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渗高血糖非酮症昏迷(HHNC)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HHN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以严重脱水、意识障碍加深为主要临床表现。死亡22例,重残、植物生存16例,恢复良好14例。结论对HHNC患者救治的关键是连续性监测血糖、血清渗透压、电解质,及时有效调整胰岛素用量。

  • 标签: 颅脑损伤 高血糖 高渗性非酮性昏迷
  • 简介:高渗高血糖非酮症性昏迷(简称高渗性昏迷)合并于急性心肌梗塞(AMI)者较为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病人男、65岁,1992年5月8日上午,在劳动中突感胸部闷痛,随后便昏倒在地,并尿失禁,10余分钟后方清醒,但仍感胸部持续性剧痛。12小时后来院就诊。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体检:T36.2℃、Bp12/9kPa、神志清、口唇无紫绀、颈软、胸廓对称,心率96次/分,心律整,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无啰音。腹软,肝脾未扪及。心电图:Ⅱ、Ⅲ、avF的ST段抬高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血常规:血红蛋白125克/L,白细胞11×10~9/l;中性0.82,淋巴0.18。诊断为AMI并心源性休克。给吸氧、冠脉扩张剂(复方丹参等)、极化液和升压剂(阿拉明与多巴胺)等治疗。在11小时治疗中,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冠脉扩张剂 心源性休克 单向曲线 阿拉明 升压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常人尿内仅含微量葡萄糖(100~900毫克/24小时),常规尿糖定性试验呈阴性反应,称为生理性糖尿。当尿中糖量增多用定性方法能测出时,称为糖尿,常指葡萄糖尿,应以其他糖类如乳糖、半乳糖、果糖及甘露糖引起的相应糖尿进行鉴别。另外,某些药物如水杨酸、氦基比林、维基比林、维生素C等从尿中排出时,也可导致假阳性。糖尿分为以下不同类型,分别代表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尿糖定性试验 血糖值 正常人尿 假阳性 阴性反应 肾阈
  • 简介:水果中的糖类主要是果糖、蔗糖和葡萄糖等。过去的观点是:与谷类和薯类等食物所含糖类(淀粉)相比,水果里的这些糖类分子比较小,结构比较简单,所以更容易消化吸收,升高血糖的速度更快,不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然而,随着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概念的出现及深入研究,这种认识已经被推翻。

  • 标签: 高血糖 水果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消化吸收 控制血糖 葡萄糖
  • 简介:糖尿病(DM)增加脑梗死的发生率,脑梗死后伴发应激性血糖升高,临床上都较为常见,也为人们所熟悉,然而血糖水平在脑缺血后引起的迟发神经元损伤,加重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的损害方面的作用,近来才引起人们重视,相关报道也较少。本文对2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据血糖水平进行了分组对照研究,以探讨血糖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脑梗死患者 高血糖 应激性血糖升高 血糖水平 神经元损伤 神经功能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脑卒中患者采取重症监护措施控制高血糖指标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血糖指标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脑卒中发生高血糖的200例患者有关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其中死亡组患者11例,存活组患者189例。对两组患者之间控制血糖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对其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临床中发生低血糖比率、血糖漂移度、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升高明显,目标血糖达标率显著降低。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脑卒中同时发生高血糖患者中,年龄、平均血糖值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发生高血糖比率较高,血糖指标较大幅度波动,特别是在死亡患者中较为显著,应对血糖指标管理提高重视。年龄、平均血糖指标等是增大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脑卒中 重症监护 高血糖控制
  • 简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密切,而低纤溶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该研究采用离体的甘油醛培育的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和在体的健康志愿者高血糖钳夹试验模拟高血糖。通过比较血糖控制不佳和血糖控制严格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TAFI,观察在体的长期高血糖对TAFI的影响。

