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治疗过程中给予周围神经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62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1:1方法分成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体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性疼痛状况、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体有效率90.32%比对照组64.52%更高(P<0.05)。 两组治疗后DN4评分比同组治疗前更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同组治疗前更快,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快(P<0.05)。结论:周围神经减压术能够提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效果,减轻神经性疼痛程度,提升神经传导速度。

  • 标签: 周围神经减压术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神经性疼痛状况 神经传导速度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国产细胞工厂(CF40)代替进口细胞40层工厂在口服三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生产中的可能性。方法 用国产细胞工厂与进口细胞工厂培养vero细胞,观察细胞形态、计数、检测细胞活率并进行生化分析;对不同工厂培养的细胞感染轮状病毒,观察细胞病变,检测病毒滴度及浊度;

  • 标签: 细胞工厂 vero细胞 轮状病毒 疫苗制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治疗前后对比观察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同时中医辨证分型也显示出更好的疗效。结论: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气阴两虚、血瘀阻络有关,因此治疗上应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罕见病,是以损害脊髓前角,桥延脑颅神经运动核和锥体束表现的一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肌张力增高、肌无力,严重的时候甚至出现呼吸困难。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抽取来我院的脑卒中患者90例进行分析,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把其分成两组,A组和B组均有45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基础的护理方法,B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B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A组,B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等都比A组患者更好。由此得出结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采用神经内科护理,能有效加快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卒中 神经内科护理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针对性精细化护理方法与常规护理方法对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病症康复和治愈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共42例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研,采用摇号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1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接受针对性精细化护理方法。采用SPSS 25.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数据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 <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在病症康复和治愈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病症康复评分,实验组平均分为8.11分,对照组为5.38分,t检验结果为1.023,P < 0.05;治愈评分,实验组平均分为8.25分,对照组为6.03分,t检验结果为3.156,P < 0.05。结论:针对性精细化护理方法在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表现出明显优势,能显著提升病症康复和治愈效果。因此,推广和应用该护理方法有助于提高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 标签: 神经外科 危重颅脑外伤 病症康复 针对性精细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在观察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脑出血患者接受气管切开手术后的护理成效。总结分析针对脑出血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选取了60名在本院接受气管切开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这些患者被分为A组和B组,并分别接受了术后的常规护理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一步比较了这些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 B组的吸痰和雾化次数均低于A组,并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于A组,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P〈0.05)。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气管切开手术后的并发症风险,并减少脑出血患者的吸痰和雾化次数,具有很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出血 气管切开术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术后护理模式对神经外科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2例神经外科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术后护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神经外科患者采取术后护理模式,能够大幅度增强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术后护理模式 神经外科 患者 康复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经络调理配合针灸模式在神经性耳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76名我院中收入的神经性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照实验,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两组均分,单组内设置38名患者,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内患者应用褪黑素片配合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进行鼓室内注射,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配合应用中医经络调理配合针灸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由医务人员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治疗完成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照实验证实了中医经络调理配合针灸在治疗神经性耳鸣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与传统的褪黑素片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进行鼓室内注射的方法相比。因此,推荐将中医经络调理和针灸作为神经性耳鸣治疗的重要手段,以便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

  • 标签: 中医经络调理 针灸 神经性耳鸣治疗 预后恢复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单发肝细胞癌患者肝癌切除术后预后的多个常见临床因素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单发肝细胞癌接受肝癌切除术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82例,女性14例,年龄26~73岁,中位年龄48.5岁,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法、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可能影响预后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术前AFP、肝硬化、瘤体最大直径、MVI分级、分化程度、包膜完整性、癌旁转移、GGT(复发)、复发时间、肝内(含血管)转移、远处转移、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包膜完整、癌旁转移、肿瘤直径、MVI是影响患者术后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肝内转移、远处转移顾名思义也是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随访GGT升高是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分析提示:肿瘤包膜完整、肿瘤直径、MVI是影响SLHCC患者肝切除术后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包膜完整性、肿瘤直径、MVI均是影响患者术后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癌旁肿瘤阳性意义亦不容忽视;术后随访中GGT值也是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表达升高起到警示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可能。

  • 标签: []肝细胞癌 单发肝细胞癌 肝癌切除术 肝癌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黄连正胆汤加减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心脏神经症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连正胆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正胆汤应用在心脏神经症患者中,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项基础能力,还提升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老年痴呆 认知功能训练 日常生活能力培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常见的并发症,因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程较长,病情反反复复,患者长期受到疼痛的折磨,往往精神状态较差。针灸作为一种常规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案,对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可以舒筋活血、通络化瘀,并且可以对患者体内肝火进行疏散,从而止痛、行气。利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选择针刺方法、艾条热敏灸法等。针对皮损彻底消除后依旧严重疼痛感患者,可将其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时运用针灸治疗疗效更为确切。

  • 标签: 针灸治疗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入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与治疗前后NIHSS评分、FMA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提高其运动能力,可在脑卒中患者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常规康复治疗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卒中
  • 简介:摘要: 由于近年来免疫治疗和基因工程在临床工作中的兴起,嵌合型抗原受体 T 细胞疗法(chimeric anti 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由于在临床中治疗血液肿             瘤效果好,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是在CART细胞治疗过程中也有不良反应的产生,其中最常见的、也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就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随着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对于护理应该优化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在临床工作中探索护理新思路。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CRS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有效应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研究效果。方法: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筛选后共计40名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到院体检的4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人员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分析结果。结果:在各形态学检验指标异常结果的对比上两组差异显著(P<0.05),以研究组异常率更高。结论:在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医学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血细胞形态异常情况,从而有效的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细胞形态学 医学检验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整脊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8-2022.8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n=66)分为对照组(n=33,接受常规牵引)和研究组(n=33,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整脊推拿)。比较各组临床症状消退速度、总体干预效果、复位情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颈部放射性疼痛消退时间、上肢肌力恢复时间、颈部活动僵硬消退时间、手指麻木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干预总有效率96.97%高于对照组75.76%(P<0.05)。干预后,研究组颈椎复位率90.91%高于对照组69.70%(P<0.05)。结论 整脊推拿有助于加快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提高颈椎复位率及总体干预效果。

  • 标签: 整脊推拿 神经根型颈椎病 复位 颈椎椎间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1日-2024年6月30日300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A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有无发生造影剂肾病分为观察组(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共计42例)与对照组(未发生造影剂肾病,共计258例)。比较两组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血浆MIF水平差异,并通过logistics回归因素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最后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Scr、CysC、MIF对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Scr、CysC、MI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因素分析发现,年龄≥75岁、慢性肾病病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造影剂注射剂量>100mL是引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Scr曲线下面积为0.856、CysC曲线下面积为0.846、MIF曲线下面积为0.912,P=0.000,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MIF对ACS患者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血浆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造影剂肾病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早期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40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中医辨证治疗,比较各观察指标情况。结果:

  • 标签: 中医辨证治疗 帕金森病 自主神经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研究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全身麻醉)、观察组30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在持续时间上,观察组用时较久,该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较少,P<0.05。结论:在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神经麻醉持续时间更长,且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