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57例已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固定治疗,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57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8.24±22.25)min,术中出血量为(46.28±3.72)ml。治疗优的患者96例,良的患者42例,可的患者10例,差的患者9例;优良率为87.90%。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被推广应用。

  • 标签: 闭合复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目的观察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Gamma-3内固定患者手术时股骨近端扩髓与否对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Gamma-3内固定手术的1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为三组。A组患者56例,插入髓内钉主钉前股骨髓腔不用扩髓器进行扩髓;B组患者18例,股骨髓腔周径窄,插入髓内钉主钉困难者需用扩髓器进行扩髓;C组患者61例,髓内钉主钉插入前主动用扩髓器进行扩髓。比较各组患者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手术时间等。结果A组患者术中显性失血量为(103±27)mL,B、C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分别为(124±32)mL,(145±32)mL,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隐性失血量为(440±26)mL;B、C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分别为(634±32)mL,(701±32)mL,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总失血量为(543±32)mL;B、C组患者术中总失血量分别为(610±32)mL,(656±32)mL,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Gamma-3内固定手术中,股骨近端扩髓增加隐性和总失血量;股骨近端扩髓是Gamma-3内固定手术失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Gamma-3 扩髓 失血量 隐性失血
  • 简介: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减少出血及预防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组(观察组,40例)与低分子肝素组(对照组,40例),记录2组患者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例数、术后1天血红蛋白下降值、血凝指标及术后2周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例数、输血率、血红蛋白下降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血凝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倾向,术后2周下肢超声检查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结论: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围手术期,可有效减少出血量,降低输血率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氨甲环酸 利伐沙班 血栓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PFN和DHS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11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研究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按照抽签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DHS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PFN固定治疗,且对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PFN和DHS应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均具有显著疗效,但前者优势大于后者,即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方便。

  • 标签: 闭合复位 PFN DHS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的治疗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间收入的所有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61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进行三个月,随访观察所有患者的恢复状况,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在手术完成后,所有患者的髋关节疼痛感均得到缓解,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得到改善,经术后回访患者的股骨头x线片显示患者股骨头修复状况良好。所有患者中出现两例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和压疮状况,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3.28%)。结论在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相应的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状况,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也具有较高的手术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护理 股骨头坏死患者 围手术期 护理方案
  • 简介:目的:评价补肾接骨汤方对四肢骨折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四肢骨折后疼痛肿胀患者84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接骨汤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症状(疼痛、肿胀)复常时间及其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为80.95%(P〈0.05),疼痛、肿胀复常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接骨汤用于治疗四肢骨折后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加速了患者症状复常与骨折愈合。

  • 标签: 补肾接骨汤 四肢骨折 疼痛肿胀 骨折愈合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骨折患儿住院期间全程药学服务,探讨开展儿科临床药学服务的方法。方法:临床药师监护患儿住院期间的主要药学治疗,与临床医师共同制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方案,为患儿提供用药教育,为护理人员提供药学服务。结果:在临床药师的参与下,临床医师调整治疗方案,指导患儿用药,达到治疗个体化。结论:临床药师通过为医护人员以及患儿提供药学服务,优化治疗方案,对患儿进行用药教育,使患儿获得更加优良的医疗效果。

  • 标签: 临床药师 骨折 抗菌药物 药学服务
  • 简介:下颈椎骨折脱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当颈部遭受一定程度的外力时,可造成下颈椎排列异常,颈椎周围结构损伤,可合并骨折脱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四肢不全瘫甚或全瘫危及生命^([1])。根据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类型和特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是改善脊髓神经功能的基础^([2])。因此,针对不同的骨折脱位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下颈椎骨折脱位 治疗方式 式选择 四肢不全瘫 脊髓神经功能 排列异常
  • 简介:目的:应用MicroCT技术和骨成分分析方法,观察辅酶Q_(10)及其伴侣饮料对轻度衰老期小鼠股骨和尺骨的影响。方法:8月龄SPF级昆明小鼠,♀♂兼用,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辅酶Q_(10)组(Q_(10)),辅酶Q_(10)伴侣饮料组(QC),持续给药10周。取右侧股骨用于MicroCT扫描,同时取左侧尺骨进行骨成分测定。结果:实验结束时,QC组小鼠体质量比实验前降低;与NS组相比,QC组羟脯氨酸(Hyp)含量显著降低,骨钙和骨镁含量均显著增加,骨体积分数(BV/TV)明显增加,骨密度(Density)和连接密度(Conn-Dens)均显著增加,结构模型指数(SMI)显著降低;与Q_(10)组相比,QC组Hyp含量明显降低,骨钙和骨镁含量均显著增加;MicroCT三维图显示QC组骨小梁明显增粗,数目增多,紧密程度较好,连续性得到恢复,较NS组在小梁骨的数量、厚度以及分布上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辅酶Q_(10)及其伴侣饮料可以增加轻度衰老期小鼠股骨的骨量,微观结构得到改善,具有良好的抗骨质疏松应用前景。

