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严重呼吸综合症(SARS)由病毒引起,在2003年香港有超过200人因此而死亡,尸检显示肺部有炎症和纤维。方法为42位康复期SARS病人提供中药治疗,用高解像度计算机断层造影(HRCT)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来监察肺纤维化的改变。以15位单看西医的病人作为对照。使用的中药包括①单味冬虫夏草胶囊②冬虫夏草加味③中药不含冬虫夏草。HRCT评分由一位不知道病人药物史的放射科医生进行。检验sIL-2R的实验室人员不知道病人的药物史。治疗前後HRC了评分和sIL-2R用Wilcoxonsignranktest和pairedt-test作统计分析。结果①中药组病人的HRCT肺隔壁增厚和纤维评分有显着改善(P〈0.01),西药组病人没有显着改善。②使用含冬虫夏草的病人,HRCT纤维评分有显着改善(P〈0.05)而其它组别病人没有显着改善。(3)中药组病人的血清SIL-2R水平在治疗后显着降低(P〈0.01),西药组病人血清SIL-2R水平没有显着下降。④服用冬虫夏草而能改善HRCT纤维评分的病人属于在发病后120天内开始服用者,迟服者不能改善。结论在发病后120日内服用冬虫夏草能改善肺纤维化

  • 标签: 冬虫夏草 影响 肺纤维化
  • 简介:特发性肺纤维化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的最常见类型,肺脏病理表现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对初治患者可试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药和抗氧化治疗方案,并密切随诊疗效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吡菲尼酮是目前经临床试验证实,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可能有效的抗纤维药物;有多种分子靶向药物正处在临床试验阶段。

  • 标签: 特发性肺纤维化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药
  • 简介:摘要:主要探讨了肺部炎症与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研究。肺部炎症是由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它可以引起肺泡和支气管的炎症反应,导致气道狭窄、肺功能下降等症状。而肺纤维化则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以肺泡和支气管的纤维为主要病理特征,导致肺功能受损。研究表明,肺部炎症是肺纤维化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细胞、分子和信号通路的参与。本期刊将综述目前有关肺部炎症与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研究,以期对未来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肺部炎症 肺纤维化 发病机制 细胞 分子 信号通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5ATS/ERS/JRS/ALAT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治国际循证新指南建议医师使用OFEV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并高度评价了OFEV治疗的重要结果的潜在获益,包括根据用力肺活量(FVC)下降速率评估的疾病进展及病死率。

  • 标签: 特发性肺纤维化 OFEV 资讯网 用力肺活量 下降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血管生成被认为是癌症治疗的潜在靶向机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均为与血管生成相关的多能生长因子。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开发的新药nintedanib,2014年10月被FDA批准上市。其作为一种作用于VEGFR、PDGFR、FGFR的小分子三联血管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肝衰竭和癌症,包括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卵巢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肾细胞癌等,在临床前研究中表现出独特药理作用,在一系列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前景,且安全性及耐受性均较好。

  • 标签: nintedani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肺纤维化 抗癌
  • 简介:目的:系统评估吡非尼酮应用于肺纤维化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中英文数据库检索1999年1月至2015年12月发表的吡非尼酮治疗肺纤维化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吡非尼酮组肺活量及用力肺活量(FVC)较基线下降减少,且对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吡非尼酮组FVC减少≥10%、6min步行距离缩短≥50米、全因死亡及IPF相关死亡的相对风险均显著降低,无进展生存明显增加。吡非尼酮组胃肠道、皮肤、神经系统相关不良发生率较对照组增加。结论:吡非尼酮能够延缓轻中度肺纤维化患者病情进展。大多数患者对吡非尼酮耐受良好,常见胃肠道、皮肤相关轻度不良反应。

  • 标签: 吡非尼酮 肺纤维化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50例经病理确诊为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的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医学影像结果,对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生存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在血清SCC、CYFA21-1 及NSE等指标方面,对照组患者比观察组患者高,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肺癌 特发性肺纤维化 血清指标
  • 简介:【摘 要】目的:对 ACEI及 ARB类药物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有效性进行 Meta分析与研究。方法:使用计算机对网上各大相关文献平台进行全面的检索,收集相关的文献;使用 Revman 5.0评估选入本次研究文献的偏倚风险;使用 Stata 14.0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异地恶劣疗效主要指标以及辅助指标进行分析与研究,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服用 ACEI及 ARB类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不服用 ACEI及 ARB类药物;采用 GRADE评分法对本次研究的证据等级进行科学的评价。结果:本次研究选入的与 ACEI及 ARB类药物方面的文献一共有 17篇,其中与 ACEI类药物方面的文献一共有 3篇,其余 14篇文献均属于 ARB类药物方面。本次研究供选取了 1381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相比与对照患者,采用 ACEI及 ARB类药物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在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治疗过程中占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同时根据辅助疗效指标分析可知观察组所使用依那普利药物、替米沙坦药物、缬沙坦药物、卡托普利药物之后,患者的血氧分压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使用替米沙坦药物进行治疗所取得的质量效果最好,明显的优于服用其他药物的观察组患者,并且年龄小于 65岁的患者,其治疗效果还要更进一步,上述对于结果皆符合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病程方面,两组患者并没有明显的差别;观察组中使用替米沙坦药物以及缬沙坦药物进治疗的患者其二氧化碳分压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并且在这一方面替米沙坦药物的治疗效果要好于缬沙坦药物的治疗效果;经过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一氧化碳弥散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以及肺活量这三方面的改善情况也要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 GRADE评分证据等级为低等级质量到中等级质量。结果:使用 ACEI及 ARB类药物对特发性肺纤维化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氧以及血二氧化碳的分压指标,并且以替米沙坦药物的治疗效果为最好,当患者年龄小于 65岁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增强,同时 ACEI及 ARB类药物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和病人的病程没有关系。

