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时辰生物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人体的许多生理现象如体温、血压、心率、肾功能、胃酸分泌、激素分泌等,呈周期性节律变化.随着时辰药理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许多疾病的发生也存在着明显的节律性.如清晨时体内儿茶酚胺水平增高,使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升高,最易有心血管意外(心脏病和脑卒中)发作.采用定时脉冲给药的特点就在于:按疾病的节律性在最需要的时间给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更充分地发挥疗效.

  • 标签: 脉冲定时给药系统 时辰释药系统 包衣层控制 基本类型 控释原理
  • 简介:目的:建立蒙药材瑞香狼毒的生药鉴定体系。方法:采用形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法。结果:瑞香狼毒根的横切面和粉末特征与其它药材显微特征有明显的区别,其紫外光谱在200~400nm范围内(230nm、300nm附近)有两个特征峰。结论:将瑞香狼毒根的横切面和显微结构的韧皮、纤维、淀粉颗粒等的特征,可作为鉴别瑞香狼毒的依据。

  • 标签: 瑞香狼毒 瑞香科 蒙药材 生药鉴定
  • 简介:从云南甘草中分出2个新皂甙。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这两个新皂甙为:3β-羟基齐墩果-11,13-二烯-29-羧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甙和3β,21α-二羟基齐墩果-11,13二烯-29-羧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1→4)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甙,分别命名为:云南甘草皂甙A和B。

  • 标签: 云南甘草 云南甘草皂甙A 云南甘草皂甙B
  • 简介:人工牛黄[1]具有清心解毒、解热抗炎作用,许多复方制剂中都含有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在不同药品中它们检验方法有所不同,而且有的药品检验中出现的结果与标准有很大的差别,极易误导检验人员做出不符合规定的错误结论,为此,我们通过对硫酸溶液浓度和体积的改变,使反应结果较为满意.

  • 标签: 复方制剂 人工牛黄 鉴定 加热时间
  • 简介:采集标本92例,其中糖尿病人42例,非糖尿病人50例。空腹静脉采血,静置30分钟,离心机(3000转/分)离心分离血清。用酶法试剂盒(保定长城试剂公司)EREACHEM-5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糖含量,同时,将上述标本提取血清放于4℃冰箱,分别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7天后用第一次测血糖方法测血糖含量,下表为7天时测定结果。

  • 标签: 低温保存 血糖测定 自动生化分析仪 血糖含量 冰冻保存 静脉采血
  • 简介:多年来,我们总认为只要按时、定量用药,其疗效肯定是恒定可靠的,而且也已习惯于千篇一律的用药方式.但是,随着"时间药理学"-这门研究用药时间奥秘的边缘学科的兴起,发现许多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有明显的时间节律性.同一种药物、同一剂量,因为给药时间不同,药物在人体内所产生的药效,毒副作用有着显著的差别.因此笔者根据有关资料,对具有时间节律,未能引起重视的某些药物加以综述,供临床应用时参考.

  • 标签: 常用药物 药时间 药物药
  • 简介:目的:了解葡萄球菌的临床感染情况及耐药性,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各科住院病人的标本中分离出来的351株葡萄球菌进行菌株鉴定、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筛选、β-内酰胺酶定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中以呼吸系统最常见,占65.0%(228/351);MRS的分离率较高为85.2%(299/351),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81.0%(145/179);β-内酰胺酶定性试验阳性率高达91.5%(321/351);除万古霉素外,351株葡萄球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68.9%~97.7%.结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是目前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且感染率有上升趋势.

  • 标签: 葡萄球菌 Β-内酰胺酶 MRS 药敏分析
  • 简介:细菌鉴定和耐药性检测对于指导临床精确用药和及时治疗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进行细菌鉴定和耐药检测仍以表型检测方法为主,主要包括:传统手工鉴定与药敏实验方法、自动化药敏鉴定系统.传统方法虽然能够满足临床的部分需要.但这些方法仍然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检测时间较长和检测结果不够准确等。

  • 标签: 耐药性检测 细菌鉴定 表型检测方法 耐药检测 治疗患者 检测结果
  • 简介:从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根的10%乙醇浸出物中分得七个新三萜皂甙,依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其中二个的结构分别鉴定为:甘草次酸-3-O-β-D-6''-乙基-吡喃葡萄糖醛酸基-(1→2)-β-D-6'-正丁基吡喃葡萄糖醛酸甙(1)和甘草次酸-3-O-β-D-6''-正丁基-吡喃葡萄糖醛酸基-(1→2)-β-D-6'-乙基-吡喃葡萄糖醛酸甙(2),分别命名为胀果皂甙Ⅱ和Ⅵ。

  • 标签: 结构鉴定 胀果甘草 胀果皂甙Ⅱ 胀果皂甙Ⅵ
  • 简介:目的:为肝细胞功能及相关的研究提供一种客观的、简便的大鼠肝细胞原代培养模型,并鉴定肝细胞的功能.方法:在传统的两步灌流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分离培养肝实质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原代肝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SRB法测定不同培养基对原代肝细胞的生长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分离得到的肝细胞成活率可达90%以上,纯度可达95%以上;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原代肝细胞大多处于G0/G1期,且基本无凋亡;SRB法和白蛋白分泌量检测结果显示,低糖DMEM组原代肝细胞生长和白蛋白分泌功能在短期内(1~5d)与高糖DMEM组没有明显差异;RPMI1640组肝细胞的生长和功能则明显低于前两组(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肝细胞活力和纯度均较高,体外培养后细胞功能正常,是一种实用的体外研究肝细胞良好的细胞学模型.

  • 标签: 大鼠 肝细胞 原代培养 细胞模型 肿瘤
  • 简介:从地构叶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其性质及波谱特征分别被鉴定为香叶木素,5,7,3'-30H-OCH3黄酮(1),木犀草素5,7,3'4'-4OH黄酮(2),5,7-4'-三羟基二氢黄酮-7-O-β-D-(4″-对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3),5,7,4'-三羟基二氢黄酮-7-O-β-D(3″,对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4),穗花杉双黄酮(5),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6),所有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地构叶得到,化合物3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地构苷。

  • 标签: 地构叶 黄酮类化合物 分离鉴定 大戟科
  • 简介:从夏枯草中用色谱法分离得到1个新的苯丙素类化合物1和5个已知的三萜类化合物2~6,经波谱法和化学法鉴定为3,4?a-三羟基苯丙素丁酯1?a,?a,24-三羟基乌苏-12,20(30)-二烯-28-酸(2)?a,?a,24-三羟基齐果-12-烯-28-酸(3)?a,?a,24-羟基乌苏-12-烯-28-酸(4)?a,?b-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5)和?a,?b-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6),5个三萜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夏枯草中分离得到。

  • 标签: 夏枯草 苯丙素 三萜 3 4 a-三羟基苯丙素丁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