事件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 2019年西藏芒康县人民医院 有32 例护理不良事件,并对其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将32例不良事件护理缺陷、一般差错、严重差错、事故进行分类。将32例护理不良事件根据护士工作年限、护士专业职称、护士学历、科室分布这些情况来统计分析。护士工作年限中工作小于3年的护士发生不良事件的最多为(62.50%)。护士专业职称中低职称的为高发人群(62.50%)。护士学历中低学历的护士造成不良事件分发生最多(71.88%)。科室分布各科室以内儿科为主(34.38%)。结论 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的培训,进行系统的学习,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度,提升自身的护理能力,培养其对患者的责任心,能起到对护理不良事件防范的作用,同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基层医院 护理安全 不良事件 防范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护理不良事件常被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为了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的对待护理缺陷,所以又称护理不良事件。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常被归结为:护士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低、不遵守规章制度等等,而防范措施也常针对以上原因被反复强调,如:严格查对制度及操作规程、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学习法律知识等,却忽视了护士的心理健康因素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影响。现将对护士心理健康造成威胁的因素分述如下。

  • 标签: 护士心理健康 护理事故 不良事件 业务技能培训 责任心不强 护理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护理过程中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解决措施。方法:研究中共选取124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以时间为分隔线,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每组随机抽取62例患者,前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后者总结分析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应预防措施,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研究表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若想有效提高儿科整体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儿住院期间的安全,还应当结合以往经验对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后制定对应解决措施。

  • 标签: 儿科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患儿在接受护理时选择强化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进行研究时段,选择54名儿科收入的患儿开展本次前瞻性对照试验,将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27)与实验组(n=27)。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应用强化风险护理管理,对护理结果中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儿科患儿的护理时,将强化风险护理应用于其中,有助于控制患儿的不良心理状态,临床可应用价值良好,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 儿科 护理方式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介入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拟定防范对策,以杜绝或减少介入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介入手术的176例患者为对照组,针对本组患者在介入手术室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再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介入手术的203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制定的防范对策,比较两组介入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随着介入手术的不断发展,加强介入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保证介入手术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 标签: 介入手术室 护理 不良事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分析老年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提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录入的老年内科患者240例开展分析研究,分组方式:对照组(未发生不良事件)150例,实验组(已发生不良事件)90例,两组参与调查患者的护理周期均为60天,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不良事件护理的危险因素等。结果:老年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表现在四个主要方面,比如:巡视工作不到位、护理人员的资质尚浅、护理评估不精确以及护理人员的健康宣教不充足等。结论:医院需要针对资历尚浅的护士人员定期组织学习培训机会,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提升其护理操作能力;护理人员需要增加对患者病房巡视的次数,实施健康教育并发放健康知识手册;进而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发现并解决不良安全事件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内科护理 老年患者 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 简介: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儿科护理服务对象及

  • 标签: 不良事件 事件例 例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将其进行分类和归纳,并提出相关管理建议;同时为了增加患者就诊满意度,降低医疗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某一地区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9年1月血液透析室发生的84起不良医疗事件,分析归纳其发生的原因。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引起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血透室规章制度不完善、医生护士未按要求操作、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及时、部分医护人员技术不达标、透析室仪器出现故障、卫生安全及消毒条件不到位、昂贵的医疗费用及患者精神不健全等。结论:医院需要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及责任意识,严格实施行业准入规则,提高竞争力,能者上位。医护人员还应加强专业技能学习,处理好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及时与患者沟通。医院应当定期对医疗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管理建议
  • 简介:概述了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常见的不良事件、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的因果关系评价及国内外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监测现状和如何开展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监测.提示应该加强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的监测.