  • 标签: 纤溶抑制物 高血糖 2型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不佳 TAFI 心血管疾病
  • 简介:住院患者高血糖与较高的死亡率及不良预后息息相关,如果能在住院期间对患者的高血糖多加关注并给予恰当的监测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血糖住院患者的预后。本文对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住院患者 高血糖 糖尿病 血糖管理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探讨甲亢合并糖代谢紊乱的临床特点、疗效及其发生机制。方法162例病人均来自我院1998~2001年确认的住院病例,为随机取样,男67例,女95例,平均年龄38岁。所有病人分成三组,FBG(空腹血糖)正常,PBG(餐后血糖)升高者107人(66%),其中男43人,女64人。FBC升高,PBG升高者46人(28.4%)。男22人,女24人。FBG升高,PBG正常者9人,男2人,女7人,尿糖阳性157人(96.9%)。全部病例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适当控制饮食,开始未用降糖药物。结果经抗甲状服药物治疗后,FBG正常、PBG升高组,2-4周103人血糖恢复正常,4例糖耐量减低持续存在。FBG升高、PBG正常组,1-2个月血糖全部恢复;FBG升高;PBG升高组,2~3个月41人血糖恢复正常,5人未恢复,但血糖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诊断为甲亢合并糖尿病,尿糖24周转阴性。结论经观察,糖代谢紊乱特点:①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升高,甲亢控制后,血糖易恢复正常。少数病人糖耐量减低持续存在。②空腹血糖增高,餐后血糖亦升高,甲亢控制后,血糖需较长时间恢复正常,甚至不恢复。可确认为甲亢合并糖尿病。③空腹血糖增高,餐后血糖正常,甲亢控制后,血糖较长时间恢复正常。④出现尿糖,甲亢控制后,尿糖很快阴性,未恢复者均为合并糖尿病。⑤甲亢时糖代谢紊乱的程度与T3,T4不成正比,可能与甲亢病程有关。⑥甲亢病多见女性,男女比例为1:4,但甲亢合并糖代谢紊乱时,男女比例为1:1。⑦甲亢时糖代谢紊乱与有无糖尿病家庭史关系密切。

  • 标签: 甲亢 葡萄糖代谢 胰岛素
  • 简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代谢紊乱是高血糖,长期高血糖可导致B细胞功能损害,使其分泌胰岛索的能力下降。高血糖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主要代谢异常.可引起广泛的周围组织、器官损伤,并参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形成。近期的研究表明,高血糖对胰岛B细胞本身功能可产生多方面影响,可进一步加重糖尿病时B细胞功能缺陷,这对于糖尿病

  • 标签: 高血糖 胰岛B细胞功能损伤 糖尿病 胰岛素基因转录障碍 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术后3个月的糖代谢转归.方法纳入95例无糖尿病且拟行心脏瓣膜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术后第1天清晨随机静脉血浆血糖,根据应激性血糖值分为高血糖组和对照组,观察2组术后3个月糖代谢变化.结果88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39例纳入高血糖组,49例纳入对照组;高血糖组术前糖耐量减低患者较对照组多(62.2%比38.8%,P<0.01);术后3个月2组中共11例(12.5%)表现为糖尿病,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比0,P<0.01)且多发生在高血糖组(20.5%比6.1%,P<0.01).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可能影响了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糖代谢变化,使术前糖调节受损的患者进展为糖尿病.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糖症 葡糖耐量试验 心脏瓣膜 冠状动脉分流术
  • 简介:一般来说,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要高一些,但不能超出太多,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不超过7.8毫摩尔/升,如果经常超过11.1毫摩尔/升。将会导致许多并发症,如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四肢麻木等。因此,糖尿病患者不仅要使空腹血糖控制满意,而且要使餐后血糖保持在良好水平,这样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餐后高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 眼底视网膜病变 生命 心脑血管病变 空腹血糖
  • 简介:进展性脑卒中在临床上较常见,有报道其发生率约为20-40%,引起进展性脑卒中的因素很复杂。本文检测102例非糖尿病性急性非腔隙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72小时内的空腹血糖.旨在探讨高血糖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关系。

  • 标签: 进展性脑卒中 高血糖 缺血性 临床关系 常见 非糖尿病
  • 简介:偏侧舞蹈症属锥体外系病变的临床症状,脑梗死、脑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疾病为其常见原因,也可见于神经遗传变性疾病、肿瘤、感染、中毒和代谢性疾病。而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HC-NH)临床少见,具有典型的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由于对此病认识不足,容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诊治的11例该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偏侧舞蹈症 非酮症高血糖 急性脑血管疾病 影像特点 磁共振成像 代谢性疾病
  • 简介:高血糖可对肌肉、骨骼系统造成影响,然而,在临床常被忽视而得不到及时地诊断和治疗,从而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临床应该了解并警惕糖尿病相关性肌肉、骨骼并发症,以便及早采取措施。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糖尿病性骨关节病也称Charcot或神经性关节病,是一种会使关节发生破坏性改变的疾病,还会引起受累关节感觉丧失,这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有关。

  • 标签: 骨骼系统 并发症 高血糖 肌肉 糖尿病性骨关节病 神经性关节病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不同程度的血糖控制对重型颅脑损伤伴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控制的血糖阈值。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N1组血糖控制在3.9-5.6mmol/L,N2组控制在5.7~11.1mmol/L,N3组不进行血糖控制,对比3组出院时GCS评分及病死率。结果N1、N2组与N3组比较,病死率及出院时GC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N1与N2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颅脑损伤伴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在11.1mmol/L以下可显著改善预后,而不必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急性期 高血糖 脑缺血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