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5
/ 2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价值

胡月 张远(通讯作者)

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  010013

【摘要】目的: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研究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全身麻醉)、观察组30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在持续时间上,观察组用时较久,该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较少,P<0.05。结论:在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神经麻醉持续时间更长,且不良反应较少。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全身麻醉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会给患者和家庭带来重大负担。在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过程中,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是两种常用的麻醉方法[1]。然而,目前尚无明确的共识,关于哪种麻醉方法更适合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作为一种局部麻醉方法,对于呼吸、心血管和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全身麻醉却可能导致术后意识混乱、呼吸困难等副作用,增加了手术风险。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各自存在着优劣之处[2]。因此,有必要通过对两种麻醉方法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价值进行全面比较,以找到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间本院收治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0例中男女分别为18、12例,年龄在49-68岁间,均龄值为58.52±3.21岁;观察组30例中男女分别为20、10例,年龄在50-70之间,均龄值为59.34±3.08岁。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采用20ml异丙酚注射液混合1ml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麻醉。滴注速率通常在4-12mg/公斤/小时。

观察组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方式,患者为侧卧位,患侧在上,定位穿刺点,以8cm长度的7号针垂直刺进皮肤,进针深度为5-7cm,当针头出现异感后,注射0.2%-0.5%浓度的罗哌卡因20-30ml。并对患者使用神经连接仪,用以观察患者腓肠肌状况。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分别进行麻醉后,记录运动神经、感觉神经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进行组间对比;统计两组患者在麻醉过程及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计算发生率进行组间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将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中包含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均数±标准差、百分比进行表述,组间验证为t值、X2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

在对两种神经麻醉起效时间上,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持续时间上,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1 对比两组麻醉效果(s

组别

例数

运动神经阻滞

感觉神经阻滞

起效时间

持续时间

起效时间

持续时间

观察组

30

8.12±1.22

601.51±41.65

8.24±1.32

612.58±55.62

对照组

30

8.10±1.24

440.25±45.21

8.32±1.28

452.68±60.38

t

0.063

14.368

0.238

10.668

P

0.950

0.000

0.812

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与对照组相比,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n%

组别

例数

躁动

呕吐恶心

眩晕

呼吸困难

总发生率

观察组

30

0(0.00)

1(3.33)

0(0.00)

0(0.00)

1(3.33)

对照组

30

1(3.33)

2(6.66)

2(6.66)

1(3.33)

6(20.00)

X2

4.043

P

0.044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股骨颈是连接股骨头与股骨干的部分,常见发生位置为颈部内侧部位。骨折原因通常是骨密度减少和骨质疏松的结果,因此尤其常见于老年人[3]。其他引起股骨颈骨折的因素包括骨质疏松、跌倒、外伤、长时间使用类固醇药物以及缺乏钙质和维生素D等。手术进行内固定治疗为最常见治疗方式,而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何种麻醉方式效果较佳是本次研究的相关内容。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是常用于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两种麻醉方式,在麻醉效果方面有一些差异。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是一种局部麻醉方法,通过注射麻醉药物阻断腰丛及坐骨神经的传导,达到麻醉的效果。全身麻醉是一种通过给患者静脉注射药物,使患者完全失去意识和疼痛感的麻醉方法。在起效时间上,两种麻醉方式无较大差异,均在注射药物几分钟后产生效果,麻醉持续时间上,全身麻醉需要持续不断进行给药,方能保证麻醉效果,而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因可直接作用在神经丛中,故而持续时间较长

[4]。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两组各项用时可以看出,观察组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为局部麻醉,因此对患者的心脏、肺功能等没有过多负担。而全身麻醉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眩晕等。另外,全身麻醉还需要气管插管和人工通气,增加了操作风险。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较少,可证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优势在于其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能够提供更稳定的麻醉效果。在选择麻醉方式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的要求和医生的经验来综合考虑,选用最合适的麻醉方式,以确保手术的安全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剑锋,邹俊林,张瑶敏等.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应用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究 [J]. 中外医疗, 2023, 42 (06): 69-72+82.

[2]宋雷,李建忠.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的镇静效果比较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 8 (02): 74-77.

[3]胡细苟,冷细红,李小平等. 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采取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中国实用医药, 2022, 17 (10): 45-47.

[4]王子轩,孙琳,张晓勇等.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 16 (05): 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