  • 标签: 辅酶Q10 轻度衰老期 MICRO CT 骨成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联合锁定板治疗肋骨骨折。方法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隔下逐瘀汤联合隧道锁定板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隧道锁定板治疗。结果两组在住院时间、疼痛缓解程度、骨折愈合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隔下逐瘀汤联合隧道锁定板联合治疗肋骨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膈下逐瘀汤 内固定 肋骨骨折
  • 简介:目的对中医正骨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接受中医正骨术治疗,常规组接受西医手法复位术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骨折部位恢复效果以及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骨折部位恢复优良率为10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应用中医正骨术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并且能够显著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正骨术 桡骨远端骨折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患者搬运过程中牵引搬运法对疼痛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下肢骨折治疗的患者86例按照术后搬运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运用牵引搬运法的43例患者作为牵引组,采用常规搬运法的43例患者作为常规组。结果与牵引组患者相比常规组患者搬运后疼痛加重例数明显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牵引搬运法 下肢骨折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实施无痛护理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90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基本护理,无痛护理组予无痛护理。比较两组满意率;治疗的配合程度、疼痛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康复锻炼的积极性、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护理前后疼痛VAS评分值、骨折部位关节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评分;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率。结果无痛护理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无痛护理组治疗的配合程度、疼痛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康复锻炼的积极性、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疼痛VAS评分值、骨折部位关节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评分相似,P>0.05;护理后无痛护理组疼痛VAS评分值、骨折部位关节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无痛护理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骨折者实施无痛护理效果好,可改善疼痛VAS评分值、骨折部位关节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评分,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率。

  • 标签: 老年骨折患者 无痛护理 应用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对螺旋CT容积扫描诊断胸廓骨骨折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讨论。方法以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疑似胸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X线与CT轴位扫描,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CT轴位扫描图像为金标准,X线诊断灵敏度为与特异度均不如3DVR诊断,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接骨膏外敷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的护理疗效。方法60例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接骨膏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第1天比较,治疗第3、7、14天,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皮肤红疹、瘙痒,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皮肤红疹、瘙痒,但经对症处理后均坚持完成了整个治疗疗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制剂接骨膏,外敷于骨折处,能起到抗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接骨膏 单纯性肋骨骨折 外敷
  • 简介:目的针对存在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在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这个时间段中选取我院80例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螺纹钉固定治疗,研究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术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结果进行比较,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的,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于存在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可以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可以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关键词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坏死在骨科中十分常见,其主要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种类型,其中引发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主要是股骨头存在骨折等关节骨折病症,患者出现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需要采取手术治疗[1],在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存在较大难度,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目前已经逐渐应用到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显著效果。本研究特针对于我院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采取全髋置换术进行治疗,具体内容阐述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在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这个时间段中选择来我院进行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男性患者数量为22例,女性患者数量为18例,年龄大都在35岁至70岁之间,年龄中值为(52.6±5.2)岁;研究组男性患者数量为24例,女性患者数量为16例,年龄大都在35岁至73岁之间,年龄中值为(50.8±5.7)岁。进行一般资料的比较,两组患者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1.2方法对照组选择多枚螺纹钉固定的治疗方法,其主要是选取闭合复位的方法,选取C臂进行透视,对患者患处位置实施微创多枚中孔螺钉固定。研究组选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其具体步骤为在手术前30分钟先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灭菌,术中选取髋后外侧切口进行手术[2],手术后1天到2天治疗实施常规引流方法,手术后对患者实施X光片检测,手术后第二天让患者口服利伐沙班,进行术后治疗,避免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情况。1.3观察指标本研究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1.4统计学分析在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医学统计软件SPSS17.0的统计,计量数据以(±s)表示,t检测,若取得数值P

  • 标签:
  • 简介: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提高以及高龄老人数量的增多,老年人发生股骨骨折的病例越来越多,人工股骨头置换已成为目前治疗老年人股骨骨折最常见的手术方式。由于该手术出血量多,导致的出血相关并发症对老年病人身体影响较大,因而该手术在临床应用时受到限制。医师常通过输血、止血、术中或术后自体血回输等方式预防出血相关的并发症。

  • 标签: 氨甲环酸 失血量 股骨头置换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研究并分析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使用延续护理时联合微信教育的效果。方法收集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共144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延续护理和微信教育,将两组症状知识得分、生活质量得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症状知识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均更优,P均<0.05。结论在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延续护理过程中,联合微信教育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认知程度,使其生活质量更加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骨折 微信教育 延续护理 护理效果