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在动脉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寻找最佳护理模式。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动脉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动脉瘤 手术 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病例男,20岁,河北省抚宁县人。因反复抽搐10年余,伴头痛半年。于1997年11月11日入院。患者缘于7年前无诱因突然出现四肢抽搐,吐白沫,呈角弓反张。每隔2~3个月发作一次,时轻时重,重时昏迷。曾诊断为“癫痫病”,给予“苯妥英钠”治疗渐失效。后加用巴比妥钠、卡马西平等药。

  • 标签: 隐球菌 苯妥英钠 脑膜刺激征 隐球菌脑膜炎 墨汁染色 肺部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在动脉手术中应用临床路径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9月在医院进行动脉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法进行按照11的比例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基础护理、护理文书和专科护理的评分均高;护理满意度高。结论在动脉手术中应用临床路径,有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路径护理 脑动脉瘤手术 应用效果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接受术后放化疗的恶性胶质患者,其肿瘤复发后再行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重要价值。方法 临床资料的选取范畴为接受我院术后放化疗的恶性胶质患者,符合筛选条件的82例均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纳入,小组划分遵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对照组(n=41)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n=41)行再手术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指标及神经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相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大幅改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治疗胶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2年01月至2023年10月接收胶质患者78例,按手术方式设为常规组(行常规开颅手术,39例)、试验组(行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39例)。比较手术疗效、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疗效比常规组高(P<0.05);术前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总分、Barthel巴氏指数总分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NIHSS总分降低,Barthel巴氏指数总分升高,并且试验组患者NIHSS总分比常规组低,Barthel巴氏指数总分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疗效确切,能够显著减轻胶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使其生活质量提升。

  • 标签: 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 脑胶质瘤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MRI是颅脑转移最佳的检查手段,增强扫描能发现更多转移灶,T1WI常规增强,磁化传递对比(MTC)增强及液体反转恢复(FLAIR)增强等不同的扫描系列具有各自的优势,联合应用不同增强扫描系列可提高转移的检出率;扩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波普(MRS)及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等MR功能成像技术对鉴别颅内单发转移有明显优势,联合应用多种MR功能成像技术可提高转移诊断准确率。笔者就目前MRI在转移的应用现状简要介绍。

  • 标签: 脑转移瘤 MRI 增强 功能成像
  • 简介:胶质占全部脑肿瘤的40%以上,高分化胶质的生物学行为是侵袭性生长,手术很难彻底清除,单纯手术疗效差,局部复发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术后化疗可进一步杀灭残存肿瘤,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生存期,是目前最好的辅助治疗手段。我科室自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收治23例胶质患者进行化疗联合放疗后的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脑胶质瘤 术后化疗 联合放疗 护理 局部复发率 辅助治疗手段
  • 简介:转移是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性病变,约占颅内肿瘤的20%-40%。转移中65%为多发病灶,容易诊断,而单发转移(solitarybrainmetastasis,SBM)占35%。单发转移的CT表现常不典型,缺乏特异性,特别是就诊前尚未发现原发肿瘤的患者,CT诊断很容易误诊。

  • 标签: 脑转移瘤 CT诊断 颅内恶性肿瘤 多发病灶 原发肿瘤 临床随诊
  • 简介:胶质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脑肿瘤。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胶质的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35%-60%,死亡率高居癌症前列。而在胶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血脑屏障、肿瘤组织内及周边水肿组织间隙静水压较高、用药后不良反应和药物耐药性因素降低了胶质治疗药物的疗效。联合用药治疗已逐渐替代单一药物治疗。最新的联合治疗方案如使用扶正平汤联合替莫唑胺,平消胶囊联合脑瘤饮,有效率可分别达到70.0%和86.4%,而对照组有效率为56.7%和70.0%,同时,死亡率和中位生存期也优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用药较单一药物治疗更有效。目前,联合药物治疗已逐渐替代单一药物治疗,本文就临床现阶段常用联合药物做一综述。

  • 标签: 脑胶质瘤 药物治疗 联合治疗 替莫唑胺
  • 简介:目的探讨裂头蚴病的临床表现、MRI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进一步探讨其手术指征,显微手术治疗入路选择、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及术中、术后相关药物治疗。方法对我院2007年1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4例伴癫痫发作裂头蚴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病例术后病理学分析等确诊为裂头蚴病,且完全符合文献中提及的关于裂头蚴病的诊断标准。术后未出现偏瘫、失语等并发症,随访6~40个月,影像学检查、血清免疫学化验未见复发,均无癫痫发作发生。结论个人史、MRI特点、病理学及血清免疫学检查等指标具有特征性,有助于裂头蚴病的明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显微操作,术后药物治疗等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及裂头蚴复发可能。

  • 标签: 脑裂头蚴 癫痫 显微手术 皮层脑电图检测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动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两组均随访1个月,以Glasgow预后评分量表评估其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2.11±0.59)h、(10.61±2.12)d,与对照组的(2.99±0.63)h、(17.24±2.58)d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lasgow预后评分提示预后良好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方法治疗动脉,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预后水平。

  • 标签: 血管内介入栓塞 脑动脉瘤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肺癌转移颅内病灶的CT图像特点。方法110例肺癌转移患者均接受颅脑螺旋CT检查,比较不同类型转移病灶在内分布、CT平扫及强化特点、周水肿情况等。结果腺癌多发病灶比例为34.55%,显著高于其他类型;鳞癌单发病灶比例为23.64%,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转移强化方式中结节性强化比例最高,为52.73%,不强化比例最低,为3.64%。腺癌及小细胞癌以结节性强化为主,鳞癌以环形强化为主。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转移颅脑CT图像特点存在差异。

  • 标签: 脑转移瘤 肺肿瘤 螺旋CT
  • 简介:摘要:胶质是一种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为胶质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综述了胶质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包括免疫治疗的原理、各种免疫治疗策略及其优缺点,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脑胶质瘤 免疫治疗 研究进展 综述
  • 简介:小儿脓肿为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感染性疾病,对小儿影响大,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我院从1989年11月~1997年5月非手术治疗20例小儿内小脓肿,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1例,女9例;年龄3~12岁,以8~12岁多见。本组20例均无明显的感染史及外伤史,为隐源性感染,病程5

  • 标签: 小儿 脑内小脓肿 非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手术切除程度是影响胶质术后远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手术方式,即术前影像学评估联合术中手术医生的经验判断,无法保证病灶影像学完全切除。术中磁共振可以使术中病灶整体可视化,检测残余的肿瘤组织,能最大限度保证肿瘤的切除,近年来得到较多应用。笔查阅相关文献,就近年来术中磁共振成像在胶质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术中 神经胶质瘤 神经外科手术 功能神经导航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胶质患者中开展心理护理工作的价值作用。方法:将2021年8月到2022年8月期间院内的180例胶质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利用随机分配法划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接受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整体数据信息明显比对照组更具优势,SAS评分、SDS评分更低,P

  • 标签: 脑胶质瘤 心理护理 SAS评分 SD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动脉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期间选择我院之中收治的动脉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将期间被纳入研究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54例)和观察组(优质护理;54例)。结果:患者在接受了临床护理服务后,对比发现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者有动脉而入院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在保证患者护理质量评分、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脑动脉瘤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