  • 标签: 免疫 不良事件 预防接种 因果关系评价
  • 简介:日本自1999年3月至2004年11月共报告甲氨蝶呤(methotrexate,RHEUMATREX)严重不良事件831例,其中134份报道的内容是致命的不良事件,包括:间质性肺炎和骨髓抑制。日本约有10万人正在服用甲氨蝶呤。制造商惠氏制药公司告诫患者及公众:甲氨蝶呤与“危及生命”、“有时极为严重”的不良事件有关联,要求慎用。

  • 标签: 甲氨蝶呤 事件 致命 惠氏制药公司 2004年 1999年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发生药品不良事件(ADE)使用的药品,寻找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6年上报的915份ADE报告中的488例用药失误病例,按照溶媒选择不适宜、溶媒量不适宜、给药剂量不适宜、给药频次不适宜、滴速不适宜、是否冲管及过敏史等进行分析。结果:915例ADE中,药品不良反应(ADR)427例,用药失误488例。488例用药失误中溶媒选择不适宜54例次;溶媒量不适宜44例次;给药剂量不适宜46例次;给药频次不适宜36例次;滴速不适宜269例次;未冲管266例次;有过敏史50例。用药失误所占比例由上半年的55.90%下降到下半年50.77%。结论: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监控,规范合理用药,可以减少用药失误的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事件 用药失误 合理用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乡镇卫生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共22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6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主要研究方法为:回顾性研究。采用统计学分析22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再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结果:22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表现为:2例缺乏专业知识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占9.09%,2/22),6例护士管理不到位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占27.27%,6/22),14例责任心不强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占63.64%,14/22)。结论:乡镇卫生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主要有:缺乏专业知识、护士管理不到位以及责任心不强;乡镇卫生院需加强护士的专业水平培训,提高责任心,完善护士管理制度。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护理不良事件 出错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分析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报告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江苏省药品不良事件监测中心2007年收到的818份严重药品不良事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严重ADR的药品种类以抗微生物药、中成药和抗肿瘤药为主;医疗机构报告了729(89.12%)、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共上报了89例(10.88%)。结论应重视严重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好全方位的严重ADR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 标签: 药品 不良事件 监测 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了解眼科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根据实际研究结果提出有效地预防策略。方法:对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某医院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结果,利用因果关系评价法进行评估分析,按照可能无关、等待评价、无法评价这四种结果科学剔除病例,最终得到222例统计分析目标。结果: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眼科临床药用不良反应(ADR)中最常见的途径是局部点眼,实际比例可以达到34.7%。其次为静脉注射,占据比例达到了22.5%。且不同给药途径和药品造成的临床反应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要在治疗诊断期间加强预防管控。结论:眼科医护人员要在重视临床用药不良反应(ADR)的基础上,根据以往诊断治疗累积经验,强化用药监护力度,系统掌握相关医学资料,针对眼科临床用药可能发生的ADR进行全面预防。

  • 标签: 眼科 临床用药 不良反应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从护理质量改善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预防两方面研究肿瘤内科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各1年时间内所接收的77例(包括风险管理实施之前的38例命名为对照组,风险管理实施之后的39例名为研究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对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所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分别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肿瘤内科,护理风险管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通过探讨儿科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为儿童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08年至2012年收集的41例儿科药品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41例药品不良事件报告中,患者男23例(56.09%),女18例(46.34%);0~3岁发生率最高,性别差异不明显;静脉给药20例(48.7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6例(39.02%);引发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以头孢菌素类最多。结论医院应加强对儿科药品不良事件的监测,以确保儿童安全合理用药。

  • 标签: 儿童 药物 药品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分析引起门诊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各种因素,探讨控制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的措施。方法对2003年6月~2008年6月我院门诊输液室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1例不良反应/事件涉及药物56种,抗生素引发者最常见(185例,49.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88例,23.7%);发生不良反应,事件最短时间为5分钟,而10—30分钟有160例(43.1%)发生不适症状,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重要阶段;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门诊输液应建立严格的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针对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控制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输液 不良反应 药学服务
  • 简介:重点介绍英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历史起源、组织体系、报告程序和时限要求以及信息的利用和反馈形式,旨在为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开展和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英国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