  • 标签: ACEI及 ARB类药物 特发性肺纤维化 有效性 Meta分析
  • 简介:我最近因身体不适到医院就诊,查出白细胞减少,血液白细胞计数正常值应为(4.0~10.0)×10^9/升,而我的白细胞计数仅为1.6×10^9/升,远低于正常值,经穿刺后诊断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医生嘱咐我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平时多戴口罩,我也都很听话。现在我想知道,原发性骨髓纤维到底是什么病?它有什么危险性?是不是经过治疗把白细胞计数提上去就算好了.

  • 标签: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减少 医院就诊 身体不适 正常值
  • 简介:许多肝病患者还不知道,肝纤维的过程是肝病发展的分水岭。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占3000万人,其中约有10%~15%的肝病患者将在若干年内,经过短暂而可逆性的肝纤维阶段,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逆转肝纤维过程,是肝病患者“起死回生”的关键。

  • 标签: 肝纤维化过程 逆转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肝病患者 肝苏 古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晚期肝纤维患者是进展至终末期肝病的极高危患者。我们构建并验证了一个评分系统.它由常规检查和容易获取的临床实验室数据组成.可以帮助区分有或无晚期肝纤维NAFLD患者。总共733例患者纳入试验.肝活检均确诊为NAFLD。被分成两组用来构建(n=480)和验证(n=253)评分系统。研究采用多变量模型分析患者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和实验室数据,

  • 标签: 肝纤维化患者 NAFLD 评分系统 非侵袭性方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实验室数据
  • 简介:目的探讨增龄对小鼠肺纤维化心肌组织中核糖体蛋白S6激酶β2(RPS6KB2)表达的相关机制.方法48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其中6周24只,6个月龄24只.24只6周龄小鼠分为正常组(C组)、青年肺纤维化组(D组)、青年肺纤维化+雷帕霉素组(E组).24只6月龄小鼠随机分为正常老龄组(LC组)、老龄肺纤维化组(LD组)、老龄肺纤维化+雷帕霉素组(LE组).D组和LD组通过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造模,C组和LC组通过气管内注入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E组和LE组在气管内给予博来霉素前1d通过腹腔注射雷帕霉素.所有动物均于气管内给药后28d取材,取小鼠血液、肺脏、心肌组织,测量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的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纤维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心肌组织中RPS6KB2的表达情况.结果肺组织Masson染色结果显示C组大血管壁和气道周围有少量蓝染的物质,而D组在大血管壁、气管周围外,肺泡间隔均出现了大量蓝染物质.LD组肺纤维化程度更明显,但是给予雷帕霉素注射后,E组较D组明显好转,LE组较LD组明显好转.心肌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C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心肌细胞核大小均匀一致.D组心肌纤维萎缩,有的肌纤维肿胀、断裂.LD组心肌纤维萎缩、肌纤维断裂更明显,但是给予雷帕霉素注射后,E组较D组明显好转,LE组较LD组明显好转.D组较C组MDA增高,但T-SOD、GSH-PX减少(P<0.05),D组RPS6KB2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C组(P<0.05),LC组较C组明显MDA增高,T-SOD、GSH-PX减少(P<0.05),LD组较LC组MDA增高,T-SOD、GSH-PX减少(P<0.05),但是给予雷帕霉素后,E组较D组明显好转,LE组较LD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随着增龄性改变,老龄肺纤维化心肌组织损伤明显,可能通过调控RPS6KB2在肺纤维化的心肌组织中发挥作用.

  • 标签: 肺纤维化 心肌 核糖体蛋白S6激酶β2
  • 简介:近日从湖北省中医院“国家中医肝病中心”得知,经过近10年的研究,该中心主持的应用中医药抗肝纤维的“抗肝软坚颗粒”药物研究,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张赤志教授介绍,在研究时发现“抗肝软坚颗粒”具有软坚、化痰、和血、祛淤的作用,从细胞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药物的作用和机理进行系统研究和阐明后,发现“抗肝软坚颗粒”对肝纤维的治疗有效率可达70%以上。据介绍,该项研究成果表明湖北省运用中医药对肝纤维的研究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 标签: 湖北 肝纤维化 中医药 抗肝软坚颗粒 细胞分子生物学
  • 简介:纤维是肝硬化的前期阶段,或者说是必经之路。肝硬化是各种肝病发展的最终结局,是不可逆的,而肝纤维通过治疗是可逆的,所以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尤为重要。

  • 标签: 肝纤维化 防治 肝硬化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生姜油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复制慢性肝纤维模型,观察生姜油的抗肝纤维作用。采用比色法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和层黏连蛋白(LN)含量,光镜观察急性肝损伤和慢性肝纤维肝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生姜油可显著降低皮下注射四氯化碳致大鼠慢性肝纤维的ALT和AST水平(P〈0.05,P〈0.01);明显降低肝纤维大鼠血清HA和LN含量(P〈0.01);明显升高肝纤维大鼠TP、Alb水平(P〈0.01);光镜下生姜油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抑制慢性肝纤维时肝假小叶的形成和胶原纤维沉积(P〈0.05,P〈0.01)。结论生姜油可抑制四氯化碳造成的大鼠慢性肝纤维形成。

  • 标签: 肝硬化 生姜 透明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